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论马克思关于道德与幸福在实践中的统一

发布时间:2017-01-02 14:34

  本文关键词: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沈阳师范大学》 2011年

论马克思关于道德与幸福在实践中的统一

韩鹏  

【摘要】: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我们虽然不能说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充要条件,但是起码道德是使人幸福的必要条件。一方面,道德不仅表征了人的本质,是使人幸福地生活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方式。另一方面,幸福是人作为理性存在的内在表现和终极要求,是衡量人的本质力量程度的确证,人对人本质的追求是永不停息的,因而人对幸福的追求是永恒的。本文立足于西方哲学史,但不同于以往的伦理学论文主要研究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幸福,道德与幸福是什么关系,主要探讨的隐藏在道德与幸福统一背后的规律,是对道德与幸福统一前提的批判,即道德与幸福统一“何以可能”,或者说他们统一的可能性。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马克思都认为道德与幸福是可以统一的,除了康德之外,他们都主张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对宗教的批判来实现人的幸福。无论是中世纪还是近现代的欧洲,宗教对人的束缚都是最大的。人在宗教面前一切都是必然,丝毫没有自由可谈,因此许多的哲学家都是从对宗教着手提升人的主体性。康德认为人不能贪恋短暂的快乐,应该从动机出发,在意志保证道德律令的条件下去寻求永恒的幸福。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把理性思维发挥到极致。他认为包括宗教在内尘世的一切都会按照“绝对精神”发展的轨迹去运行,宗教不过是“绝对精神”链条中的一个环节,理性思维是人独一无二的思维方式,所以不是宗教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宗教。费尔巴哈认为人的历史是“类本质”发展的历史,道德和幸福只要遵循它发展的轨迹就可以了,再有黑格尔的理性远离了人本身,因此他强调他一切哲学思想的出发点是感性存在。在费尔巴哈看来,宗教源于人对自然的心理依赖,最主要的是他认为宗教不过是“人本质的异化”,因此,崇拜宗教即是崇拜人本身,既在现实中超越了黑格尔,又达到提升人幸福感的目的。马克思汲取了前人的经验,把人的历史解释为自由改造的历史,认为现代的宗教与私有财产有着密切的关系,私有财产是人异化劳动的结果,异化最终导致人的不幸和痛苦。进而,马克思从对宗教的批判转向了对人的异化的批判,通过批判异化劳动和腐朽的德国制度,为实践论转向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解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A81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一章 在理性中寻求道德与幸福的统一——马克思道德与幸福统一的理论间接来源11-22
  • 一、康德的幸福观:以动机为主要标志的动机主义幸福观11-16
  • (一) 康德对禁欲主义与功利主义幸福观的批判11-13
  • (二) 以动机完成了道德与幸福的统一13-15
  • (三) 康德“动机主义”的理论困惑15-16
  • 二、黑格尔道德与幸福的“绝对化”统一16-20
  • (一) 通过消除物自体障碍提升人们的幸福感16-17
  • (二) 通过辩证的思维方式使统一成为可能17-19
  • (三) 在“绝对精神”中实现道德与幸福的统一19-20
  • 三、道德与幸福统一批判在理性领域的终结20-22
  • (一) 承载统一主体的理性终结20-21
  • (二) 对统一社会批判的理性终结21
  • (三) 实现统一方式的理性终结21-22
  • 第二章 在现实中寻求道德与幸福的统一——马克思道德与幸福统一理论的直接来源22-29
  • 一、费尔巴哈道德与幸福统一的前提22-25
  • (一) 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23
  • (二) 对基督教的批判23-25
  • 二、费尔巴哈道德与幸福统一理论的现实转向25-28
  • (一) 现实统一的起点:感性存在25-26
  • (二) 现实统一的方式:类生活26-27
  • (三) 现实统一的目标:爱27-28
  • 三、费尔巴哈现实道德与幸福的统一理论的局限性28-29
  • (一) 费尔巴哈的人仍然是抽象的28
  • (二) 费尔巴哈“爱”的宗教缺乏现实性28-29
  • (三) 费尔巴哈的历史观仍然是唯心的29
  • 第三章 在实践中寻求道德与幸福的统一——马克思对传统道德与幸福统一理论的革命变革29-42
  • 一、马克思道德与幸福实践统一的逻辑起点30-34
  • (一) 以批判异化劳动为理论基础30-31
  • (二) 以批判德国制度为现实保证31-33
  • (三) 以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为历史必然33-34
  • 二、马克思道德与幸福实践统一变革的途径34-39
  • (一) 历史领域的伟大变革: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34-36
  • (二) 哲学主题的伟大变革:从感性存在到感性活动36-38
  • (三) 自由观的伟大变革:从主体思维的自由到主体活动的自由38-39
  • 三、马克思道德与幸福实践统一的现实意义39-42
  • (一) 提供善恶辨析的道德评判标准39-40
  • (二) 提供幸福生活的道德选择40
  • (三) 提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道德调控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6
  • 作者简介46-47
  • 后记4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隋少轩;企业伦理经营初探[D];延边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军;于禄娟;;西方哲学反思性的历史演变[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俊芳;从康德道德哲学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5期

