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多形貌、氮掺杂介孔碳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2 19:18
  介孔碳纳米粒由于同时具备介孔孔道和纳米级的粒径,使得其集合了介孔材料和纳米粒子的优点。它们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大孔容、优异的机械稳定性、开放的结构骨架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因而在众多领域受到专业人士的密切关注,如能量储存与转化、药物传递与释放、化学催化和吸附等领域。目前,合成介孔碳纳米粒常用的方法有硬模板法、自组装法和水热法等,其中,一步水溶液自组装法因其步骤少、操作简易、反应条件温和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然而,一步水溶液自组装法也存在许多局限性。一方面,目前采用该方法很难实现粒径小于200 nm的介孔碳纳米粒子的合成,并且也极少有报道采用该方法合成非对称结构的介孔碳纳米粒子,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案来合成形貌新颖、粒径小的非对称介孔碳纳米粒子。另一方面,由于有机碳源聚合物和软模板剂之间相互作用力弱使得二者很难进行组装,通常会加入酸或者碱作为催化剂以增强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然而,酸或者碱都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亟需一种更为绿色环保的策略来合成介孔碳纳米粒。本文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首先,首次提出了采...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介孔碳纳米粒的简述及发展历程
    1.2 介孔碳纳米粒的合成方法
        1.2.1 硬模板法
        1.2.2 软模板法
    1.3 介孔碳纳米粒的形貌研究
        1.3.1 球形介孔碳纳米粒
        1.3.2 棒状介孔碳纳米粒
        1.3.3 新形貌介孔碳纳米粒
    1.4 介孔碳纳米粒的应用
        1.4.1 药物载体
        1.4.2 吸附
        1.4.3 能量储存与转化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双软模板协同组装合成树莓状氮掺杂介孔碳纳米粒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
        2.2.2 树莓状NMCNs的制备
        2.2.3 材料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氯化钠晶体对树莓状NMCNs形貌和结构影响的初步探究
        2.3.2 F127的用量对NMCNs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2.3.3 F127和油酸钠在NMCNs合成中的作用
        2.3.4 油酸钠的用量对树莓状NMCNs的空腔大小的影响
        2.3.5 盐酸对NMCNs的影响
        2.3.6 溶液极性对NMCNs的影响
        2.3.7 NMCNs的元素分析
        2.3.8 树莓状NMCNs的形成机制
    2.4 本章小结及创新点
第三章 树莓状氮掺杂介孔碳纳米粒作为卡马西平药物载体的初步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树莓状NMCNs的细胞毒性测定
        3.2.3 树莓状NMCNs的细胞摄取实验
        3.2.4 CBZ-NMCNs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实验
        3.2.5 实验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树莓状NMCNs的细胞毒性分析
        3.3.2 树莓状NMCNs的细胞摄取分析
        3.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3.3.4 CBZ/NMCNs的比例确定
        3.3.5 NMCNs的形貌对卡马西平释放性能的影响
        3.3.6 CBZ-NMCNs-4的体外释放性能评价
        3.3.7 CBZ-NMCNs-4的稳定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及创新点
第四章 盐催化合成有序介孔碳纳米球及其染料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
        4.2.2 N-OMCNs的合成
        4.2.3 染料吸附
        4.2.4 材料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OMCNs-2的形貌及结构分析
        4.3.2 氯化钠对N-OMCNs的形貌和粒径的影响
        4.3.3 F127对N-OMCNs的形貌和粒径的影响
        4.3.4 N-OMCNs的形成机制
        4.3.5 N-OMCNs对酸性红的吸附性能考察
    4.4 本章小结及创新点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993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993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