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家蝇抗菌肽AMP-17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的抑制作用

发布时间:2022-06-02 21:09
  【背景】AMP-17是从微生物诱导的家蝇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到的一条特异性高表达基因,采用原核表达体系获得其重组蛋白并证实了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特别是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目的】研究抗菌肽AMP-17对白色念珠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AMP-17对11株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根据对AMP-17的敏感程度选取3株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经AMP-17作用后白色念珠菌芽生孢子生成率及芽管形成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白色念珠菌酵母相向菌丝相转化及以菌丝相为起点AMP-17促进菌丝相转化为酵母相的情况。【结果】AMP-17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离株16105的MIC为10μg/mL,对粪便分离株16214的MIC为40μg/mL,对其余9株白色念珠菌的MIC均为20μg/mL;白色念珠菌经不同浓度的AMP-17作用后,各时间点的芽生孢子生成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尤其是40μg/mL的AMP-17组,芽生孢子生成率仅15%,显著低于阳性药物氟康唑;各实验组芽管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1.1.2 培养基
        1.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1.2 方法
        1.2.1 菌液的制备
        1.2.2 家蝇抗菌肽AMP-17的制备
        1.2.3 AMP-17对白色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1.2.4 AMP-17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1.2.5 AMP-17对白色念珠菌芽生孢子生成的影响
        1.2.6 AMP-17对白色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
        1.2.7 酵母相到菌丝相转化情况
        1.2.8 菌丝相向酵母相的转化情况
        1.2.9 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MP-17对白色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2.2 AMP-17对白色念珠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2.3 AMP-17对白色念珠菌芽生孢子生成的影响
    2.4 AMP-17对白色念珠菌芽管形成的影响
    2.5 酵母相到菌丝相转化情况
    2.6 菌丝相向酵母相的转化情况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家蝇抗菌肽AMPs17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抗真菌活性检测[J]. 杨隆兵,国果,马慧玲,李妍,赵欣宇,苏佩佩,张勇.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04)
[2]山苍子精油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芽管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J]. 刘林波,刘琦,刘晓莺,谢中斌,武翠娥,郭瑞林.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20)
[3]白色念珠菌的形态类型及致病性[J]. 王娜,韩琦,桑建利.  生物学通报. 2015(10)
[4]人工合成家蝇抗真菌肽MAF-1A对白色念珠菌致病性的影响[J]. 罗振华,吴建伟,付萍,国果,姜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3(20)

硕士论文
[1]家蝇抗菌肽AMP-17抗白色念珠菌机制研究[D]. 马慧玲.贵州医科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653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53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