    3 张之沧;;论马克思的道德实践[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4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杨学功;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郭冬梅;亚当·斯密伦理观探析——对“斯密问题”的探讨[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7 周德义;;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浅解[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马和平;;康德“道德律”之试析——康德《实践理性批判》读后[J];黑龙江史志;2008年08期

    9 李抗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伦理观浅析[J];江淮论坛;1990年02期

    10 萧诗美;从“它是”到“我是”:西方哲学主体性转向的内在逻辑[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3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9 金宇飞;;龙山文化与古史传说的对比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10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占军,陈艳;管理与伦理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2 刘中文,赵锦桥;企业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李国平,邓继斌,叶汉生;现阶段我国信用问题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对策[J];金融论坛;2001年11期

    4 丁军;;德鲁克管理思想剖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06期

    5 杜莹,牛习昌,盖会双,牛志广;企业诚信的路径、效益及理论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帅,陈小毅;试论伦理化经营——未来企业经营的行为取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皮伟兵;;论企业伦理对企业经营的调控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8 陈珏宇,张振;文化制度安排与经济发展[J];经济评论;2001年03期

    9 林兴发;;管理伦理的经济价值及其实现[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4期

    10 诚夫;新世纪是人本与伦理经营时代[J];中国科技产业;200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纪元;陈康与亚里士多德——读《陈康:论希腊哲学》札记之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2 陆杰荣;论马克思哲学观的当代意蕴[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3 丛大川,朱成全,张士才;我们的马克思哲学观——实践人道主义论纲[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何兆武;重读康德[J];读书;2003年03期

    5 邓晓芒;康德自由概念的三个层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金福,陈海飞;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孙君恒;经济伦理视野下的新发展观[J];河北学刊;2003年06期

    8 彭定光;;论政治伦理中的人权理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9 邹诗鹏;生存论转向与新世纪的哲学发展[J];江海学刊;2000年01期

    10 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J];江海学刊;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01期

    2 禹国峰;陈恩才;;哲学终结:费尔巴哈实践观向马克思实践观的发展[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3 王传刚;;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及其理论特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单提平;;“改变世界”的两个隐含维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5 杨学功;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J];江汉论坛;2002年10期

    6 刘必好;;是生存实践论还是科学方法论——关于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特质的思考[J];理论探讨;2006年01期

    7 马原;;2007年“马克思学论坛”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1期

    8 刘晓辉;;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意蕴与“以人为本”[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9 徐琴;王文臣;;“对象性的活动”与“对象性直观”——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超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李键;;马克思的感性世界与实践的关系探析[J];才智;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明;;论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一辑)[C];2000年

    2 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3 崔秋锁;;马克思的人本历史观念之理论性质探析[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贺善侃;;论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定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5 刘进田;;马克思人的自我完成价值思想初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价值哲学思想研究[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6 贺来;;理论硬核的变革与解释原则的跃迁——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范式的转换[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7 徐辉;;诗性——一个被忽略的马克思哲学解读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孙正聿;;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4)[C];2004年

    9 张茂泽;;马克思的人性论体系——兼谈它与儒家人性论的异同及其超越[A];马克思主义探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C];2011年

    10 杨学功;;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维度——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鲁;[N];学习时报;2010年

    2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胡为雄;[N];光明日报;2009年

    3 吉林大学哲学系 孙正聿;[N];光明日报;2011年

    4 胡大平;[N];光明日报;2003年

    5 白刚;[N];社会科学报;2001年

    6 张艳涛;[N];学习时报;2008年

    7 关飞;[N];光明日报;2004年

    8 孙亮;[N];光明日报;2009年

    9 俞吾金;[N];光明日报;2001年

    10 ;[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淼;形而上学的社会历史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2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牛小侠;当代“有限性”视阈下的马克思哲学旨趣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5 顾波;马克思人本心理观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旭;真理还是权威[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红章;概念框架与思想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园;在“类我”与“自我”之间[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张琼;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瑶;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内在维度[D];吉林大学;2010年

    4 秦晨哲;论马克思的需要理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金齐;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的实质[D];苏州大学;2002年

    6 岳新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统一:马克思哲学的当代诠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杰;论马克思哲学的人道主义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杨文亚;马克思实践哲学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承福;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本学维度[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春玲;试论马克思哲学的生态伦理向度[D];黑龙江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31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1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