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与实践: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 >> 教育理论与实践: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
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
杨建超 孙玉丽1 (宁波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摘要:自建国以来,我国高中教育的定位就偏重于升学预备教育。目前,学术界 对于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形成了四种观点即预科论、 基础论、 多维论以及全人论。 前三者体现了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的阶段性, 全人论则凸显了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的 永恒性, 这些观点都有合理之处与局限性
。 高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式之间是包 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通过设置具有总纲性、包容性和广泛性的定位内涵与发挥教 育部门的引导作用, 不但可以解决高中教育定位问题,而且可以指导高中学校有 序、多样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教育;定位;阶段性;永恒性 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而且对义务教 育与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与变革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对高中教育 的定位问题重新思考并赋予新的内涵是我国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健 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我国高中教育定位的历史脉络
建国初,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高中教育的定位是升学与就业。1954 年,政务院发出《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 ,提出: “中学教育不仅要供 应高等学校以足够的合格的新生,并且还要供应国家生产建设的新生力量” 。但 是为了满足国家对紧缺人才的迫切需要, 这段时期高中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为高 等学校的输送合格新生。 改革开放后,为了纠正中学教育中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 率的问题,1983 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 几点意见》 ,在该《意见》中教育部又重申了“中学教育既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 合格的新生, 还要注意培养劳动后备力量” 。 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我国政府在推动高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兼顾升学与就业, 而是偏向了升学一 端。例如我国政府推行的建设重点中学政策,1953 年教育部提出了《关于有重 点地办好一些中学和师范学校的意见》 ,确定了全国重点中学 194 所。随后教育 部又发出《关于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全日制中小学的通知》 ,要求各地区选定一批 中学,并集中力量重点建设好。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 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 ,提出“全国重点建设 1000 所左右的实验性、示范性的 高中” 。这些重点中学、实验性或者示范性中学的定位就是升学预备教育。重点 中学政策使高中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急需人才是符合当时我国教育 实际的正确选择。 但由此造成我国高中教育的定位一直是冒兼顾就业之名,行升 学教育之实。 究其原因, 我们认为是教育部门对当时我国高中教育面对的实际情 况没有充分认识,盲目定位导致了高中教育的“表里不一” 。与此同时,由于学 生评价与升学机制不健全、 “一卷定终身” 的高考模式影响与社会 “以文凭取人”
1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区域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制度研究”(课题编号:13NDJC063YB) 作者简介:杨建超(1989—),男(汉族) ,河北霸州人,宁波大学 2012 级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从 事教育管理研究;孙玉丽(1966—) ,女(汉族) ,河南南阳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 导师,从事教育学和教育管理研究
的人才评价机制的错误引导, 导致了高中教育应试教育思想泛滥,高中学校同质 化严重。1999 年以来,国家开始在高中阶段推行素质教育。但由于普通高中教 育的升学预备教育定位没有改变, 导致素质教育改革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因此, 定位问题是高中教育改革的关键。只有定位准确、清晰、科学,高中教育的发展 才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高中教育定位的“百家争鸣”
关于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我国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 。学者们的观点归 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一)预科论
第一种是预科论, 其实质是凸显高中教育的预备性即为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 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首先是从社会发展情况出发。现 阶段,我国高中教育面对的现实情况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 的升学机会扩大[1]以及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和毕业升学率逐渐递增,高中教育进 入大众化阶段。[2]然后是从教育发展与青少年成长规律出发。教育的发展规律具 有间断性和连续性特点, 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也是如此。高中教育定位于预科论既 符合教育规律又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其次从国外高中教育的发展经验出发。 有学者参照美国高中教育的发展与转型的历史, 认为我国高中教育应该处于大众 [3] 型预备性教育阶段。 还有学者通过比较英国大学预科教育与我国高中教育,提 出高中教育要从不同内容、方向上和大学相衔接。[4]最后从高中教育定位转换的 措施出发。 有学者认为高中教育定位的转换要有系统思维,局部试点成功后再进 行推广,并调整学制为“6-4-2” 。[5]
(二)基础论
