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4 10:31

  本文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课 人文性 策略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有着浓厚人文色彩和深厚人文关怀内涵的学科,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得到培养、塑造、发展和完善的教育活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人文性是本学科的性质之一。可见,关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彰显课程的人文性,仍存在很多困扰。我国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理论研究缺少深入地探讨,而且缺乏系统、完整的实施对策。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尝试对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进行解读,从教学目标的人文性、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教学过程的人文性、教学方法的人文性、教学评价的人文性五个方面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并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凸显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策略。本论文除引言之外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解读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内涵和特点。本部分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性质和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其内涵包括:突出对学生精神成长的关怀;以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为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包括人本性和文化性。人本性即以受教育者为本,从他们的现实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给予他们精神成长需要的关照和满足,选择他们所接受和喜爱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达到提升其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目标。文化性即以优秀的人类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陶冶受教育者的心灵,让他们的人文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第二部分,探讨注重思想品德课人文性教学的必要性。本文主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第一,注重人文性是思想品德课学科性质的要求。虽然思想品德课程广泛吸取了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出多重特征,但人文性是本课程最根本的追求和最突出的特征。思想品德课可以说是一门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初中生进行综合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人文课程。第二,注重人文性是改善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的需要。指出改善这些现状,就要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本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部分,突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策略。本文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具体教学实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提出了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人文性的措施。分别是:第一,突出教学目标的人文性,本文从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德育性,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核心目标;深入理解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二,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本文从深入挖掘和有效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充分利用相关学科教材的人文资源、广泛选用其他人文资源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三,突出教学过程的人文性,本文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两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四,突出教学方法的人文性,本文从把握教学方法人文性的原则和突出教学方法人文性的具体方法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原则包括主体性、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自主建构原则,具体方法有平等对话法和游戏体验法。第五,突出教学评价的人文性,本文从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人格为评价目标;重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地位;评价方式人性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铁;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新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2 郭楠;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学生成功体验[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黄代兴;试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知”“情”结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文彬;;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与思考[J];教师之友;2000年07期

5 张勤;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09期

6 王飞生,刘敏超;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三个贴近”[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7 房玲;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运用事例[J];基础教育研究;2001年10期

8 程永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主体参与”的尝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年09期

9 周崇秀;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J];宜宾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10 王伟艳;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三自”能力[J];呼兰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国;;浅议思想品德课教学[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2 张忠民;;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3 王芳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个要素[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4 张英;;怎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2卷)[C];2010年

5 刘运方;;山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调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6 罗兰;;让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彰显魅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余金麟;;浅谈“爱”的教学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8 孔德兰;;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4卷)[C];2010年

9 张玉芳;;率先垂范寓教于情[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10 李刚;邱粉仙;;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研究[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镇江市实验初级中学 徐科慧;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当留白[N];江苏教育报;2012年

2 毕节市七星关区阴底中学 邱煜;新课标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3年

3 宿迁市宿豫区仰化中学 朱利宽;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科结合”的探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4 王丙玉;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N];连云港日报;2009年

5 泸县天兴中学 詹从泗;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三个突破”[N];泸州日报;2009年

6 南淑颖;论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N];莱芜日报;2010年

7 滨州市惠民县辛店乡第二中学 何生刚;抓好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性[N];学知报;2010年

8 张之毅 驻马店市第七小学;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几种常用的方法[N];驻马店日报;2009年

9 宝应县天平中学 徐刚;农村中学初三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浅见[N];学知报;2011年

10 潘慧勤;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与解决对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孟杰;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生命教育探究[D];河南大学;2013年

2 买热耶木·阿不都色依提;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审美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美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周彤;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问题、原因及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瑶;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彭晓燕;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人文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宋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塔拉;增强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85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185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0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