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现实的人”:对唯物史观的深度解读

发布时间:2017-01-13 17:26

  本文关键词: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政法大学》 2009年

“现实的人”:对唯物史观的深度解读

余巧惠  

【摘要】: 多年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都是沿用前苏联的传统教科书模式,即把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简单化地浓缩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范畴的矛盾运动,而忽略或淡化了现实的人在其中的作用。这种理解满足了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夺取政权和改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需要,但却不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确而全面的理解。要想全面理解唯物史观就需要对这两对矛盾做进一步的探究。社会矛盾运动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生产力的发展是人和自然的矛盾推动的,而推动人与自然的矛盾的就是人类吃、喝、住、穿的过程中必须要克服的物质困难,以及为克服这些困难所进行的劳动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推至社会矛盾运动的终极事由和终极原因就会发现:人本身,或者说,人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本身,是推动生产力及整个社会基本矛盾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最终动力。因此,恩格斯就曾精辟地将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 近年来,学界开始关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规律与“现实的人”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在此基础上从“现实的人”出发来对唯物史观进行深度的解读。本文首先从唯物史观诞生之前的历史观入手,发现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历史观是因为人对社会及自身实践的认识不同,这种认识的不同决定了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人与历史的关系的认识的不同,最终决定了对历史的认识的不同。唯物史观之所以不同于以前的历史观,就在于它以全新的视角对社会规律进行挖掘,这个全新的视角就是对社会实践的把握以及对人自身的前所未有的认识,这里的人是“现实的人”。所以,紧接着文章第二部分就是对“现实的人”的涵义做一个全面的解读。“现实的人”是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他受到来自自然、社会以及前人所创造的条件的制约,同时他又具有实践能力,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并能够推动自身不断的发展。在对“现实的人”的内涵明确后,接着再从“现实的人”的角度来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内容。“现实的人”的需要需要人的活动来满足。需要不断的产生,生产活动也不断的进行,需要和生产是历史的前提。历史因人的活动而产生,而人是随着自己实践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历史也是发展的。而历史之所以发展就在于通过劳动而不断发展自己的“现实的人”,即使人要受到各种规律的限制,也不能把历史发展的规律看成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神秘力量的规律,而应是人的发展的规律。恩格斯的“合力论”所揭示的就是“现实的人”的自觉活动和历史规律是辩证统一。对于历史的进程,虽然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分期,但这些分期的标准都是以“现实的人”的活动所构成的生产力为标准进行划分的。这些历史分期都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的人”的关注,而当唯物史观明确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标准的历史分期,则更是全面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不过是人的发展的过程。最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把自然也纳入历史,因为离开人类单独谈自然界是没有意义的,被实践赋予了历史意义的自然应该是与人类史相互统一的。 这种从“现实的人”出发对唯物史观的深入解读意义重大。首先它可以使人们对传统历史观在理解上的困惑得以消除,并且也有利于从整体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因为“现实的人”总是生活在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的人,因此社会的一般规律,只是对不同的时期、不同条件下不同的人的活动所产生的特殊规律的抽象,而这些抽象且看似零散的理论却因为“现实的人”而连接为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其次,对于回答西方的历史哲学中的长期争论也是有一定意义的,它的最大贡献就在于超越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的二元对立,从而赋予史学以一种历史本身的总体性。最后,这种唯物史观的现实意义自然不言而喻,它对于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必须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发展的归宿点,这正好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谋而合,即人要处理好与自然、社会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038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前马克思的历史观11-22
  • (一) 自然哲学时期:人从属于自然的历史11-12
  • (二) 神本哲学时期:无人的历史12-14
  • (三) 人本哲学时期14-22
  • 1.维柯:人类的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14-16
  • 2.康德的历史观:历史是“自然的狡计”16-19
  • 3.黑格尔的历史观:历史是“理性的狡计”19-22
  • 二、"现实的人"的内涵22-32
  • (一) "现实的人"的产生23-25
  • (二) "现实的人":以自然为前提并遵循其规律的人25-26
  • (三) "现实的人":具有自觉劳动实践能力的人26-27
  • (四) "现实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27-29
  • (五) "现实的人":受制约的人29-30
  • (六) "现实的人":实践推动着自身不断发展的人30-32
  • 三、从"现实的人"深度解读的唯物史观32-42
  • (一) "现实的人"的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动力32-35
  • (二) 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35-39
  • (三) 人的发展过程是历史发展的进程39-40
  • (四) 人类史与自然史是相统一的40-42
  • 四、从"现实的人"理解唯物史观的意义42-47
  • (一) 对曲解唯物史观的校正42-43
  • (二) 对西方历史哲学难题的解答43-45
  • (三) 现实意义45-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4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汝信;关于历史哲学两个问题的思考[J];世界历史;1988年02期

