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资源教育研究
【摘要】 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今文化、技术多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需要依赖资源,资源的重要角色日益凸显。资源教育也在可持续发展教育、STS教育等科学范畴的教育中逐渐产生。资源教育的宗旨是为了唤醒民众对资源的认识与了解,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明确作为公民应当具备的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的责任和义务。化学学科是科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节约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因此,将资源教育作为主线贯穿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资源教育的涵义、内容、价值、方针、意义及资源教育与STS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教科书作更深层次的分析。利用自编的《中学生资源学习与意识的调查问卷》对三所学校的高中生通过对资源的基本理念与常识、我国资源的现状、资源信息的关注与获取、生活中资源的节约意识、教科书中资源的知识、教科书中资源知识的利用、教学现状、教学展望8个维度来进行调查。根据以上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资源教育尚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源知识在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的知识分布较为零散。资源知识多分布在高中化学选修教科书中,选修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得不到重视。教师对待资源知识缺乏足够重视,课堂很少引入。资源教育的课外活动很少实施。学生对化学学科中基础资源知识的应用欠佳。学生未能真正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对高中化学教学中资源教育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点建议措施:重新审视化学教科书的利用范围,提高对选修模块的重视。教学中渗透融合资源教育,设立资源教育的专题课程。加大学校对资源节约保护活动的重视,开展与资源教育相关的课外活动。开展教师资源培训课程,提高教师自身的资源、能源素养。
第一章 引言
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清晰的认识到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我国而言,资源问题关乎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命脉和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随着社会的爆炸式发展,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人们在享受资源消耗带来的优越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清晰的认识到资源消耗所带来的问题:这些发展和提高的前提是以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的。尽管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对于那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耗尽将无法再生。对于以往为了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而对资源进行的过度开发,人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了社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为了子孙后代不会面临资源枯竭所带来的困苦,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资源消耗,做好节约资源的工作。在2005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必须坚定不移的把节约资源能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必须积极做好开源节约工作,深入的研究资源能源,分析资源能源形势,促进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进一步发展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努力。
...........
第二章 资源教育概述
一、资源的概念
从水资源总体来看,笔耕文化推荐期刊,我国是世界上湖泊与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水资源分布却极不平衡。多分布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仅占中国水资源的30%左右。 从我国的矿产资源来看,我国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目前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已有 171种,能够查明储量的有158种。能源资源中煤的比重比较大,煤炭种类齐全,分布情况以东西少、北部丰富、南部稀少为特点。但是在能源资源中石油、天然气在我国的贮藏量相对而言比较少,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的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也是世界上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 综上所述,在我国无论哪一种资源的蕴藏量相对是很大的,但是随着近几年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正面临着储藏量减少的严峻趋势。
二、资源教育理念
为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我们过去的教育培养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里。如今回顾起来这种做法不仅对社会的长远发展起不到推动作用,而且还会遗留很多问题。面对这些困境,只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才是解决问题最深入也是最彻底的工具。资源教育是培养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懂得选择未来生活的社会公民。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消耗与利用,如何有效的利用资源、合理的开发资源、更好的保护资源是资源教育的核心理念。通过资源教育与日常教学相联系,将这些有关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教材的分析植根于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资源对于国家、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会从根本上解决资源问题。 资源教育的开展,对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帮助我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章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15
一、问卷的构思与设计.................................15
二、 调查结果的分析.............................16
第四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资源教育的研究实践..................26
一、理论分析...........................26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落实资源教育的现存问题...........................39
第五章 高中化学教学中充分落实资源教育的对策.....................41
一、提高对选修模块的重视,重新审视化学教科书的利用范围...................41
二、设立资源教育的专题课程,教学中渗透融合资源教育..................41
第六章 研究案例
一、渗透形式的资源教育
在学习本章节前,学生已经对无机化学主题中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掌握。能够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多个角度来总结分析化学反应,与此同时也总结了相应的学习方式与策略。本章是无机化学主题中非金属知识的学习,是上一章知识的分支,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利用上一章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该部分知识。
二、专题形式的资源教育
《垃圾资源化》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选修《化学与生活》中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中化学的理论知识较少,主要是树立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最终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爱护资源、保护资源为目的。本节以实践课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化学基本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在本节课中学生可以将以往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充分的利用到实践活动中。
.........
结论与展望
我国的经济正在腾飞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的提升。资源教育作为教育主线将会是引领科学教育的一条主线。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开发资源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思想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节能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本文是以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资源教育为研究主题。利用文献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案例法等多种教育研究方法对资源教育作了深刻细致的分析。
一、利用文献法对资源教育的涵义作了初步的阐释。从广义上理解资源教育是国民大众进行有关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理念和法制知识的教育。从狭义上理解为:对有关资源科学知识、技能、技巧的专业教育。资源教育的意义是唤醒国民大众对资源、能源的保护和节约意识。同过对资源教育特点的分析,得出资源教育有其社会性、综合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同时也对资源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STS 教育之间的关系作了综合的阐述。
二、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分析以及高中化学教科书中资源教育知识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对资源知识的内容体系、组织体系、呈现方式与学习方式分别作了阐述与分析。
............
参考文献:
[1] 李祖波. 身边资源与化学学习的促进作用[J]. 新课程(中旬). 2013(05)
[2] 王忠江,王丽丽,李文哲. 我国能源教育的未来发展[J]. 高等农业教育. 2013(05)
[3] 刘继和,张玉姣. 日本学校能源环境教育的地位、理念、举措与特点[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4] 刘继和. 国际视角下我国能源教育事业的基本课题及对策建议[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11)
[5] 刘继和,米佳琳,陈芳芳. 发达国家和地区教师能源教育政策及启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 加强国情资源教育 倡导市民绿色生活———市民低碳生活调研剖析[J]. 上海节能. 2011(08)
[7] 米佳琳,刘继和,陈芳芳.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及教科书中环境教育编制特点解析[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10(05)
[8] 吴志功,王伟,郭炜煜. 大力发展能源教育 建设低碳社会[J]. 北京教育(高教). 2010(Z1)
[9] 刘继和,米佳琳. 台湾能源教育推进举措及其启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0] 张任. 健全国民能源教育体系 推进发展低碳经济[J]. 江南论坛. 2010(04)
本文编号:1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