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FtsZ为靶点的4-溴-1H-吲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以FtsZ为靶点的4-溴-1H-吲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健康一直受到细菌感染的严重威胁,随着世界范围内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和蔓延,这种威胁越发严重。因此,研发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以对抗耐药菌感染已是当务之急。丝状温度敏感蛋白FtsZ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菌分裂必需蛋白,在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抗菌靶点。5-取代1-苯基萘是血根碱、白屈菜赤碱等生物碱及衍生物的核心结构的一个截断形式。而且5-取代1-苯基萘衍生物对MRSA发挥了较好的抗菌活性(MIC=0.5-4.0μg/mL),同时FtsZ聚合实验表明5-取代1-苯基萘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与对FtsZ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相关。此外,1位疏水性基团的存在有助于活性的提高。基于此,本论文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采用吲唑基和溴原子分别取代5-取代1-苯基萘中的萘基和苯基,设计、合成了4-溴-1H-吲唑衍生物。我们以FtsZ为抗菌靶点,以4-溴-1H-吲唑为先导化合物,完成了3个系列30个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纯化,并以3-MBA、姜黄素(CUR)、苯唑西林钠、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所有合成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靶向活性,总结如下:(1)A系列化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敏感化脓性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普遍优于其他测试菌种。绝大多数A-B系列化合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活性显著优于3-MBA或者基本相当于苯唑西林钠和利奈唑胺。A-B系列中的半数化合物对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3-MBA和CUR,但是弱于苯唑西林钠、环丙沙星和利奈唑胺。A-B系列中的部分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及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对照样品。多数A系列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或相当于CUR、苯唑西林钠和利奈唑胺。A系列化合物的活性普遍高于B和C系列的活性。(2)所有合成的化合物中,A11表现出最好的抗敏感化脓性链球菌活性(MIC=4μg/mL),分别是3-MBA、CUR和环丙沙星的32、1024和2倍,但弱于苯唑西林钠和利奈唑胺。A14和B14对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好(MIC=16μg/mL),分别是3-MBA、CUR、苯唑西林钠和环丙沙星的256、256、8和8倍。B14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分别是3-MBA.CUR苯唑西林钠和利奈唑胺的64、128、4和4倍。A25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与CUR保持一致(MIC=32μg/mL),对耐药化脓性链球菌的抗菌活性是CUR的128倍。(3)半数A-B系列化合物对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抑制活性优于CUR。A11.B12、B23和B33对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分裂抑制活性优于3-MBA和CUR,是它们的8-16倍。B12、B14、B23和B24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分裂抑制活性强于3-MBA。化合物对细菌的细胞分裂抑制活性与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根据目标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和靶向活性的分析,初步构效关系总结如下:(1)4-溴-1H-吲唑是化合物的母核结构,与对照品的结构明显不同,对很多细菌都表现出中等的活性。与CUR和3-MBA相比,它的活性改善较为显著;与其它对照品相比,对某些细菌的活性有所改善。(2)在4-溴-1H-吲唑1位引入胺基侧链,化合物的碱性增大,对多数细菌的抗菌活性几乎均有提高,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比对革兰氏阴性的抗菌活性改善地明显,同时有少数化合物对细菌的靶向活性有所改善。侧链长度的变化对抗菌活性影响甚微,对靶向活性影响明显。总之,引入胺基基团有助于抗茵活性的提高,对靶向活性的改善微弱,而侧链的长度对抗菌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对靶向性有影响。(3)在4-溴-1H-吲唑1位引入含羰基基团,部分化合物能不同程度的改善抗菌活性。含有羟基氨基甲酰基基团的化合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均优于其他基团。多数化合物都表现出靶向活性,侧链末端连接的酯基、羧基、酰肼基及羟基氨基甲酰基对靶向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影响。(4)在4-溴-1H-吲唑1位引入脂溶性较强的苄基,抗菌活性及靶向活性均不理想。改变苄基中苯环上不同基团的位置,均没有改善两种活性。综上所述,本文以FtsZ为靶点设计、合成了4-溴-1H-吲唑衍生物,通过MS和NMR等波谱分析方法确认其结构,采用微量稀释法评价其抗菌活性及靶向活性,并分析了它们的构效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细菌的靶向活性与其抗菌活性基本一致。本论文的研究,为研究和开发FtsZ抑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及可能的先导化合物:4-溴-1H-吲唑。
【关键词】:FtsZ 4-溴-1H-吲唑 先导化合物 抗菌活性 靶向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R914.5
【目录】: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符号说明17-18
- 第一章 前言18-40
- 1.1 细菌感染18-19
- 1.2 抗菌药物19-20
- 1.2.1 抗生素19
- 1.2.2 合成抗菌药19-20
- 1.3 细菌耐药性20-22
- 1.3.1 细菌耐药性种类20-21
- 1.3.2 细菌耐药性机制21-22
- 1.4 抗菌药物的新靶点22
- 1.5 细菌细胞分裂蛋白FtsZ22-27
- 1.5.1 FtsZ结构22-23
- 1.5.2 Z环的形成及动态结构23-26
- 1.5.3 FtsZ的动态学:FtsZ聚合和GTP酶水解26
- 1.5.4 FtsZ:一个新型抗菌靶点26-27
- 1.6 FtsZ抑制剂27-40
- 1.6.1 天然化合物27-31
- 1.6.2 合成化合物31-40
- 第二章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40-45
- 2.1 设计背景40
- 2.2 抗菌靶点的选择40-41
- 2.3 化合物的设计思路41-42
- 2.4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42-45
- 2.4.1 A系列化合物的设计42-43
- 2.4.2 B系列化合物的设计43
- 2.4.3 C系列化合物的设计43-45
- 第三章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45-63
- 3.1 4-溴-1H-吲唑的合成46-48
- 3.1.1 合成路线46
- 3.1.2 实验操作46-48
- 3.1.3 4-溴-1H-吲唑的结构确证48
- 3.2 A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48-53
- 3.2.1 合成路线48
- 3.2.2 实验操作48-50
- 3.2.3 A系列目标化合物(A_11-A_26)的结构确证50-53
- 3.3 B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53-57
- 3.3.1 合成路线53
- 3.3.2 实验操作53-54
- 3.3.3 B系列目标化合物(B_11-B_33)的结构确证54-57
- 3.4 C系列目标化合物的合成57-59
- 3.4.1 合成路线57
- 3.4.2 实验操作57
- 3.4.3 C系列目标化合物(C1-C7)的结构确证57-59
- 3.5 实验讨论59-63
- 第四章 目标化合物的活性研究63-77