第二种是基础论,其实质是强调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即义务教育的后续阶段。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一是高中教育的特殊性。每一个独立 的学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并不单纯的为上一学段做准备。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在 于其功能的多元性,它与高等教育相比,更注重普通教育和国民教育,与义务教 育相比,更突出学生的选择性[6]。二是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处于高中阶段的青少 年最重要的是学会选择,[7]高中教育是学生面临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通过接受高 中教育,学生将步入不同的人生发展轨迹。因此,高中教育必须在强调共同基础 之上兼顾学生个性、天赋的发展。三是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的学者通过梳理 国外高中教育功能的历史变化, 认为高中教育的功能从单一走向综合,从精英性 质走向大众性质,提出高中教育要突出基础教育和公民教育。[8]
(三)全人论
第三种是全人论,其实质是突出高中教育的国民性即面向社会的公民教育。 持该观点的学者从三个层次来论述:其一,高中教育的“育人”本性。有学者认 为高中教育定位的预科化、基础+选择、独特价值等观点虽然有助于解决目前高 中教育的“同质化”现象以及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等问题,但是高中教育的定位必 须以“育人”为基础。此外,还提出了高中教育定位的“教育—人—社会”三维 视角。从教育的维度看,高中教育要回到教育的“育人”本性;从人的维度看, 高中教育培养人有六个方面即个性、 全面性、 专业性、 创造性、 社会性、 协调性、
社会性,四个标准即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学校标准、个体标准;从社会的维度 看,高中教育通过培养人要能引领社会发展。[9]其二,高中教育的功能转变。高 中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在此情况下,其功能从筛选甄别逐渐淡 化并转变为培养“全人”目标。因此,我国高中教育的应定位于全人论。[10]其三 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发展存在功利化、单一化 和短视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满足未来社会对高中教育的需求,必须转变 其价值取向,培养具有多元发展可能性和潜质、多种素质基础的人才,走综合化 全人教育的道路。[11]
(四)多维论
第四种是多维论,主要是指除了以上“三论”之外,学者们提出的有关高中 教育的定位问题的思考。 他们没有明确高中教育的定位,只是提出了探究该问题 的不同维度。这些观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高中教育定位的影响因素。有学 者提出高中教育的定位受到学生发展需求、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以及教 育思想演进这四个因素的影响。 在这四种因素作用下,高中教育具有多种属性即 基础性、大众性、预备性、选择性等。[12]除此外,在给高中教育定位前,也要考 虑其哲学取向即哲学取向即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政治取向即大众教育与精英培 养、经济取向即劳动分工与职业变化以及教育取向即文理分科与普通文化。 [13] 二是高中教育的定位原则。有学者认为高中教育除了要纵向定位外,还要注意横 向定位。横向定位不清晰,是导致我国高中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14] [15] 此外, 高中教育定位还要注意大众化准则和终身教育准则。 三是高中教育的价 值作用。 有学者指出预科论实质是过度关注高中教育的工具价值而忽视内在价值, 基础论则恰恰相反。高中教育的正确定位要把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相统一。[16]
三、高中教育定位诸论之评析与我见
高中教育定位的“四论” ,其前提都是教育的本质是善的,其出发点都是育 人, 都是使高中教育有利于个人的未来发展和实现其幸福生活。由于思考维度的 不同,才造成了观点迥异。从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具有阶 段性和永恒性特征。
(一)定位问题的阶段性与永恒性
高中教育定位的阶段性是指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高中教育的定位 随着其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高中教育有三大功能形态即基础教育功能、职业教育 功能以及升学预备教育功能。 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方式由个体工场手工生产转变 为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社会急需大量具有初级文化水平和职业培训的工人。这时 欧美各国的中等教育大都定位于基础教育, 培养个体掌握初级水平的听、 说、 读、 写,职业教育则交给实科学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不同阶层对中等教育的需 求不同,社会上层希望中等教育为其提供“精英教育” ,中下阶层则要求中等教 育提供生活必须的知识与技能,由此,教育双轨制的应运而生。中等教育逐渐分 化为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 两个教育阶段的重点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重心下移 继续着重基础教育, 而高中阶段的重心上升成为高等教育的预备。高中教育定位 的第一次转变即由基础教育转为大学预备教育。 随着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到来,教育民主思想的兴起与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社会中下 层也要求接受更多的教育,,高中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大众化。随着欧美各国对
国民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高中教育对象的扩大化,其定位也实现了第二次转变 即由大学预科教育向基础教育转变。这里必须强调,高中教育定位的转变不是指 其某一功能的消失,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某一功能变得更加重要,成为高 中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功能则降为矛盾的次要方面。高中 教育定位的永恒性是指从高中教育产生的那一刻起,其根本属性就是育人。无论 社会怎么样变化, 高中教育就是为了个体未来发展和实现幸福生活创造条件。从 这个意义上讲,高中教育的定位具有永恒的属性即育人。
(二) “四论”的合理之处与局限
从高中教育定位的阶段性与永恒性来看其定位之争,我们会发现,无论预科 论、基础论、多维论还是全人论,其对高中教育定位的认识都有合理之处。预科 论是从当下我国社会的现状出发,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迅猛: 2000 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有 12.5%,到了 2011 年增长到 26.9%,[17]提 升了一倍多。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更加迅速。以浙江省为例, 2001 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 15%,到了 2010 年就猛增到 45%,[18]增长了近 3 倍。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也是如此,2000 年高中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 42.8%到 了 2010 年就增长到 82.5%。[19]在东部沿海地区,许多省市的高中教育毛入学率 都已经超过 90%, 例如早在 2002 年上海市的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就达到了 99.2%。 [20] 按照马丁·特罗的理论,总体上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中教育已经 进入普及化阶段。 从逻辑上讲, 高等教育大众化意味着大部分高中生都可以接受 高等教育了, 那么高中教育就要承担一定的为高等教育服务的功能,升学预备教 育在一定意义上不可或缺。 但必须强调的是这里所讲的升学预备教育不是“高考 预备教育” ,而是培养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所必备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现实生 活中,由于多年“应试教育”影响和社会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造成学生、家长 和学校的功利倾向严重,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思想、 千军万马挤高考 “独 木桥”的现象普遍存在。能否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关系到家庭的名声和未来 的幸福生活,这是学生和家长的核心利益。[21]在此情况下,高中生不参加高考, 没有考上大学,不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从这 个意义上讲,预科论是符合我国社情的,是合理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预科论 的定位容易使高中教育失去其自身独立性,成为高等教育的附属。甚至会造成部 分高中学校, 忽略其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功能, 一心一意地大搞 “应试教育” , 使高中教育沦为高考的工具。基础论也看到了我国高中教育普及化、大众化这一 现实,但它更多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其立足点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最需要、最 应该培养的是什么。[22]对此, “21 世纪技能”给了明确的回答:学生必须掌握学 习与创新技能、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中许多是高考 预备性质的高中学校不能提供的,但又是高中阶段的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此外, 高中校园也不再是脱离社会的封闭空间, 高中生的生存环境充斥着各种诱惑与挑 战, 他们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来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学会并做出适合个 体发展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中教育定位于基础教育是恰当的。同时,我 们也应注意的是基础论的定位忽略了我国高中教育的现状即大部分学生可以接 受高等教育, 只有少部分学生直接步入社会。 基础论一味强调学生成长所需技能, 忽视高中教育的实然状况,必然会导致其流于形式,难以被高中学校所接受。全 人论则是完全回归高中教育的育人属性。它突破高中教育所受的时代局限性,从 教育的原点来思考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可以这样说,无论社会怎么样发展,只
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活动, 那么教育的定位与功能就是培养人。作为教育的下位 概念,高中教育的定位也应该是育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全人论也有可取之处。 但全人论的定位过于宽泛,不仅不能体现出高中教育的独特性,而且还会造成高 中教育发展的随意性,最终会降低培养人才的质量。显然,这与其培养全人的目 标也是背道而驰。多维论从高中教育的复杂性出发,从各个维度对影响高中教育 定位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 虽然没有明确高中教育的定位是什么,但是可以给研 究者新的思考视角, 打破预科论与基础论带给学者们的思想桎梏。 学者们不再 “选 边站” ,而是从自身的学科背景出发,思考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发出自己的声 音。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具有多样性,同时也为后续研 究者提供帮助与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讲,多维论有存在的必要性。
(三)定位问题的解决之道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 ,高中教育的 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其多样化发展。 多样化发展就意味着高中教育的价 值取向不再单一, 而是逐步走向多元,价值取向的多元就会导致不同学校的定位 不尽相同。 然而, 预科论和基础论对高中教育定位的阐释分别偏向社会需求和个 体发展,全人论的立足点又过于宽泛,不能引导高中教育的发展。如果选择预科 论或者基础论作为高中教育定位, 那么就等于规定了所有高中学校的定位或是社 会需求或是个体发展。 定位相同也就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单一,价值取向相同那么 学校发展方式也就会相似, 这样就又会造成高中学校的同质化,无法实现高中教 育的多样化发展。 如果高中教育定位于全人论,那么高中教育定位的内涵太过宽 泛。如果不给高中教育的定位划一个范围,任其自由发展,会造成教育管理上的 不便,也不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同时任何教育都可以以“育人”或者以人为 本为立足点, 体现不出高中教育区别于其他学段的特殊性,不能引导高中教育的 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需要明确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 与发展方式之间是不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认为它们之间不是一对矛盾关系,而 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高中教育的定位可以予以划定明确的范围,这个范 围既能体现高中教育的特殊性,又不过于宽泛,无论其选取何种定位,只要在这 个范围内可以了。也就是说,高中教育定位内涵中要包含多元的价值取向,无论 高中学校采取何种定位与发展方式,只要价值取向没有偏离定位的内涵,就可以 任其发展。其次,需要考虑高中教育的定位内涵该如何界定。2003 年,在《普 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中我国政府对高中教育的定位是:普通高中教育是在 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该《方案》中体现出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功 能,却忽视了其升学预备教育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社会的现实情况不 符, 有可能会造成部分普通高中学校高唱基础教育赞歌,实际上却搞着大学预备 教育。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为高中教育的内涵下一个总纲性的定义, 既把基础教育、 职业教育和升学预备教育全部纳入其中,又要结合社会和个人需 求,兼顾其阶段性与永恒性特征,使其定位内涵具有充分的包容性与广泛性。因 此, 我们尝试给高中教育下一个定义即高中教育是衔接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以 育人为根本任务,兼具职业功能、基础教育和大学预备教育的功能,同时要满足 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教育需求的独立的教育阶段。 各个高中学校应在当地教育部 门指导下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社会与个人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功能作为自身定位 的基础。这样不但可以解决由高中教育定位过窄造成阻碍其多样化发展的问题,
