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AR拮抗剂的设计、结构优化和活性评价
发布时间:2023-03-19 19:12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PCa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就已经处于中晚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去雄激素治疗后通常会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使得后续治疗十分困难。持续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信号是CRPC的主要驱动因素,而AR拮抗剂是目前CRPC临床治疗最重要的药物种类之一。第一代非甾体AR拮抗剂如氟他胺和比卡鲁胺通过竞争性地与AR的配体结合口袋(Ligand binding pocket,LBP)结合发挥作用,第二代抑制剂如恩杂鲁胺(Enzalutamide,Enz)还能通过抑制AR的入核等发挥药效。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这些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抵抗性。耐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R的LBP中氨基酸位点的突变使得AR拮抗剂转变为AR激动剂。寻找和发现新的AR拮抗剂刻不容缓。本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AR展开,介绍AR的结构、功能、作用机...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AR的结构和功能
1.1.1 NTD
1.1.2 DBD
1.1.3 LBD
1.2 AR的作用机制
1.3 AR与癌症
1.3.1 AR与 PCa
1.3.2 AR与 BrCa
1.3.3 AR和卵巢癌
1.3.4 PCa的治疗
1.4 AR拮抗剂
1.4.1 靶向LBD的拮抗剂
1.4.2 靶向其它位点的拮抗剂
1.5 CRPC的耐药机制
1.5.1 AR的突变
1.5.2 AR过表达
1.5.3 ARVs
1.6 CADD与 AR拮抗剂的设计和发现
1.7 小结
2 靶向AR先导拮抗剂C18 的发现与活性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基于AR结构的层级式VS
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3 实验溶液配制
2.2.4 细胞培养
2.2.5 LNCaP-ARR2PB-EGFP转录活性实验
2.2.6 靶点验证实验
2.2.7 PSA检测
2.2.8 PCa相关细胞的增殖实验
2.2.9 C18 的细胞毒性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靶向AR层级式的VS
2.3.2 潜在活性分子的转录活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2.3.3 靶点验证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 PSA实验结果与讨论
2.3.5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与讨论
2.3.6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3 AR拮抗剂小分子的结构优化与活性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AR LBD和 C18 复合物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2.2 VD-MM/GBSA方法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和关键氨基酸残基分解
3.2.3 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分析
3.2.4 CT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3.2.5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6 实验溶液配制
3.2.7 提取RNA
3.2.8 Q-PCR实验
3.2.9 免疫荧光实验
3.2.10 免疫印迹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C18 类似物的设计
3.3.2 先导化合物C18 类似物的转录抑制活性筛选
3.3.3 C18 活性类似物的靶标验证
3.3.4 AT2 对多种PCa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
3.3.5 活性类似物AT2 的细胞毒性检测
3.3.6 活性类似物AT2的PSA实验
3.3.7 活性类似物AT2 对下游基因转录的拮抗
3.3.8 AT2对AR入核的影响
3.3.9 AT2对AR表达的影响
3.4 小结
4.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65799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AR的结构和功能
1.1.1 NTD
1.1.2 DBD
1.1.3 LBD
1.2 AR的作用机制
1.3 AR与癌症
1.3.1 AR与 PCa
1.3.2 AR与 BrCa
1.3.3 AR和卵巢癌
1.3.4 PCa的治疗
1.4 AR拮抗剂
1.4.1 靶向LBD的拮抗剂
1.4.2 靶向其它位点的拮抗剂
1.5 CRPC的耐药机制
1.5.1 AR的突变
1.5.2 AR过表达
1.5.3 ARVs
1.6 CADD与 AR拮抗剂的设计和发现
1.7 小结
2 靶向AR先导拮抗剂C18 的发现与活性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基于AR结构的层级式VS
2.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3 实验溶液配制
2.2.4 细胞培养
2.2.5 LNCaP-ARR2PB-EGFP转录活性实验
2.2.6 靶点验证实验
2.2.7 PSA检测
2.2.8 PCa相关细胞的增殖实验
2.2.9 C18 的细胞毒性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靶向AR层级式的VS
2.3.2 潜在活性分子的转录活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2.3.3 靶点验证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 PSA实验结果与讨论
2.3.5 细胞增殖实验结果与讨论
2.3.6 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3 AR拮抗剂小分子的结构优化与活性评价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AR LBD和 C18 复合物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2.2 VD-MM/GBSA方法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和关键氨基酸残基分解
3.2.3 主成分分析和小波分析
3.2.4 CT系列化合物的合成
3.2.5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6 实验溶液配制
3.2.7 提取RNA
3.2.8 Q-PCR实验
3.2.9 免疫荧光实验
3.2.10 免疫印迹试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C18 类似物的设计
3.3.2 先导化合物C18 类似物的转录抑制活性筛选
3.3.3 C18 活性类似物的靶标验证
3.3.4 AT2 对多种PCa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
3.3.5 活性类似物AT2 的细胞毒性检测
3.3.6 活性类似物AT2的PSA实验
3.3.7 活性类似物AT2 对下游基因转录的拮抗
3.3.8 AT2对AR入核的影响
3.3.9 AT2对AR表达的影响
3.4 小结
4.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657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657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