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一种多功能靶向自组装纳米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0:23
  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个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缺乏选择性,易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另一方面是因为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存在增加了肿瘤转移复发的机率。CSCs是一类具有高致瘤性,保留了类干细胞样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此类细胞虽然在肿瘤组织中数量较少,却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杀灭CSCs和克服肿瘤细胞耐药,目前临床多将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共同给药,利用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提高抗肿瘤疗效。但由于每种药物理化性质差异巨大,给药途径也不完全相同,单纯的联合给药方案易导致患者耐受性差,依从性不高,经济负担重。因此,寻找一种同时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新型多功能抗肿瘤药物成为当下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结合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特点和抗肿瘤药物的理化特征,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达沙替尼(Dasatinib,DAS)为模型药物,设计并制备出多功能靶向自组装纳米粒(DAS/ATRA-NPs),构建了不仅具有抗普通肿... 

【文章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种多功能靶向自组装纳米粒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ATRA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和成纤维L92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倒置显微镜,细胞形态,划痕


图 1.2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200)Fig.1.2 Observation of cell morphology by inverted microscope (×200)3.3 细胞划痕实验如图1.3所示,药物处理B16F10细胞24 h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细胞生长密集且明显向划痕中心处迁移,划痕愈合率分别为(75.46 ±4.04)%、(48.46 ±3.61)%;而中剂量组划痕愈合率为(0.17 ±6.11)%;高剂量组细胞则大量死亡并脱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几乎100%受抑制(P < 0.05)。

划痕实验,迁移能力,划痕


Fig.1.2 Observation of cell morphology by inverted microscope (×200)3.3 细胞划痕实验如图1.3所示,药物处理B16F10细胞24 h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细胞生长密集且明显向划痕中心处迁移,划痕愈合率分别为(75.46 ±4.04)%、(48.46 ±3.61)%;而中剂量组划痕愈合率为(0.17 ±6.11)%;高剂量组细胞则大量死亡并脱落;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细胞迁移能力几乎100%受抑制(P < 0.05)。图 1.3 划痕实验观察 B16F10 细胞体外迁移能力(×40)Fig.1.3 The migration ability of B16F10 cells in vitro under microscope (×4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米粒子在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癌症中的应用[J]. 田中民,赵晨阳,王颖,程瑞,杨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1)
[2]达沙替尼药动学及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J]. 罗兴献,黄琳,赵海艳,薛学财,胡蕾,杨长青,冯婉玉.  中国新药杂志. 2018(15)
[3]YAP对卵巢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 许静,郭哲,王秋宇,梁殿迅.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12)
[4]联合用药进行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J]. 唐宝强,余荧蓝,涂家生,孙春萌.  药学研究. 2017(10)
[5]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 郑先珍,姚秋娥,石三军,李欣,卢来春,赵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22)
[6]肿瘤干细胞的治疗耐受机制研究进展[J]. 曹梦雪,孙凡,林厚文.  药学实践杂志. 2017(03)
[7]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抗黑色素瘤的体外研究[J]. 李欣,石三军,周敏,卢来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6(23)
[8]维A酸类药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J]. 刘晓蓉,袁雁苓.  医疗装备. 2016(11)
[9]纳米粒子在肿瘤干细胞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J]. 李勇,刘祎,王建杰,李春凤,田维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05)
[10]ADAM12基因表达沉默对CD133阳性胶质瘤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J]. 刘波,杨学军,张辰,于圣平,林雨,海龙,周星辰,李帅,李涛,王伟,程铖,杨亦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6(01)

博士论文
[1]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肝癌干细胞作用研究[D]. 朱新锋.昆明医科大学 2016
[2]肿瘤干细胞向不同肿瘤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D]. 刘虹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基于达沙替尼和全反式维甲酸的自组装共给药纳米系统抗肿瘤的研究[D]. 李欣.第三军医大学 2017
[2]吴茱萸碱联合吉西他滨对人舌鳞癌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探[D]. 郭琪.兰州大学 2017
[3]过表达Tcfec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研究[D]. 贺小丹.南昌大学 2016
[4]重组多肽CS5931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内外抗结肠癌作用[D]. 陈晓双.天津医科大学 2016
[5]酸敏脂质体的体内性质研究[D]. 石嶺.河北医科大学 2016
[6]CD133阳性肝癌细胞的干性鉴定及体内放射免疫靶向研究[D]. 段丽群.重庆医科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76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76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