- 4.1 实验材料63-64
- 4.1.1 实验仪器63
- 4.1.2 实验试剂63
- 4.1.3 菌种63
- 4.1.4 对照化合物及待测目标化合物63-64
- 4.2 抗菌活性测定实验64-72
- 4.2.1 MIC测定实验原理64
- 4.2.2 MIC测定方法64-65
- 4.2.3 MIC测定结果65-70
- 4.2.4 结果讨论70-72
- 4.3 细胞分裂抑制的测定72-77
- 4.3.1 细菌细胞分裂抑制的测定实验原理72
- 4.3.2 细菌细胞分裂抑制的测定方法72
- 4.3.3 细菌细胞分裂抑制的测定结果72-75
- 4.3.4 结果讨论75-7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7-81
- 5.1 总结77-79
- 5.2 展望79-81
- 参考文献81-88
- 致谢88-89
- 附录Ⅰ 目标化合物、主要中间体结构及名称中英文对照89-98
- 附录Ⅱ 化合物MS、~1H NMR谱图98-131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131-132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燕;李逐波;;羟基修饰与药物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6期
2 叶奰年;;含片的抗菌活性[J];中国药学杂志;1980年02期
3 蒋造华;;高氯酰氯霉素的合成和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4年06期
4 Richards.D.M. ,段民江;氨噻三嗪头孢菌素:抗菌活性、药理及应用[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5年02期
5 鲁慧萍;;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体内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5年02期
6 ΓорщевиковаЭВ;于守汛;;用增强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方法治疗化脓性疾病[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年02期
7 刘湘;;一种蓝花楹属植物的植化和抗菌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3期
8 陈明伟,李忠民,雒文田;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抗菌活性测定[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9年03期
9 周远大,何海霞,雷自强,杨苏,程革利;创愈酊体内抗菌活性研[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王华;头孢泊肟酯对青霉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国强;殷霞;胡志鹏;尹晓刚;陈春霞;鄢明;;3-硝基-2H-色烯的合成和抗菌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金方;牟丽丽;王颜颜;刘涛华;吕倩;陈玉如;康颖倩;;贵州省土壤中需氧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的测定[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3 关恺珍;张万金;彭晓青;;9-位引入亲脂性芳基对小檗碱抗菌活性的影响[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钦传光;张瑞洁;牛卫宁;徐春兰;尚晓娅;任锦;;脂肪酰阳离子肽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周伟良;余爱珍;;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于克贵;李东红;周成合;刁俊林;;新型阳离子卟啉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朱一倩;陈红燕;张涛;陈秀琴;姜凤超;;3-取代阿齐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卢卫红;朱峰;刘汉基;;朱红栓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钟瑞敏;肖仔君;刘健南;罗亦姬;;二种可食用精油的抗菌活性初步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惠丽伟;朴寄纲;Jeffrey Auletta;胡圢;朱彦武;Tara Meyer;刘海涛;阳丽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可吸附性决定其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报记者 杨帆;最奢侈蜂蜜的“数字化”创意[N];北京商报;2009年
2 傅德明;为耐药菌度身定做[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张继戎;四种沙星治尿道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涛;红霉素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黄勋;无机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周义文;家蝇抗菌肽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及分子结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韩红娜;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与酯型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路福平;无抗菌活性放线菌的激活和抗生素筛选新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6 刘开湘;7-[(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基]-喹诺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7 杨华蓉;人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鉴定、cDNA克隆、基因重组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董国霞;以PDF为靶点的新药筛选及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与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Amadou Issoufou;发酵小米多肽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10 胡来兴;美罗培南的合成研究与1,3,4-噻二唑碳青霉烯类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测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正巧;Pseudozyma aphidis CNm2012代谢产物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s)的抗菌活性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美玲;茵陈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金明君;含苄氧基及亚苄基结构氨基胍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李超;5-芳基-1,2,4-三唑-3-硫酮罗丹宁及氨基胍、3-氨基-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赵晓蔚;一组α螺旋抗菌肽的预测与活性测定[D];复旦大学;2013年
6 金方;贵州地区需氧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7 颜莉莉;含氟吡唑环VA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8 郭珍珍;11-O-(2-(芳烷基酰胺基)乙基)氨基甲酰克拉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仪;以FtsZ为靶点的4-溴-1H-吲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唐家邓;红霉素9肟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内抗菌活性[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6年
本文关键词:以FtsZ为靶点的4-溴-1H-吲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8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8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