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毒肽可溶微针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7 15:27
目的:制备以可溶微针贴片为释药载体的蜂毒肽可溶微针贴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通过各项微针评价考察其穿刺皮肤的性能;通过模拟荧光药物的体内分布实验考察其经皮给药后药物的扩散行为;通过皮肤愈合试验和对炎症细胞增值抑制的实验考察其经皮给药的安全性;通过动物实验探究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抗炎效应。以期能为新型关节炎治疗剂型的开发奠定基础,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方法:1.通过两步干燥法制备蜂毒肽可溶微针贴片,对三种备选辅料进行处方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外观形态;建立可溶微针贴片中蜂毒肽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其在辅料溶液中的稳定性和微针贴片中蜂毒肽的含量;离体鼠皮的穿刺实验探究微针辅料的比例。2.通过处方筛选得到本实验制备微针所需的辅料及配置浓度,对最优处方制备得的可溶微针贴片进行表面规整度、载药量、穿刺性能、皮内溶蚀、体内药物扩散、皮肤愈合等方面的综合评价。3.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蜂毒肽(Mel)为治疗药物,观察实验各组AA大鼠的相关体征变化、关节肿胀情况、大鼠腿部骨质流失情况、滑膜治疗情况、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等指标。旨在...
【文章来源】:蚌埠医学院安徽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蜂毒肽的分子结构
17取出旋转180度放置,3000g力下离心2min。离心结束后将模具取出刮去模具上方表面的制针原液,置于干燥箱中干燥12h,再加120μl基层原液,相同条件下再次离心,离心结束后立即放入干燥箱中,室温干燥完全后脱模即得。图1-3微针的制备过程Figure1-3FabricationprocessofDMNPs1.2.2.5Mel在不同辅料溶液中的稳定性精密称取蜂毒肽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浓度为200μg/ml的Mel贮备液。精密称取DEX,CS,PVP,HA各100mg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浓度为2mg/ml的辅料贮备液。按照表1-5配制药物辅料混合溶液,按1.1.2.1项下条件进样。分别于不同时间点(0h,1h)每个样品连续进样三次,取平均值。表1-5混合溶液样品配制方法Table1-5Preparationmethodsofsample1.2.2.6Mel与不同辅料制备微针的外观形态精密称取50mgmelittin粉末于1ml去离子水中充分溶解成50mg/ml的药物原液,分别称取300mgDEX、CS、HA粉末于1ml药物原液中,将未溶胀ExcipientsDrug:ExcipientVolume(mL)Mel(200μg/mL)Dex(2mg/mL)CS(2mg/mL)PVP(2mg/mL)HA(2mg/mL)DexCSPVPHA1:101:101:101:1011111111Mix
56图1蜂毒肽的分子结构蜂毒肽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药理活性,使其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开发的极有潜力的活性成分。然而,蜂毒肽属于生物大分子多肽,结构不稳定,口服易被胃肠蛋白酶破坏分解,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9]。目前,在临床前研究蜂毒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报道中多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生物利用度较高的药物递送方式,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的诸多缺陷,但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注射给药通常需要经过特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注射过程会造成给药部位疼痛,并有出血、感染等风险,因而患者顺应差;注射后废弃针头等还可能造成二次危害[10,11]。市售蜂毒肽制剂为涂抹剂,经皮给药安全可靠,患者顺应性好,可以克服注射给药存在的问题,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大分子多肽难以有效透过皮肤,传递进入体内,导致生物利用度极低[12],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能为蜂毒肽找到一种合适的药物递送方式,既具有注射给药的高生物利用度又兼有经皮给药的方便安全顺应性好的特点,必将大大有利于蜂毒肽类生物大分子抗关节炎药物的开发,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可溶微针经皮给药系统就是这样一种给药方式。3.治疗RA药物的剂型使用天然产品治疗疾病的主要挑战是由于生物利用度低和药效的丧失,并且需要消耗大量天然产物以实现所需的治疗效果。剂量的增加会导致不必要的毒性[13-15]。因此,需要用于递送天然产物的新方法以改善治疗功效并降低毒性。纳米技术在这方面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16,17]。目前,有许多类型的纳米颗粒已被批准用于临床,并且这些纳米颗粒用于治疗和诊断[17,18]。将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包封到纳米颗粒中可以增加它们的体内稳定性,延长它们的循环时间,并允许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溶微针贴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J]. 赵伟曼,吕慧娟,杨伟汉,董智勇,李莹莹,郑利洁,王清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2]HPLC测定可溶微针贴片中熊果苷的含量[J]. 胡霞,陈明龙,杨伟汉,马涛,王清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3]蜂毒肽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陈琪,刘欣,姜小凡,王智传,陈琳博,朱文赫.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01)
[4]佐剂性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比较分析[J]. 于坤,徐枝芳,余楠楠,郭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5]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及趋势[J]. 胡晓敏,宗英,余珊珊,袁伯俊,陆国才,王庆利. 中国新药杂志. 2017(01)
[6]蜂毒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冰清,刘晓波. 药学研究. 2016(03)
[7]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进展[J]. 刘雪涛,李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06)
[8]蜂毒肽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J]. 尚可心,白洁,武慧超,陆洋,杜守颖,杨畅,程艳珂. 中国中药杂志. 2014(22)
[9]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表现特征及评价指标[J]. 李培培,解国雄,宋珊珊,黄蓓,吴育晶,汪庆童,常艳,张运芳,周爱武,刘丽华,张玲玲,魏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05)
[10]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 宋珊珊,张玲玲,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12)
博士论文
