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91

发布时间:2016-09-14 22:00

  本文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摘要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内在质量上应体现为;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普通教育基础教育大众教育预备教;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始于1922年实行的“新学制”(;一、再生产“普通人”的普通教育;顾名思义,普通高中教育首先是一种普通教育;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全面而普通的生活,并在其中展示他;普通教育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其学理层面的支撑;iv而不

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

摘 要 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内在质量上应体现为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充分体现与使命的全面落实。在多维度认识视野中,当代普通高中教育是再生产“普通人”的普通教育,是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移进程中的大众教育,是主动适应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需要的预备教育,也是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的多样化选择性教育。当代普通高中教育的上述性质与使命集中指向素质教育。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与文化品位的惟一正确选择。

关键词 普通高中教育 普通教育 基础教育 大众教育 预备教育 多样化选择性教育 素质教育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始于1922年实行的“新学制”(“六三三制”)对中学教育的初高中分段。八十多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其迅速的发展,普通高中教育的内外部条件出现前所未有的变革,传统的“双重任务说”越来越难以包容其趋于复杂的性质与使命。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和能力也在不断进化,能够对当代普通高中的性质与使命形成比较系统的新认识,诚如埃德加·莫兰所说:“复杂的统一体如同人类和社会都是多维度的”,“恰切的认识应该看到多维度性和把它获取的资讯都置入这个框架”i,本文尝试提出一个初步框架,以便容纳和梳理我们对于当代普通高中教育基本性质和使命的若干新认识。

一、再生产“普通人”的普通教育

顾名思义,普通高中教育首先是一种普通教育。普通,平常、一般之意。相对于职业教育、专门教育而言,普通教育是“为未来生活而非职业作准备”的教育,又称通才教育、博雅教育、文雅教育、自由教育等等,具有综合性、非功利性、自由性或解放性等特点。教育在最原始意义上就是普通教育,是面向全体普通人并使他们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全面教育。它不是官吏的再生产,不是农民、工人或其他什么社会角色的再生产,而是普通人的再生产。教育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后,它的培养目标,无论是古代的官吏、贵族还是现代的“劳动者”、“接班人”、“建设者”等,首先都是具有自然属性的普通人。一个普通人要过包ii

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全面而普通的生活,并在其中展示他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普通教育就是从普通人的多重属性出发并面向普通人生活的全面教育。

普通教育以两个基本假设为其学理层面的支撑。其一是关于人性整体性的假设。在普通教育视域中,现实的任何个人都是“现实的、肉体的、站在坚实的呈圆形的地球上呼出和吸入一切自然力的人”iii,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当中的能动个体,是心与物、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整体。整体的人具有物质与精神、生产与消费、创造与享用、学习与表达等多方面的需要,向往一种全面丰富而有诗意的生活,除了职业生活之外,还有各自的私生活,例如情感生活、娱乐生活以及单纯满足好奇心的探险生活等等。人的存在是开放的,人总是超越于他对自己所知或所能知的一切。人的社会职业无疑会有分工,并且大多数人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但作为整体的人却是不可分割的。“人在成为律师、医生、商人或制造商之前首先是人??没有普通教育,人有可能成为称职的律师,但是普通教育可以使他们成为富有哲理的律师——他们会去寻求(并有能力理解)原则,

iv而不仅仅是将自己的记忆里塞满具体的细节。”普通教育应当以完满而丰富的教

育活动促进丰富人性的充分展开与整体生成,促进受教育者不仅学会认知,而且要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相处,学会自我发展,在日后从事任何职业,扮演任何社会角色时,都首先作为一个健全的“受过教育的人”,过一种普通人的生活,广泛参与并享受各个方面的生活。