    2 张亮;“历史的终结”与现代性的动力品质[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3 万斌;王学川;;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本质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4 杨思基;;论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存在论之根本区别——从广松涉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说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韩炯;;论西方历史哲学的早期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王晴佳;;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J];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7 默父;马克思历史哲学浅论[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吴晓明;;作为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9 叶汝贤;;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深入解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发的唯物史观[J];哲学研究;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李占伟;;视觉霸权反思与多重审美感知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6 林颐;;“自我”的两个维度——读丹尼尔·贝尔《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10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萧衡锺;;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4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5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程光炜;;一个被重构的“西方”——从“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看八十年代的知识范式[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7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8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9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10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兆武;从思辩的到分析的历史哲学[J];世界历史;1986年01期

    2 王学典;近五十年的中国历史学[J];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3 王晴佳;;文明比较、区域研究和全球化——第20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所见之史学研究新潮[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4 张一兵;思辨天国与现实大地的隐秘谱系──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关系之解[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8年04期

    5 侯云灏;20世纪中国的四次实证史学思潮[J];史学月刊;2004年07期

    6 F.费迪耶,丁耘;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J];哲学译丛;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厚奎;黑格尔的历史规律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2 刘忠世;;论历史规律即人的活动规律——兼对“历史规律在活动的背后说”质疑[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3 林绍春;关于把握历史规律的方法和自然规律的普适性[J];哲学研究;1992年03期

    4 任奇正;哲学历史规律与史学历史规律的形成方式及基本特性[J];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5 吕嘉;历史与历史规律的重新解读[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1期

    6 费聿辉,杨世宏,杨敬奎;选择:历史规律的实现形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7 杨耕,孙璟涛;唯物主义历史观研究:问题、观点与思路[J];学术研究;2001年11期

    8 陈晏清,闫孟伟;历史规律·历史趋势·历史预见——评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J];求是;2003年18期

    9 米克荣,商逾;论社会主义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主体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侯树栋;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学说再思考[J];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斯钦;;游牧文化的必然性及历史规律探析[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2 王南;;实践哲学视野中的历史规律问题(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贾忠匀;;“南笼起义”有关史料需订正的几个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三)——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4 李慧蕊;;新型的紫外探测器及其应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5 胡玻;;“主体的物化就是实在的自由”——论马克思的自由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王锐生;;人的全面发展:从马克思到“七一”讲话[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锐生;;论人的两种全面发展(对话)[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传刚;王铁冠;胡宗全;周新科;许化政;高金慧;;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藏意义[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徐建;;盛世营造静思园——再续苏州造园中断百年之弦[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曾祥;;党的先进性的生成和执政能力的提高[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京政治学院马哲教研室 许恒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姜鲁鸣;[N];解放军报;2000年

    3 钟少异 魏鸿 萧大维 喻江;[N];学习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王淼;[N];中国改革报;2003年

    5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 董振华;[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潘启雯;[N];工人日报;2009年

    7 特约撰稿 罗晓鸣;[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曾小保 单位:黄山高专马列室;[N];安徽日报;2000年

    9 穆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10 记者  季佳莹;[N];哈尔滨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新春;在历史规律与自由选择之间[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冬青;从历史规律到历史趋势[D];吉林大学;2008年

    3 许恒兵;理解“历史规律”[D];南开大学;2009年

    4 白利鹏;历史复杂性的观念[D];吉林大学;2006年

    5 龚培河;“中轴线”理论及其视野下两条现代化发展道路对比与反思[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杨郁卉;政治实践与思想干预[D];南开大学;2010年

    7 黄鹏;中国电影史学史研究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8 戚书平;社会形态演变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态[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9 亢安毅;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郭云忠;刑事诉讼谦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华;论王祖华对历史规律的重构[D];云南大学;2010年

    2 王凤春;对新中国史学界有关历史规律讨论的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蒋凯丽;历史规律的主体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红;历史没有规律吗?[D];山东大学;2011年

    5 管妍;公平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规律[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建;社会预测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叶枝青;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现代诠释[D];苏州大学;2004年

    8 汤本顺;论波普的规律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何丹;唯物史观中的规律与功能解释[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胡明;论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从历史思辨、历史认识到历史再现——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转向与趋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237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4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