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对药品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1-20 18:50
目的研究相对密闭环境药品配置模式对药品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方法检测Ⅰ类环境和Ⅲ类环境中常规配药模式与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模式的不溶性微粒数量,比较不同配药模式对药品中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影响。结果手工配药时Ⅰ类环境中1~10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少于Ⅲ类环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时Ⅰ类环境中1~15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与Ⅲ类环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Ⅲ类环境中采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时1~20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少于手工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Ⅰ类环境中采用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新模式时1~15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少于手工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Ⅰ类环境中进行手工配药时1~15μm各组别不溶性微粒数均多于在Ⅲ类环境中进行相对密闭环境配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对密闭环境配药模式能有效降低药品配置过程中环境微粒进入静脉输液系统中。
【文章页数】:1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29540
【文章页数】:1 页
【部分图文】:
图3注射器关闭过程中的洁净空气分布图A:开机气流稳定后,气流稳定排出形成的洁净气流气柱(计算区域总高度为40mm);B:开始加载注射器时,未见污染气流混入;C:注射器接近闭合时,未见污染气流混入;D:注射器完全闭合后
A:开机前;B:开机0.4s,洁净空气开始填充接口上方;C:开机3.2s,接口上方空气基本达到洁净要求;D:开机4.4s,接口上方空气达到洁净要求;深蓝色区域为完全洁净空气(洁净空气质量分数为1);红色区域为完全不洁净空气(洁净空气质量分数为0)图2洁净气流填充中间过渡件的过程及....
本文编号:4029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29540.html
上一篇:盐酸西替利嗪片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