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低分子肝素pH敏感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0:07

  本文关键词:低分子肝素pH敏感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文建立低分子肝素(LMWH)的天青A-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LMWH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制备LMWH p H敏感巯基壳聚糖/O-羧甲基壳聚糖(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并对其冻干品进行了研究;考察和研究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及其在SD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1)LMWH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考察采用天青A-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体外LMWH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回收率等方法学考察;采用上述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LMWH随时间延长,在人工胃、肠液中的含量,考察LMWH的稳定性。(2)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以LMWH为模型药物,TCS和O-CMC的混合物为载体材料,羟丙甲基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55)为离子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对纳米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马尔文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粒径、PDI及电位;计算纳米粒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用透射电镜检测纳米粒形态。(3)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冻干品制备及性质考察分别以葡萄糖、甘露醇及两者混合物作为冻干保护剂,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粒冻干品,考察冻干保护剂的种类和浓度对纳米粒的外观、粒径、PDI及电位的影响;透射电镜检测冻干复溶后纳米粒的形态。(4)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度考察分别在p H 1.0、p H 6.8及模拟胃肠道p H梯度的条件下,采用浆法和透析法测定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药物累积释放度。(5)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考察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生色底物法测定LMWH注射液、LMWH溶液、p H敏感TCS纳米粒和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单剂量给药后的血药浓度,并用Win Nonlin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1)以吸收度差值(ΔA)对LMWH浓度(C)进行回归方程拟合,得到一元三次方程:ΔA=0.3867C3-1.2837C2+1.5597C-0.0586,相关系数r=0.9978,在0.102~1.224 IU·m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LMWH在人工胃液中4 h后药物百分含量降为15.21%,在人工肠液中百分含量降为22.74%。(2)所得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平均粒径为(332.0±7.1)nm,PDI(0.279±0.01),电势(28.1±0.24)m V,载药量(12.04±0.07)IU·mg-1,包封率(96.6±0.72)%;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呈类球形、分布均匀。(3)选择6%葡萄糖+0.5%甘露醇(体积比为2:1)为联合冻干保护剂,与载药纳米粒以1:1(体积)比例混合均匀,冷冻干燥后得到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326.2±4.0)nm,PDI(0.294±0.04),电势(32.3±1.2)m V,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呈椭圆形,分布较为均匀,与冻干前基本保持不变。(4)纳米粒在p H 1.0、p H 6.8及模拟胃肠道梯度p H条件下的24 h累积释放率依次为:(17.33±0.04)%、(39.25±0.01)%及(34.11±2.51)%。(5)LMWH溶液、p H敏感TCS纳米粒和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0.103±0.03)、(0.425±0.05)和(0.522±0.04)IU·m L-1。AUC0→∞分别为(0.477±0.35)、(4.710±1.0)和(7.961±2.04)IU·m L-1·h。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10%、20.70%和34.98%(P0.05)。结论:(1)天青A-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LMWH的体外分析;LMWH在人工胃液、肠液中均不稳定,但与在人工胃液中相比,在人工肠液中相对较稳定,与文献报道较为相符。(2)由单因素考察、正交设计实验结果表明,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3)选用甘露醇和葡萄糖作为联合冻干保护剂,使冻干纳米粒保持较小的粒径,同时具有较理想的外观形状。(4)所制备的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具有在胃液中减少药物释放、肠液中增加释放的p H敏感的体外释放特点。(5)制备的LMWH p 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可显著提高LMWH的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为LMWH纳米粒给药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巯基壳聚糖 O-羧甲基壳聚糖 pH敏感混合聚合物纳米粒 口服生物利用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中文摘要7-10
  • 英文摘要10-14
  • 前言14-17
  • 第一部分 LMWH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及稳定性考察17-24
  • 1 材料与方法17-19
  • 1.1 仪器与试剂17
  • 1.2 方法17-19
  • 2 结果19-22
  • 2.1 LMWH的体外分析方法19-21
  • 2.2 LMWH在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21-22
  • 3 讨论22-23
  • 4 结论23-24
  • 第二部分 LMWH p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质量评价24-37
  • 1 材料与方法24-29
  • 1.1 仪器与试剂24
  • 1.2 方法24-29
  • 2 结果29-35
  • 2.1 巯基壳聚糖的合成29
  • 2.2 载药纳米粒的制备29-33
  • 2.3 纳米粒的质量评价33-35
  • 3 讨论35-36
  • 4 结论36-37
  • 第三部分 LMWH p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冻干品的制备及性质考察37-44
  • 1 材料与方法37-39
  • 1.1 仪器与试剂37
  • 1.2 方法37-39
  • 2 结果39-42
  • 2.1 单一冻干保护剂的考察39-40
  • 2.2 联合冻干保护剂的考察40-41
  • 2.3 TEM下冻干复溶后载药纳米粒的形态41-42
  • 3 讨论42-43
  • 4 结论43-44
  • 第四部分 LMWH p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体外释放度考察44-52
  • 1 材料与方法44-46
  • 1.1 仪器与试剂44
  • 1.2 方法44-46
  • 2 结果46-50
  • 2.1 纳米粒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体外释放结果46-48
  • 2.2 模拟胃肠液梯度pH介质中的纳米粒体外释放48-50
  • 3 讨论50-51
  • 4 结论51-52
  • 第五部分 LMWH pH敏感TCS/O-CMC混合聚合物纳米粒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考察52-61
  • 1 材料与方法52-55
  • 1.1 仪器与试剂52
  • 1.2 方法52-55
  • 2 结果55-59
  • 2.1 体内LMWH分析的生色底物法的建立55-56
  • 2.2 载药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测定56-59
  • 3 讨论59-60
  • 4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4
  • 综述64-72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在学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73-74
  • 个人简历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小余;王鹏;;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研究[J];硅谷;2011年08期

