靶向泛素化降解PLK1和BRD4蛋白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设计、合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14;R96
【部分图文】:
TX2-121-1 TX2-135-2 TX2-120-1图 2 疏水标记(HyT)技术开发的化合物结构1.2.3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技术PROTACs 是由靶蛋白配体、连接体、E3 连接酶配体三部分组成的一个化物分子。连接体将这两个配体连接起来,其中靶蛋白配体与靶蛋白产生相互作用E3 连接酶配体可与 E3 连接酶相结合。因此,PROTAC 在与其 E3 连接酶和靶白结合时形成三元复合物。通过连接 E3 连接酶,PROTAC 将 POI 置于空间有的位置以促进底物泛素化,从而选择性地降解靶蛋白(图 2)[43]。这种方法与小分子抑制剂相比,有很多优点。第一,在理论上来说,小分抑制剂与靶蛋白结合后理应抑制其活性,例如,恩扎鲁胺可与雄激素受体结合
(ErBb2PPPI3K),以在生长因子刺激时诱导 PI3K 的条件性敲低 9(图 3)。类似于早期的 PROTAC,该降解分子由 VHL 肽结合片段和多聚-D- ARG 序列组成,以增强细胞通透性。然而,磷酸 PROTAC 不是用一个小分子配体来募集靶蛋白,而是使用“条件性”蛋白质配体,即仅在向细胞添加生长因子时才结合其同源伴侣的蛋白质配体。这是通过结合来自受体酪氨酸激酶(例如,ErBb3)的肽序列来实现的,所述受体酪氨酸激酶含有磷酸化位点,其用作下游信号传导组分(例如,PI3K)的结合位点。在概念验证实验中,生长因子神经调节蛋白诱导磷酸PROTAC 的 ErBb3 和 ErBb3 磷酸化位点,从而导致 PI3K 的募集、泛素化和蛋白酶体介导的降解。此外,在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ErBb2PPPI3K 的治疗导致肿瘤大小减少 40%[54],首次证明了 PROTAC 的体内活性。尽管在降解靶蛋白方面效果显著,也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但其分子量高、细胞通透性差、潜在的代谢不稳定性等特性使得 PROTAC 不太可能成为良好的候选药物。
1.2.3.2.3 VHL 蛋白作为 E3 泛素连接酶第一个广泛应用于小分子选择性靶蛋白降解的E3连接酶是Cli-RING泛素连接酶(CRL)组分 VHL(图 5)。通过基于经典片段的方法开发基于羟脯氨酸的HIF1 衍生的 VHL 结合肽的小分子模拟物,实现了这一突破。该蛋白为 E3 泛素连接酶复合体Elongin B/C-CUL2-VHL的组成部分。VHL可以使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泛素化导致 HIF1α 的降解。2012 年 Buckley 等人发表了第一个抑制VHL-HIF1α 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该 VHL 配体可与 VHL 中 HIF1α 识别位点偶联,结果显示该 PROTAC 在 100 nm(DC50)下可诱导其靶蛋白 50%的降解。重要的是,这种 PROTAC 被证明在体内是有活性的;在使用 PROTAC 治疗之后,小鼠心脏,肾脏和 MDA-MB-231 异种移植肿瘤的 ERRα 水平分别降低了约 44%、44%和 39%[47]。因此该设计被广泛应用于 PROTAC 的设计中,研究发现此类PROTAC 可同时降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RIPK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科学家首次培育出人猪嵌合体胚胎[J];生物学教学;2017年07期
2 张锁明;;人猪嵌合体实验可能培育出聪明的“二师兄”[J];科普童话;2016年41期
3 叶子;;科学家如何培育“人兽嵌合体”:身为人类的意义将转变[J];科学大观园;2017年03期
4 文科讯;;科学家为何培育嵌合体生物[J];科学大观园;2017年04期
5 ;聪明的“二师兄”会出现吗[J];发明与创新(中学生);2017年06期
6 佚名;;让人恐惧人动物嵌合体[J];科学大观园;2017年08期
7 ;人猪杂交只为拯救生命[J];当代工人(C版);2017年02期
8 任天文;;并非嵌合体全是人工产物[J];科学大观园;2016年20期
9 朱雪云;陈利萍;;植物嵌合体的研究与应用[J];核农学报;2010年06期
10 刘和平;林剑波;何业华;;园艺植物嵌合体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诗惠;靶向泛素化降解PLK1和BRD4蛋白的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设计、合成以及生物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徐碧林;嗜热、嗜温及嗜冷蛋白酶嵌合体构建及性质分析[D];武汉大学;2015年
3 郝燕;高通量测序及相关技术在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4 王荣根;大鼠—小鼠嵌合体异种肺器官的研究及GGTA1/CMAH/β4GalNT2敲除猪器官/组织的免疫原性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5 王美霞;U_1小核核糖核酸嵌合体核酶靶向抑制HCV表达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李素霞;两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对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7 胡江文;TGF-β_1基因转染联合BMC/MSCs诱导嵌合体在异种心脏移植免疫耐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赵明光;用基于SNP分型的实时PCR定量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嵌合体[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9 林国安;嵌合体供者诱导异种皮肤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肖长虹;免疫缺陷鼠—人RA移植物嵌合体模型的研制及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丽梅;泛素化降解靶蛋白的PROTAC嵌合体分子筛选及其构效关系分析[D];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9年
2 黄小昆;人—山羊嵌合体肝脏的制备及人源细胞功能的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3 于浩;数字PCR监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嵌合体的初步研究及HLA-DPB1与rs9277534连锁关系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4 孙彤阳;人—非人动物嵌合体研究的伦理与管理[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
5 鲁琴;关于人兽嵌合体技术的伦理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6 熊辉霞;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定量检测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王欣欣;人类嵌合体实验的责任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曹刘素;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和烟草曲茎病毒卫星的嵌合体种群遗传变异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9 闫俊芳;菊花花色嵌合体色素代谢及变异机理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10 钟小兰;红苞凤梨金边嵌合体白化细胞叶绿素合成限速基因挖掘[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78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7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