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致橡树》之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确定

发布时间:2017-11-12 18:25

  本文关键词:《致橡树》之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确定


  更多相关文章: 《致橡树》 文本解读 教学价值


【摘要】:为了贯彻落实新课程语文标准,审美教育和审美能力成为语文教育所关注和倡导的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审美平台丢失,学生审美能力丧失的现象。最能体现审美教育的核心载体——现当代诗歌,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新诗代表、经典文本《致橡树》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未体现出它的经典性和代表性,反而陷入了解读困境,内涵解读在时代的影响下一变再变。《致橡树》自1991年被选入高级中学语文课本以后就多次出现在语文教材里。受“文革”的影响,出现了以“政治性”为主的一元论解读;90年代,强调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出现了以“实用性”为主的工具论解读;在新世纪,提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出现了以“人文性”为主的多元化解读。运用权威的当代西方文论、立足文本本身内涵去探讨《致橡树》真正的“诗情美”是必不可少的,也就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契合。在“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的解读下,《致橡树》呈现出“音乐性的抒情语言”、“双复合的抒情风格”和“精确化的意象描绘”的艺术特色。在“女权主义批评”的解读下,《致橡树》呈现出“独立的爱情宣言”、“强烈的自我关照”和“泛爱的平等宣言”的主题内蕴。在“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下,《致橡树》呈现出“委婉的曲线表达”和“复杂的社会折射”的审美意蕴。在此基础上,借鉴先辈教学成果,结合文本解读确定《致橡树》的教学价值,完成自主教学设计。该设计本着“人性化”的宗旨,以人文教育为准则,以信息科技为媒介,以当代西方文论的解读为依托,以诵读为手段,以意象为根本,以语词为基点,分析诗歌结构,解读意象内涵,体悟诗人情感,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获得真、善、美的体验。为一线教师提供现当代诗歌教学借鉴,完善教学实践,摆脱教学尴尬,落实审美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婷;;《致橡树》[J];祝你幸福(午后);2012年08期

2 雷善林;;独立姿态背后的情绪缠绕——《致橡树》解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马树华;;从语境理论角度探究《致橡树》的多重意蕴[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S2期

4 鲍怡菁;;再读《致橡树》[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年12期

5 洪贺廷;从《致橡树》的创作缘起观其主旨[J];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09期

6 王夫成;;《致橡树》之美[J];新语文学习;2005年03期

7 韩芳芳;;《致橡树》之“经典”教学价值探微——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爱情教育再思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12期

8 王若灿;;诗歌是有韵律的史书——重读《致橡树》有感[J];作文新天地(高中版);2009年10期

9 西渡;;《致橡树》和朦胧诗——答郑义广老师[J];语文学习;2010年09期

10 王辉;;论《致橡树》的教育意义[J];文教资料;2012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莺;;《致橡树》中的意识形态和女性性别意识[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五——现代教育新论[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璇;《致橡树》的女性主义姿态[N];文艺报;2007年

2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王晓华;一个诗人的交叉小径[N];华夏时报;2013年

3 句艳华;从流行词中看见正能量[N];科技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春雨;《致橡树》之文本解读和教学价值的确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77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77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