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酯致精神行为不良反应案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发布时间:2025-03-26 18:45
目的:分析托吡酯致精神行为不良反应(PBAR)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机制。方法:结合1例托吡酯致PBAR,检索1999年1月至2020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托吡酯致PBAR的文献报道,案例报道对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托吡酯用药剂量、PBAR出现的时间及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临床研究从研究类型、研究人群及主要发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包括个案或病例系列报道7篇及临床对照研究10篇,案例报道涉及患者12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为(38.6±14.6)岁,发生PBAR时的日剂量为50~500 mg,主要表现有幻听或幻觉、妄想、焦虑、易激惹、偏执性行为及攻击性行为等。而临床研究表明,PBAR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不仅取决于既往的精神病史,还取决于年龄、性别、癫痫类型以及托吡酯剂量。结论:临床使用托吡酯需密切监测PBAR,症状出现后及时减量、停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37650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 患儿PBAR与TPM剂量的相关性
患儿,女,5岁11月。因抽搐数次伴双眼上翻、口吐白沫等异常表现于2019年7月28日入院,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自体免疫性脑炎,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人血丙球蛋白免疫支持、地塞米松抗炎、甘露醇脱水降颅压、苯巴比妥止惊等对症治疗。7月29日开始口服奥卡西平片15....
本文编号:40376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37650.html
上一篇:新药人体首次剂量设计的技术考虑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