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等纯中药成分对氟康唑抗非白色念珠菌的增敏作用与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连素等纯中药成分对氟康唑抗非白色念珠菌的增敏作用与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白色念珠菌 药物联用 耐药 中药成分 协同 生物膜
【摘要】:背景:艾滋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多,导尿管或静脉置管及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的开展,高效广谱抗生素以及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应用,导致真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临床上广泛应用氟康唑作为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一线用药,这使得非白色念珠菌的临床分离率逐渐上升,它们对氟康唑具有较高的固有耐药或获得性耐药,其中有较高的获得耐药性的光滑念珠菌的临床检出率占所有念珠菌的第二位,对氟康唑天然耐药的克柔念珠菌检出率虽不高,但它们给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挑战,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综合非白色念珠菌的高耐药性和逐年升高的检出率,本课题选择对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作为研究对象。目前临床上可用抗真菌药物品种有限,昂贵的价格或药物本身的毒性,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应用,而开发一种新的抗真菌药物耗时耗资巨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抗真菌药物和中药成分的联合应用研究,旨在发现能够对氟康唑抗耐药非白色念珠菌具有增效作用的中药成分,逆转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康唑分别和黄连素、土槿皮乙酸、紫草素、丁香酚、黄芩苷、没食子酸联合对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体外静态和动态抗真菌作用,并探索其协同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根据M27-A3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方案,筛选出对氟康唑耐药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采用棋盘法和时间-杀菌曲线法研究氟康唑和各中药成分联合对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体外静态和动态抗真菌作用。以肉眼观察和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两种方法测定两药联合作用于浮游菌24h的MIC值及作用于生物膜24h时的SMIC值,两药联合对浮游菌以及生物膜的作用效果利用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和生长率差值法(△E)加以评价;将菌悬液暴露于受试药物后的第0,6,12,24和48h通过菌落计数法计数,横坐标设为菌悬液暴露于受试药物后的时间、纵坐标设为1mL菌悬液菌落数的常用对数值,利用得到的时间-杀菌曲线来评价药物联合的动态作用效果;药物联合抗真菌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初步探讨有效中药成分没食子酸对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耐药株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黏附性的影响,以及评估了钙通道阻滞剂对没食子酸增加氟康唑抗耐药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敏感性的影响。结果:受试中药成分单用抗真菌作用结果表明,土槿皮乙酸、丁香酚单用时对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几乎没有抗非白色念珠菌作用(MIC80值为128~256μg/mL),紫草素、黄芩苷、没食子酸仅表现出较弱的抗非白色念珠菌作用(MIC8o值为16~64μg/mL),黄连素单用时表现出较强的抗非白色念珠菌作用(MIC80值为2~8μg/mL)受试中药成分与氟康唑联用结果表明,黄连素、土荆皮乙酸、紫草素、丁香酚与氟康唑联用时均表现出无关作用;黄芩苷与氟康唑联用时对耐药的克柔念珠菌菌株呈现出较强的协同作用;而没食子酸与氟康唑联用时对耐药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均呈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氟康唑的MIC值降为单用时的1/4~1/8,FICI值为0.375,即没食子酸能增加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量效关系结果也证实随着没食子酸的浓度增加,增效作用也越来越人。时间杀菌曲线实验表明,与氟康唑单用组相比,没食子酸与氟康唑联用在24h时对1mL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下降了2.1和2.25个单位的菌悬液CFU的常用对数值,进一步证明了两药的协同作用。本实验还证明了没食子酸对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黏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了没食子酸对氟康唑增效作用的机制。结论:黄连素在单用时表现出较强的抗非白色念珠菌作用,但与氟康唑联用时却表现出无关作用,关于黄连素的抗非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值得进一步的研究。氟康唑和没食子酸联用对耐氟康唑的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浮游状态和生物膜均表现出协同作用,且没食子酸能够明显抑制非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黏附。本实验结果表明没食子酸可有效的逆转受试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这对于预防和治疗临床上与导管相关的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为抗真菌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思路,可能为今后抗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关键词】:非白色念珠菌 药物联用 耐药 中药成分 协同 生物膜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中文摘要8-11
- ABSTRACT11-15
- 符号说明15-16
- 前言16-23
- 1. 真菌感染流行病学16-17
- 2. 真菌耐药性17-18
- 3. 念珠菌的耐药机制18-20
- 3.1 药物内流减少18
- 3.2 细胞膜外排泵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18-19
- 3.3 靶酶基因ERG11、ERG3的过度表达或突变19-20
- 3.4 生物膜的形成20
- 4. 抗真菌药物增敏剂研究进展20-22
- 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22-23
- 第一章 棋盘法测定与评价体外静态联合抗真菌作用23-35
- 1. 材料与仪器23-24
- 2. 实验方法24-33
- 2.1 工作菌液与药液的配制24-25
- 2.2 耐药株的筛选25-26
- 2.3 测定氟康唑与各中药成分联用时的MIC值26-33
- 2.4 没食子酸与氟康唑联用时对CG2、CK8的量效关系的测定33
- 3. 小结与讨论33-35
- 第二章 时间-杀菌曲线法测定体外动态联合抗真菌作用35-40
- 1. 材料与仪器35
- 2. 实验方法35-37
- 2.1 实验菌液与实验药液的制备35-36
- 2.2 药物联合动态抗真菌活性测定36-37
- 3. 时间-杀菌曲线法结果37-39
- 4. 小结与讨论39-40
- 第三章 没食子酸对光滑念珠菌或克柔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评价及对生物膜形成早期黏附性的影响40-54
- 1. 材料与仪器40-41
- 2. 实验方法41-52
- 2.1 黄芩苷或没食子酸与氟康唑联用对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生物膜的作用评价41-43
- 2.2 没食子酸对耐氟康唑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早期黏附性的影响评价43-52
- 3. 小结与讨论52-54
- 全文小结54-55
- 参考文献55-63
- 致谢63-6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编书籍64-65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照坤;李炎唐;;非白色念珠菌肾病致双输尿管梗阻(附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2 郑宗富;黄丹;冯福英;王淑萍;涂楠;;呼吸道念珠菌感染10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25期
3 贺清明;张修莉;李勇燕;田红英;;非白色念珠菌的医院内感染与耐药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4 程娟,吴伟元,陈升汶,何林;52株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4期
5 罗光荣;;非白色念珠菌是肿瘤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6年01期
6 田振楠;刘晓民;马雨霞;陈晶莹;;院内念珠菌感染的药敏分析及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7期
7 谢敬,王大相,陈筠;血浆凝集试验在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3年09期
8 董悦;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诊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0年04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管军;陈德昌;;重症医学科的非白色念珠菌感染[A];重症医学——2011[C];2011年
2 郑宗富;黄丹;冯福英;王淑萍;涂楠;;105例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磊;赵令玺;张卫星;罗华;陈映群;张声;;重症监护病房非白色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兵侠;章莉莉;;2001-2005年医院内感染念珠菌败血症45例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维欣;黄连素等纯中药成分对氟康唑抗非白色念珠菌的增敏作用与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辉;氟康唑与他克莫司联合抗非白色念珠菌的作用与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6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76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