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解析与行动探索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解析与行动探索
【摘要】: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发展需要消解认知的疑虑和行动的误区。主体性强调个体的个性化存在,而德育却是一个受教者社会化的过程,主体性德育面临着存在哲学悖论的质疑。从对其概念的澄清出发,反思我国当代中学德育现状,不难发现传统工具式的德育模式对于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而言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德育效果。摒弃施教者的话语霸权,改变传统德育模式,并将主体性德育活动回归到日常生活中去,真正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主体性 德育 中学生
【基金】: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4B2231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631
【正文快照】: 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发展需要消解认知的疑虑和行动的误区。主体性强调个体的个性化存在,而德育却是一个受教者社会化的过程,主体性德育面临着存在哲学悖论的质疑。从对其概念的澄清出发,反思我国当代中学德育现状,不难发现传统工具式的德育模式对于处在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而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艳新;郑永廷;;和谐社会视野下主体性德育的价值反思与范式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7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漫;;中学生“主体性德育”的内涵解析与行动探索[J];教学与管理;2017年06期
2 王勤霞;李景山;;德育实践体验是德育的重要维度[J];绥化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3 何秀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现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07期
4 曾爱华;;从主体性走向交互主体性——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转向与复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5 张雪;李景山;;德育实践体验是德育的重要维度[J];学理论;2014年25期
6 陈洁标;;主体性德育背景下基层学代会制度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7 李景山;武朝阳;;论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8 苏永荣;;师生主体间性理论的德育价值探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李景山;;论受教育者非智力因素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刘莉;;中小学德育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1年3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守秋;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新——以环境资源法学为视角[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桂芬;试论德育工作的主体性和实效性[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7期
2 马亚静;论主体性德育[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3期
3 马亚静;论主体性德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2年01期
4 周烁,庄兴忠;构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02期
5 孙丹薇;试论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理念[J];思想·理论·教育;2003年01期
6 孙秀玲;论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的理念与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蒋广庭;论弘扬主体性德育[J];学习导报;2003年10期
8 熊小平;;主体性德育:新世纪的呼唤[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吕一军,杜兰晓;略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张玉茹;主体性德育模式与德育有效性的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袁晓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建主体性德育学校[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白先同;郭志峰;;主体性德育模式试构[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屈仕统;;主体性德育模式评价体系构建探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4 陆赵华;;挖掘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内涵构建主体性德育平台[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课题组;;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探索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北京市十一学校 管杰;创新教育理念 提高德育实效[N];中华新闻报;2007年
2 李宝丰 宁日壮;主体性德育的途径和形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记者单小书;快乐相伴师生 幸福溢满校园[N];抚顺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静;多元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初探[D];西南大学;2009年
2 孙灵魁;网络传播环境下高校主体性德育实施途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倩;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宋子祥;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侯宪春;高职院校主体性德育实施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赵志远;美日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叶稳安;高校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王磊;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大畏;高校主体性德育模式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6年
10 欧盛端;论高校主体性德育及其实施[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94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09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