2 查刘生,高海峰,杨武利,蒋新国,府寿宽;聚合物纳米粒子用于给药载体[J];高分子通报;2002年03期

3 刘虎;朱严瑾;易昌凤;徐祖顺;;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制备聚合物纳米粒子[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年11期

4 ;日本普利司通公司研发出含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橡胶合成物[J];石化技术;2010年01期

5 李庆阳;;自组装聚合物纳米粒设计与制备[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09期

6 陈建;张培盛;董婵;于贤勇;李筱芳;陶洪文;易平贵;;新型蓝色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J];胶体与聚合物;2011年01期

7 黄富华;陈建;李亚;朱云娇;孙祥;胡佳;刘胜利;;细乳液聚合制备新型红色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J];胶体与聚合物;2014年01期

8 郝红,梁国正;应用于药物传输系统的聚合物纳米粒[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年04期

9 陈莉莉;彭亦如;林萍萍;阙寿林;黄丽珊;陈奎治;徐国兴;;负载空间链四(6-氨基己酸磺酰基)铝氯酞菁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离体光动力活性[J];无机化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殷以华,肖智慧,程昒时;壳交联纳米粒(SCK)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阙寿林;彭亦如;张宏;陈莉莉;黄丽珊;刘建生;陈奎治;;负载芳基苄醚树枝形酞菁锌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离体光动力活性[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陈莉莉;彭亦如;林萍萍;阙寿林;黄丽珊;陈奎治;;负载四(6-氨基己酸磺酰基)铝氯酞菁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离体光动力活性[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熊玉兵;王玉娇;王鸿;刘旌江;摆峰;;一步法制备基于离子液体高度交联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应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谢明秀;周峰;陈道勇;江明;;单官能度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组装[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梁锐晶;朱锦涛;;膜乳化法制备尺寸均一、可调的聚合物纳米粒子[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5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王晓蓓;王麟;杨世霞;赵汉英;刘丽;;多功能性动态共价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构筑[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E:分子组装与超分子聚合物[C];2013年

7 吴国忠;龙德武;姚思德;;聚合物纳米粒子与甲基紫精相互作用的时间分辨激光光解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光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梁艳琴;张娟;邓联东;邢金峰;董岸杰;;可注射聚酯酸酐/聚乙二醇共聚物纳米粒温敏原位凝胶及肿瘤靶向定位给药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吴松一;徐国兴;彭亦如;;负载芳醚树枝状酞菁锌配合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会议暨第五届海峡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卢阳;杨红;周治国;杨仕平;;磷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在光学成像和光动力治疗中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琰;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志民;口服胰岛素聚合物纳米粒:制备及其结构—性能关系[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明星;雷公藤甲素聚合物纳米粒的传输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王晓蓓;多功能性聚合物纳米粒子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5 朱本川;Bergman环化反应在超小聚合物纳米粒子合成中的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6 张颖;新型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体外释药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侯冬枝;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常聪;新型智能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勇;超声波辅助点击反应制备形貌可控的可双点击聚合物纳米粒子及其生物学应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培培;基于聚氨基酸的生物响应性纳米载体用于抗癌药物的靶向释放[D];苏州大学;2015年

3 刘杰;三聚氰胺—对苯二甲醛聚合物荧光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分析应用[D];兰州大学;2015年

4 徐畅;AIE型聚合物纳米粒子的细乳液法制备及其发光性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5 郑颖;低分子肝素pH敏感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张丽娅;开环易位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培盛;荧光可调控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陈婷;5-氟尿嘧啶聚合物纳米粒制剂的初步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9 卢阳;磷光金属铱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在光学成像、核磁成像和光动力学治疗上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10 黄丽珊;代数对芳基苄醚树枝酞菁锌及其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光物理性质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低分子肝素pH敏感混合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及大鼠口服生物利用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0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