普通教育的另一个基本假设是,人类社会除了拥有共同的科学文化知识之外,还有若干经久不变和广泛尊崇的“普世”价值,普通教育应以传递与弘扬这些基本价值为重要使命。人类长期积累成的一系列共同价值,诸如忠诚、诚实、勇敢、慷慨、勤奋、正义、公正、独立、善良、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爱国爱家、助人为乐、自我修养等,作为“共同的大众文化”,是“我们社会内聚所必需的、不容协商的价值观”,它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共享”,“以便防止本已支离破碎的社会进一步的分化”v。当代社会,新的科技革命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的人生意义,,许多人片面追求感官快乐,是非荣辱等若干基本价值观念面临破裂或变异,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变化迅速,竞争激烈,机遇与风险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健康既是折磨也是考验。人类在反省中逐步认识到,应对这些变化的基本途径是重建共同价值,开发人类个体的精神潜力。

上述两个基本假设,逻辑地要求普通高中教育以传递人类最普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普世价值为基本使命:(1)普通高中应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普通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使学生掌握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普通知识,具有基本的文化修养和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通过丰富充实的

精神生活,帮助青年学生初步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人生价值、意义与品位。(2)普通高中应采取“为人”与“属人”的教育方式。人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具有主动性的生命体,教育应当注重启发,强化体验,促进交往。人不是训练而成的,特别不是通过突击强化训练而成的,是通过人类优秀文化的潜移默化“化”成的,“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发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财富。他就成为一个固有文化资本的继承者。世界上最形式的、最专门的教育确是不能离开这个普遍过程。”这一过程包括有意识的与无意识的,自觉的与自发的,正式的与非正式的,正规的与非正规的,系统的与非系统的,是一个基于生活又面向生活的普通而又普遍的教育过程。

二、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从中学教育分化出来之后,自然而然地承继了中学教育的基础教育性质,可以说,基础性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又一天性。基础教育是国家规定对儿童实施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是受教育者发展的根本与起点。作为基础教育核心部分的人类文化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准则,不但具有“万变不离其宗”的稳定性,而且具有极大的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现代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专门化日益增强,但基础知识所论证的基本规律依然是各门学科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否则,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社会发展就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上世纪50年代,美国教学内容现代化改革曾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这一教训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警戒,许多发达国家自70年代中期起先后强调“回到基础”,美国在80年代提出“回归基础学科”的口号,2002年,日本文部省顾问团在一份报告中强调,中小学教育要回归基础。显而易见,加强基础已成了全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和不同学段对基础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不同。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基础教育从初等教育向中等教育阶段延伸,教育要求从掌握最基本的读、写、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扩展到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就当代普通高中教育而言,其基础性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层面。知识层面: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公认的基础学科和各门学科中的基础知识;技能层面:听、说、读、写、算、点(点击)等各学科通用的以及各门学科自身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方法层面:基本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获取和利vi

用信息的方法,沟通与交流的方法;价值层面:社会准则,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社会倡导的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习惯层面:良好的生活、学习与交往习惯等等。在这五个层面,普通高中教育都应有充分的作为。

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同时体现在基础形成过程之中。如同高层建筑的基础性工作不在引人注目的墙面涂饰,而在默默无闻的地下工程,基础教育的着眼处不是外在于受教育者的各种符号和标识,而是力求进入受教育者身心深处,形成基本素质,使其真正成为“受过教育的人”。它强调实效而不追求形式,强调扎实而不追求精致,强调长效而不追求速成,强调潜移默化式的熏陶、“泰山不辞细壤”式的积累和日复一日的从容积淀,而决不追求倒计时式的紧张与急迫。基础还意味着巩固性。眼下那种临时突击、为应试而教的东西多属短时记忆,考完即忘;只有充分内化了的东西,即基于理解与记忆又超乎其上,影响到受教育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成为受教育者身心结构组成部分,成为一切都已忘却之后留存下来的良好习性时,才是能抵御时间侵蚀,使学生终生受益的基础。这样形成的基础能有效地转化为创造性,因为它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广泛迁移,生成创造。

