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永不停止的对话——德里达关于诠释问题与伽达默尔的对话与分歧

发布时间:2017-05-21 10:10

  本文关键词:永不停止的对话——德里达关于诠释问题与伽达默尔的对话与分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伽达默尔与德里达之间有过几次重要的对话和交锋。伽达默尔还多次撰文探讨他与德里达的分歧与共识,而德里达则在2003年的《公羊》一书中,通过对策兰一首诗歌的诠释来展开与伽达默尔的对话。诠释的对象和诠释的方法,在德里达这里是书写和解构,在伽达默尔处则是文本与阐释。对伽达默尔而言,理解和诠释文本,最终是为了理解存在,而对于德里达,他所说的"文字"、痕迹、延异,先于存在者和存在并使之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德里达 伽达默尔 公羊 策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18)
【分类号】:B565.59;B516.59
【正文快照】: 熟悉伽达默尔的人都知道,他与德里达之间曾经有过几次重要的对话和交锋。两位哲人的首次相遇是在1981年4月25-27日召开的“文本与诠释”国际学术会议上。受法国学者福格特(Philippe Forget,1953-)的邀请,伽达默尔作了《文本与诠释》的报告,德里达向他提了三个问题,伽达默尔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中华;;伽达默尔艺术理解论辨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冯正强;;论伽达默尔的友谊观[J];新东方;2012年02期

3 孔庆林;伽达默尔解释学研究一瞥[J];哲学动态;1992年02期

4 李彦明;伽达默尔的成见说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 安希孟;使用与理解──伽达默尔对浪漫主义的批评之启示[J];人文杂志;1999年03期

6 宋健飞;探索真理的百岁哲人——伽达默尔[J];德国研究;2001年01期

7 李茂增;伽达默尔与主体解构[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张汝伦;伽达默尔和哲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习根;试论伽达默尔的理解观[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S1期

10 何天云;论伽达默尔"前理解"视域中的新理性观[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2 何华;;解读伽达默尔解释学中的语言转向[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杨燕;;伽达默尔“游戏说”的人文价值[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叶远厚;;电影的仪式价值与和谐社会[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匡复;听伽达默尔演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李勃;为这位高个子老人鼓掌[N];学习时报;2002年

3 洪汉鼎;百岁西哲寄望东方[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本版编辑 美国Richard E.Palmer 周兮吟 译 台湾玄奘大学中文系教授、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林安梧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 郁振华;伽达默尔:跨文化理解和对话是至关重要的[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王岳川;思想家的前沿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严平;交谈无能[N];光明日报;2002年

7 胡传顺 吴仁平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伽达默尔重塑形而上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8 汤一介;和而不同:多元文化共处的思想源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多是洋书[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10 哲学家 汤一介;中国文化为“文明的共存”提供了资源[N];文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寒柳;伽达默尔文本思想的美学探析[D];武汉大学;2013年

2 宋阳;伽达默尔诗思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颖慧;伽达默尔审美教化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杨琦;论伽达默尔对人性问题的关怀与深入拓展[D];吉林大学;2014年

5 张震;理解的真理及其限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柏慧;伽达默尔理性批判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2 何湘情;伽达默尔伦理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3 王佩;论伽达默尔的友爱观[D];广西大学;2016年

4 王佳;伽达默尔效果历史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韩梦齐;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与翻译[D];黑龙江大学;2016年

6 常海波;诠释的思维—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述评[D];延安大学;2016年

7 于彦超;伽达默尔解释学解释有效性批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孙凤民;由主体到本体——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力;美学中的伽达默尔对话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志刚;伽达默尔真理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永不停止的对话——德里达关于诠释问题与伽达默尔的对话与分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3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