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发布时间:2020-12-13 14:29
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是许多药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癌、酪氨酸酶抑制、除草,杀菌等。作为许多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它含有的酰胺基团不仅构成合成有机化学中的多功能构件,而且在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和药物的合成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用便捷、高效、绿色的方法合成此类化合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一锅法”合成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绿色溶剂“水”作为反应溶剂和绿色氧化剂“H2O2”作为反应氧化剂,将绿色制药理念引入苯氧乙酰胺类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合成中。在建立溴乙腈与苯硼酸的模式反应的过程中,即以溴乙腈与苯硼酸为底物,分别考察了碱、温度、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催化剂作用下,以1.3 mmol NaOH为碱,纯水为溶剂,添加30%的H2O2 0.08 mL,加热80 oC,反应4 h,苯氧乙酰胺的分离产率为76%。在此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到12 h,共合成了25个苯氧乙酰胺衍生物,尤其是带敏感基团的衍生物。评价该体系对合成苯氧乙酰...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江西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1.2 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概况
1.2.1 传统方法合成苯氧乙酰胺
1.2.2 过渡金属催化法合成苯氧乙酰胺
1.2.3 其它方法合成苯氧乙酰胺
1.2.4 苯氧乙酰胺的合成方法小结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二章 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2.1 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的实验设计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苯氧乙酰胺衍生物的“一锅”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碱对反应的影响
2.3.2 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O2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3.3 H2O2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3.4 底物的范围与局限
2.3.5 目标产物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B 核磁图谱
附录B 质谱图谱
附录B 红外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现状[J]. 张艳,赵淑珍,李静,郑锦仁. 新疆医学. 2018(07)
[2]含苯氧乙酰基结构单元新型酪氨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PPAR激动活性[J]. 周礼江,晏菊芳,张坤,范莉,陈欣,杨大成. 药学学报. 2013(10)
[3]绿色制药工艺的研究进展[J]. 张霁,张福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08)
[4]伊马替尼类似物的合成及抑制K562细胞生长活性[J]. 昌盛,殷世亮,徐莉英,景永奎,董金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3(02)
[5]氢醌乙醚链化合物的合成[J]. 李斌,席海涛,孙小强. 化学试剂. 2003(01)
[6]抗癌药物的研究:4-氯苯氧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J]. 李兰敏,徐世平. 药学学报. 1995(07)
[7]谷田除草剂筛选研究初报[J]. 刘墨祥,金晓蕾,文斌,张宗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1(01)
[8]Williamson法合成对氯苯氧乙酸[J]. 孙昌俊,陈再成,李吉海,谢新记. 湖南化工. 1989(02)
[9]驱避剂N、N—二乙基—苯氧乙酰胺的合成[J]. 徐继有. 安徽化工. 1987(01)
硕士论文
[1]有机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其在Williamson醚合成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 鲍金龙.浙江理工大学 2018
[2]改良的Williamson合成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 严语波.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新型单胺氧化酶荧光探针及芳氧基乙酰胺类抑制剂的研究[D]. 宋明贵.浙江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14690
【文章来源】:宜春学院江西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1.2 苯氧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概况
1.2.1 传统方法合成苯氧乙酰胺
1.2.2 过渡金属催化法合成苯氧乙酰胺
1.2.3 其它方法合成苯氧乙酰胺
1.2.4 苯氧乙酰胺的合成方法小结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第二章 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2.1 苯氧乙酰胺类衍生物的实验设计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苯氧乙酰胺衍生物的“一锅”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碱对反应的影响
2.3.2 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O2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3.3 H2O2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2.3.4 底物的范围与局限
2.3.5 目标产物结构表征
2.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B 核磁图谱
附录B 质谱图谱
附录B 红外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抑制剂研究现状[J]. 张艳,赵淑珍,李静,郑锦仁. 新疆医学. 2018(07)
[2]含苯氧乙酰基结构单元新型酪氨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PPAR激动活性[J]. 周礼江,晏菊芳,张坤,范莉,陈欣,杨大成. 药学学报. 2013(10)
[3]绿色制药工艺的研究进展[J]. 张霁,张福利.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08)
[4]伊马替尼类似物的合成及抑制K562细胞生长活性[J]. 昌盛,殷世亮,徐莉英,景永奎,董金华.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13(02)
[5]氢醌乙醚链化合物的合成[J]. 李斌,席海涛,孙小强. 化学试剂. 2003(01)
[6]抗癌药物的研究:4-氯苯氧乙酰胺衍生物的合成[J]. 李兰敏,徐世平. 药学学报. 1995(07)
[7]谷田除草剂筛选研究初报[J]. 刘墨祥,金晓蕾,文斌,张宗涛.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1(01)
[8]Williamson法合成对氯苯氧乙酸[J]. 孙昌俊,陈再成,李吉海,谢新记. 湖南化工. 1989(02)
[9]驱避剂N、N—二乙基—苯氧乙酰胺的合成[J]. 徐继有. 安徽化工. 1987(01)
硕士论文
[1]有机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其在Williamson醚合成相转移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 鲍金龙.浙江理工大学 2018
[2]改良的Williamson合成法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D]. 严语波.上海师范大学 2012
[3]新型单胺氧化酶荧光探针及芳氧基乙酰胺类抑制剂的研究[D]. 宋明贵.浙江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14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146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