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蕴 (1) 南京廖华
本文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藴
刘文华1 范志轩2 朱炎3
(四川理工学院 政治学院,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自十八大以来对中国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工作指明了方向,这对于激励中华儿女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四个全面”具有科学而坚实的哲学基础:从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看“四个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看:“四个全面”即抓住了重点,又兼顾了全面,是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看:“四个全面”能够把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合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看:“四个全面”作为社会意识来自于中国当代的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坚定中华民族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强大的中国力量,又必将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使社会存在在全国人民的合力作用下,向着既定方向迈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四个全面”进行哲学解读,有利于对其更加科学、深刻而全面的理解与把握,有利于转化为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整体;实践;精神动力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
1、刘文华,硕士,副教授(E-mail:dxpll1977@126.com)
2、范志轩,硕士,教授
3、朱炎,硕士,教授
本文为基金项目(SLQ2014B-10);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CJS14_045);四川理工学院培育项目(2014PY17)研究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先后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战略布局既有其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其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成就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阶段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宝贵理论品格。同时,也是针对新常态下引领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的新构想,是凝聚全体人民思想共识的最大公约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行动指南。科学解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理解、把握和领会其精神实质,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凝聚中国力量,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正是基于此,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四个全面”进行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四个全面”进行科学分析,希望对科学把握“四个全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解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术的学术解读,而是为了更好地用“四个全面”来指导实践,指导全国人民为解决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而团结奋斗。在标志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成熟、“包含新世界观萌芽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看来:以往的哲学家总是不遗余力地用哲学去解释世界,这无可厚非。但哲学除了认识世界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哲学只有实现向改造世界为重心的转变,才能展现其生命力,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不断体现出其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价值。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致力于哲学之改造世界的功能、突出哲学的实践性,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最终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解读“四个全面”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从目前学界来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研究“四个全面”的也不少,各有千秋。如:作者蔚亮的《“四个全面”的哲思意蕴》(2015年03月04日 08:59:42,求是网)从方法论的意义、思维创新、环境考量、目标指向对“四个全面”进行了分析;中国社科网转载文章《“四个全面”治国方略的哲学意蕴及
其现实意义》(中国社科网.2015年4月13日):“四个全面”体现了矛盾思维、“四个全面”体现了系统思维、“四个全面”的战略思维;《光明日报》双传学的文章《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光明日报》2015-03-26 ):“四个全面”深刻体现了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精髓,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内涵,等等,对于从不同的哲学层面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四个全面”的不同内涵,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矛盾观、实践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对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促进人们更加科学地理解、把握“四个全面”,进而以“四个全面”为指导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之中。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和矛盾观的具体运用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具体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恩格斯指出,“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1]p23。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核心目标是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与动力紧密相连。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是凭空设想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有向着目标的动力驱使才能不断向目标靠近。这说明目标离不开动力,动力对目标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但是就人类社会来讲,目标又不是被动地受制于动力,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一个国家和民族竖起了共同的目标,就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可以凝聚起强大的民族力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阻碍,去实现目标。目标不明确,或者全国人民不认同,人再多,不仅不能够形成强大的力量去实现目标,而且还会把人心搞乱,形成负能量把社会搞垮。
这就说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来看,就是要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旧的观念、束缚,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需要大力倡导全社会思想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才能解决新情况、新问题,激发新的活力,形成更强大的动力去实现目标。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 可见,全面小康社会与全面深化改革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
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核心是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制度联动来深化改革,在十五大领域,60个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不仅制定出改革的蓝图,而且还形成了改革的时间表,确定到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勇气、智慧和决心。但是,全面深化改革并不是乱改、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否则不仅不能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不能形成动力去实现目标,相反还会越改越乱,问题和矛盾越改越多。这样改下去不仅不能实现目标,而且还会离目标越来越远。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的;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改革都只能带来社会动荡,犯罪上升,人民生活没有保障,社会发展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法进行,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律依据。正是因为如此,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仅两个月,党中央就作出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要重点研究依法治国问题,习近平亲自主持起草组次会议,并多次提出要求。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队伍建设和党的领导等做了全面部署,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党执政兴国、人们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保障意义。对于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稳定而有序地进行,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离开了法治、在中国矛盾和问题凸显的今天,
本文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哲学意藴,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0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