而且由于多样化发展方式是从高中教育的定位内涵中引申出来, 也就可以通过定 位内涵来规范其多样化发展的秩序,避免其发展的盲目与混乱。最后,需要考虑 如何运用高中教育的定位内涵来引导各个高中学校的发展。 高中学校能够持续发 展关键在于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能够实现。内在价值是根据不同的定位内涵, 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外在价值是其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的需求, 获得社会的认可。 先通过高中教育的定位内涵为高中学校的内在价值取向划定范 围,再发挥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制度保障和监督反馈,帮助高中学校制定不同 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其外在价值。 这不但有助于实现高中学校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 值,促使其持续长久的发展,而且可以规范和引导各个高中学校的具体定位,并 通过定位的不同促使其逐步走向发展的多元, 最终促进我国高中教育健康、 有序、 多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 维 和 . 从 基 础 教 育 到 大 学 预 科 : 新 时 期 高 中 教 育 的 定 位 及 其 选 择 [N]. 中 国 教 育 报,2011-09-29(3). [2]谢维和.从教育的间断性与连续性看高中改革:再论高中教育的定位与选择[N].中国教育 报,2012-03-02(6). [3]谢维和.中国的高中教育是否正在发生转型——三论高中教育的定位及其改革[N].中国 教育报,2012-06-08(6). [4]綦春霞.高中的衔接与选择路在何方——由英国大学预科教育反观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 题[N].中国教育报 2012-04-09(6). [5]柳袁照.高中教育定位调整需要系统思维[N].中国教育报,2013-03-16(6). [6]霍益萍.再谈普通高中的定位“基础+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2-06-09(6). [7][22] 霍 益 萍 . 高 中 : 基 础 + 选 择 — — 也 谈 高 中 教 育 的 定 位 与 选 择 [N]. 中 国 教 育 报,2012-03-09(6). [8]徐爱杰.论我国高中教育的功能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29-31. [9] 李 润 洲 . 普 通 高 中 教 育 的 定 位 : “ 教 育 - 人 - 社 会 ” 的 视 角 [J]. 教 育 发 展 研 究,2013,22:22-27. [10]刘复兴.明确定位、多样发展、体制创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教 育科学研究,2013,4:34-37. [11]宋兵波.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价值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1,4:13-16. [12]周坤亮.对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3,22:28-32. [13]王晓辉.高中教育的价值取向[N].中国教育报,2012-07-20(6). [14] 袁桂林 . 关注高中横向定位问题——对促进高中学校类型多样的思考 [N]. 中国教育 报,2012-05-11(6). [15]阎凤桥.高中教育定位有哪些准则[N].中国教育报,2012-04-20(6). [16]张华.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定位[J].教育研究,2013,9:67-71. [17] 王 善 迈 , 袁 连 生 , 田 志 磊 , 张 雪 . 我 国 各 省 份 教 育 发 展 水 平 比 较 分 析 [J]. 教 育 研 究,2013,06:29-41. [18] 教 育 部 . 浙 江 省 教 育 [EB/OL]. ( 2006-01-13 ) [2014-03-18] 01/77588.html [19] 霍 益 萍 , 朱 益 明 . 中 国 高 中 阶 段 教 育 发 展 报 告 2012[M]. 上 海 华 东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2013:004.
[20]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 2002 年 上 海 教 育 工 作 年 报 [EB/OL] ( 2003-02-17 ) [2014-03-18]?article_id=3127 [21]吴康宁.教育改革成功的基础[J].教育研究,2012,1:24-31.
Rethinking and commentary o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s orientation
YANG jianchao ,Sun yuli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315211)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the orient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biased preparatory education for entering university. Currently, there are four views about the nature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s orientat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ey are preparation for entering university, elementary education, multi dimension and cultivation of human. The first three reflect the stages for the orient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 last one highlights the eternity of the orienta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se views have reasonable things and limit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rient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is one containing the other. It not only can solve the question of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s orient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school orderly and diversely through setting a programmatic, inclusive, extensive orientation connotation and playing the guiding role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Key words: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ientation; stages; eternity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研究述评与再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2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