[1]可系统性给药的蜂毒肽脂质纳米颗粒及其抗黑色素瘤作用研究[D]. 黄川.华中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蜂毒肽的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研究[D]. 李晶华.第四军医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蜂毒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生理功能研究[D]. 孙敏.济南大学 2017
[2]蜂毒制剂“神蜂精”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 龚雁.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基于介孔硅的蜂毒肽控制释放研究[D]. 杨小浪.福建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83129
【文章来源】:蚌埠医学院安徽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蜂毒肽的分子结构
17取出旋转180度放置,3000g力下离心2min。离心结束后将模具取出刮去模具上方表面的制针原液,置于干燥箱中干燥12h,再加120μl基层原液,相同条件下再次离心,离心结束后立即放入干燥箱中,室温干燥完全后脱模即得。图1-3微针的制备过程Figure1-3FabricationprocessofDMNPs1.2.2.5Mel在不同辅料溶液中的稳定性精密称取蜂毒肽10mg,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浓度为200μg/ml的Mel贮备液。精密称取DEX,CS,PVP,HA各100mg分别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A溶解并定容至刻度,配制浓度为2mg/ml的辅料贮备液。按照表1-5配制药物辅料混合溶液,按1.1.2.1项下条件进样。分别于不同时间点(0h,1h)每个样品连续进样三次,取平均值。表1-5混合溶液样品配制方法Table1-5Preparationmethodsofsample1.2.2.6Mel与不同辅料制备微针的外观形态精密称取50mgmelittin粉末于1ml去离子水中充分溶解成50mg/ml的药物原液,分别称取300mgDEX、CS、HA粉末于1ml药物原液中,将未溶胀ExcipientsDrug:ExcipientVolume(mL)Mel(200μg/mL)Dex(2mg/mL)CS(2mg/mL)PVP(2mg/mL)HA(2mg/mL)DexCSPVPHA1:101:101:101:1011111111Mix
56图1蜂毒肽的分子结构蜂毒肽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药理活性,使其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开发的极有潜力的活性成分。然而,蜂毒肽属于生物大分子多肽,结构不稳定,口服易被胃肠蛋白酶破坏分解,临床使用受到很大限制[9]。目前,在临床前研究蜂毒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文献报道中多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注射给药是生物利用度较高的药物递送方式,可以避免口服给药的诸多缺陷,但也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注射给药通常需要经过特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注射过程会造成给药部位疼痛,并有出血、感染等风险,因而患者顺应差;注射后废弃针头等还可能造成二次危害[10,11]。市售蜂毒肽制剂为涂抹剂,经皮给药安全可靠,患者顺应性好,可以克服注射给药存在的问题,然而,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大分子多肽难以有效透过皮肤,传递进入体内,导致生物利用度极低[12],无法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能为蜂毒肽找到一种合适的药物递送方式,既具有注射给药的高生物利用度又兼有经皮给药的方便安全顺应性好的特点,必将大大有利于蜂毒肽类生物大分子抗关节炎药物的开发,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可溶微针经皮给药系统就是这样一种给药方式。3.治疗RA药物的剂型使用天然产品治疗疾病的主要挑战是由于生物利用度低和药效的丧失,并且需要消耗大量天然产物以实现所需的治疗效果。剂量的增加会导致不必要的毒性[13-15]。因此,需要用于递送天然产物的新方法以改善治疗功效并降低毒性。纳米技术在这方面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16,17]。目前,有许多类型的纳米颗粒已被批准用于临床,并且这些纳米颗粒用于治疗和诊断[17,18]。将生物活性天然产物包封到纳米颗粒中可以增加它们的体内稳定性,延长它们的循环时间,并允许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可溶微针贴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J]. 赵伟曼,吕慧娟,杨伟汉,董智勇,李莹莹,郑利洁,王清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05)
[2]HPLC测定可溶微针贴片中熊果苷的含量[J]. 胡霞,陈明龙,杨伟汉,马涛,王清清.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05)
[3]蜂毒肽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陈琪,刘欣,姜小凡,王智传,陈琳博,朱文赫.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8(01)
[4]佐剂性和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比较分析[J]. 于坤,徐枝芳,余楠楠,郭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1)
[5]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及趋势[J]. 胡晓敏,宗英,余珊珊,袁伯俊,陆国才,王庆利. 中国新药杂志. 2017(01)
[6]蜂毒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张冰清,刘晓波. 药学研究. 2016(03)
[7]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进展[J]. 刘雪涛,李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06)
[8]蜂毒肽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稳定性研究[J]. 尚可心,白洁,武慧超,陆洋,杜守颖,杨畅,程艳珂. 中国中药杂志. 2014(22)
[9]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表现特征及评价指标[J]. 李培培,解国雄,宋珊珊,黄蓓,吴育晶,汪庆童,常艳,张运芳,周爱武,刘丽华,张玲玲,魏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2(05)
[10]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 宋珊珊,张玲玲,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1(12)
博士论文
[1]可系统性给药的蜂毒肽脂质纳米颗粒及其抗黑色素瘤作用研究[D]. 黄川.华中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蜂毒肽的类风湿关节炎基因治疗研究[D]. 李晶华.第四军医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蜂毒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及生理功能研究[D]. 孙敏.济南大学 2017
[2]蜂毒制剂“神蜂精”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 龚雁.福建农林大学 2014
[3]基于介孔硅的蜂毒肽控制释放研究[D]. 杨小浪.福建农林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83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831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