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国内外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中国科学教师 切入点:科学本质观 出处:《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年04期
【摘要】: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影响着他们的科学教学行为。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中国科学教师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具有特殊性。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现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师对科学本质认识的水平,而没有深入到他们认识的具体类型以及影响其认识的影响机制;提升中国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策略研究仍处于探讨阶段,没有深入到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来检验策略效果的阶段。研究设计主要借用西方的研究框架,但问卷和访谈设计正逐步考虑基于文化的改良。未来的研究须关注三个方面:中国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具体特点、科学本质观的中国文化影响机制以及研究方法的中国化。
[Abstract]:Scie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affects their scientific teaching behavior.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has its particularity.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scientific essence mainly focus on the level of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science, without going deep into the specific types of their cognition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that affects their understanding.The research on strategies to improve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view of nature of science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iscussion, but not in the stage of action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to test the effects of strategies.The research design mainly borrows the western research frame, but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terview design are gradually considering the cultural improvement.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aspects: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ientific essence view of Chinese science teachers, the Chinese cultural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scientific essence view and the Sinicization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澳门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江苏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文化与科学教育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260)
【分类号】:G633.9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妙霞;吴瑶;;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及途径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洁;;上海初中科学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6期
3 董莉;陈芬芬;钟美雪;;关于学生对科学教师的评价及建议的调查[J];现代交际;2012年12期
4 杨妙霞;林扬宗;冯丽霞;饶志明;;中外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比较分析——以我国非专业科学教师与美国科学教师为例[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蔡铁权;姜旭英;;我国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科学史哲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8期
6 杨春;;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研究[J];科技资讯;2009年24期
7 吴银银;;初中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的调查研究——以浙江省初中科学教师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3期
8 徐正林;吴敏红;;也谈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史素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高绣叶;;科学教师的文化使命及实现[J];当代教育科学;2013年18期
10 石迎霞;;新课程背景下农村科学教师教学模式的探索[J];电子世界;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红;;提升科学教师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初中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刘娜;中国近代普通中小学科学教师构成及质量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佳;台湾地区科学教师专业化的借鉴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包新亮;基于馆校结合的科学教师培训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叶欣;国际科学教师培养方案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林梦婉;中美科学教师科学本质观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妙霞;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坚;论中学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雷;科学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周娟;科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8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170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