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人学视角下的孔孟荀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4-10-23 07:59
  人,是一切价值的尺度,是哲学关注的核心。在中国先秦,当哲人们开始哲学思考的时候,首先进入他们视野的不是自然而是人,人,始终是他们关注的核心。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踏上了异化之路。当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哲人对异化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而且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哲学流派之间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在中国,先秦哲学尤其是儒家学说乃是源于对人性异化事实的反思以及克服这种异化的执著追求。 先秦春秋战国时代,可谓是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以孔子为首的先秦儒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中开始了他们的哲学思考,在他们看来,之所以会出现礼坏乐崩局面就是因为人出现了异化,因而在他们的眼中,人的异化是指人对本真状态的偏离,即人对周礼的背离和僭越,而人的本真状态,在他们看来就是对周礼的认同和忠实践履。为了挽救人的沉沦,恢复人的本真状态,先秦儒家三位大师孔子、孟子、荀子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方案。 孔子以他对人性的预设为基点,他的关于仁与礼,义利之辨的思想莫不折射出他的人性思想,而其理论的最终指向——“仁且智”的“内圣外王”型理想人格以及达到理想人格的...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孔子--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创立者
    (一) “性相近,习相远”
    (二) 以“仁”释人
    (三) 在本能与规范之间:义利之辨
    (四)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
二、 孟子--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完善者
    (一) 孟子“性善论”
    (二) 对孔子之仁的发展--“仁者人心”
    (三) 义利之辨--“义”的强化
    (四)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走向内圣
三、 荀子--演进中的折变
    (一) 荀子“性恶论”
    (二) 隆礼重法
    (三) 义利之辨--“利”的凸显
    (四) 理想人格与成人之道--走向外王
四、 人性--亦善亦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08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008124.html

上一篇: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境界说的改造与提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