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复性”政治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03 20:49
所谓政治哲学之本身皆围绕“人”所展开,其基本方式在于对“何为好的政治”之追问与反思。与儒墨法积极有为的态度不同的是,《庄子》以“任性无为”之方式表达出对于政治之特有认识与批判,其背后正蕴含着对于“应有之政”的构想与期望。本文试从“复性”的视角来考察和阐述《庄子》政治哲学,即对“人在政治生活的归属”问题进行思考,以期对《庄子》政治哲学研究有所助益。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复性”之出处进行分析,“反其性情而复其初”为“复性”之直接思想来源,而“复性”的政治则是以“民性”为本,以“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归属”为导向提出的。第二部分是对“复性”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涵进行具体阐释,即“复性”以人性之“真”为内在依据,以“复”为基本方向,以“复朴”与“反其真”为重要内容,以复归于“道”为最终归宿,构成了完整的“复性”系统。第三部分是对阻碍“复性”之因素展开追问,从情欲与巧智失性于俗,仁义与礼乐削性侵德,“正人”之政残生害性三个层面,以此证明人逐步丧失性之本真,成为君主统治下的工具与筹码。第四部分是对“复性”政治哲学的实践理路进行探寻,通过构建自然的政治秩序,施行“无为”而“有为”的政治方针,调和群...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庄子》“复性”政治哲学之提出
(一)“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政治哲学之主导性问题
(二)“复性的政治”:《庄子》政治哲学之本己形象
二、《庄子》“复性”思想之具体展开
(一)“性”之“真”:“复性”之内在依据
(二)“复”:“复性”之基本方向
(三)复归于“道”:“复性”之最终归宿
三、《庄子》“复性”之现实阻碍
(一)情欲与巧智:失性于俗
(二)仁义与礼乐:削性侵德
(三)“正人”之政:残生害性
四、《庄子》“复性”政治哲学之实践理路
(一)“依乎天理”:自然秩序之构建
(二)“无为”而“有为”:德与治之贯通
(三)“虚己”“养生”:群己和谐之路径
五、《庄子》“复性”政治哲学之理想境界
(一)个人之境:逍遥与自由
(二)社会之境:素朴与平等
(三)天地之境:至乐与至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81126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庄子》“复性”政治哲学之提出
(一)“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子》政治哲学之主导性问题
(二)“复性的政治”:《庄子》政治哲学之本己形象
二、《庄子》“复性”思想之具体展开
(一)“性”之“真”:“复性”之内在依据
(二)“复”:“复性”之基本方向
(三)复归于“道”:“复性”之最终归宿
三、《庄子》“复性”之现实阻碍
(一)情欲与巧智:失性于俗
(二)仁义与礼乐:削性侵德
(三)“正人”之政:残生害性
四、《庄子》“复性”政治哲学之实践理路
(一)“依乎天理”:自然秩序之构建
(二)“无为”而“有为”:德与治之贯通
(三)“虚己”“养生”:群己和谐之路径
五、《庄子》“复性”政治哲学之理想境界
(一)个人之境:逍遥与自由
(二)社会之境:素朴与平等
(三)天地之境:至乐与至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811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8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