基础教育不仅是学校系统教育的基础,从国家视角言之,它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从个人视角言之,它是“人之初”的最为重要的教育环节,是为每个人铺设生命底色并且“增加可教育性”的基础工程。在生理和法律意义上,“成人”有明确的年龄起点,但在教育中,“成人”(“成为人”)则是一个与个体生命共始终的过程,因为人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与人的终身发展相适应的是终身教育。由于传统教育是“一次性”的,因而常常导致若干非基础教育本义规定的内容纷纷挤入基础教育,使其不堪重负。今天,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至少可从两个方面给基础教育以解放。其一,可以大胆删除非基础教育本义规定的内容,使基础教育从过重负担中解放出来,回归本义,专心致志地打牢基础。其二,使受教育者从过重的成败得失的心理负担中解放出来。对终身发展而言,基础教育无论怎样重要,都不具备“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决定意义。诚如西谚所云:“多雾的早晨仍可迎来晴朗的白天”,起步阶段的教育失利可以在后来的教育环节中获得补偿,这方面的案例古今中外都很常见。上述两大解放将有助于高中教育摆脱近视眼光与短期行为,真正地关注基础,关注受教育者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九年义务教育后移进程中的大众教育

1912-1913年民国政府制定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曾把“养成共和国国民健全之人格”放在教育宗旨首位,在中小学目标定位上力主大众主义方向,避免英才教育、升学教育、科举遗习渗入中学教育之中。可惜,这些追求在当时只能是美好理想,因为当时能够进入中学就读者绝大多数是中等家资以上人家子弟。1918年全国校长会议议决案中明确提出:“来校学生,家率中资。办中学者之目的,当然以预备学生升学为原则,而预备从事职业为例外”vii。1922年新学制实行初高中分级后,高中生人数在统计中显得更为稀少。直到1949年,全国共有高中及完全中学1597所,高中在校学生仅20.72万人viii,可见,当时的普通高中教育是标准的“小众教育”、“精英教育”。

普通高中的“大众教育”性质是全国解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育成熟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于2000年如期实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普通高中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达15681所,在校学生达2522.40万人,分别是1949年的9.8倍和121.7倍。200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0.4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6%ix。2008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郑重提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任务。普通高中教育已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的大众教育。此间的意义并不限于数量增长,它意味着普通高中教育将出现脱胎换骨的变革:今后的普通高中不仅是人人应该接受的教育,也是人人能够接受的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与教材难度都将有所调整,体现出差别化和一定的弹性,课程改革中将逐步强化大众语文、大众数学、大众物理、大众化学等“大众理念”;教育教学工作将强调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分不再是高下之分,而是受教育者基于个人特点的不同选择;日常的教育理念将进一步面向全体,激励手段将从以选拔和竞争为主转变为以目标、理想、权利和义务教育为主,高级中学的重点与非重点的区分日益淡化并最终消失,等等。

四、满足升学与就业双重需要的预备教育

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奏定中学堂章程》(1904年)规定:“设普通中学堂,??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学堂均有根柢”。这可视为我国普通中学“双重任务说”的最初源头。民国初年,蔡元培主持制定的《中学校令》(1912年)确定普通中学“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1916年,教育部将这一宗旨具体规定为“一方面为升学之预备,一方面为谋生之基础。”新中国延续了“双重任务”的提法x,并一度要求基础教育各个学段毕业生都应做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随着九年义务教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91等内容。

12

 

 

下载地址: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91.Doc

  【】

最新搜索

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

沙画的艺术

《“两学一做”知识测试200题》

日本商业考察路线推荐_图文

2015年高考 元素周期律 分类汇编

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做微商

宽容,弥漫心灵的醇香

日本人写的中国饮食安全攻略 中国人都该看看

机电科机电管理制度及办法

2009美国土木工程专业排名


  本文关键词:普通高中教育的复合性质与多重使命,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5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