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3 15:34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改革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并行的发展要求即“体教结合”模式。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后备人才的一项新的战略措施,体现了体教事业培养人才最根本的途径和内在要求。中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又是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结合点,是中小学“体教结合”开展的最佳形式。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教结合”的实施直接影响到我国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平顶山市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教结合”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发放问卷、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平顶山市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教结合”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找出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发展对策,为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教结合”的落实和竞技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结果显示:1.平顶山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教结合”成绩斐然,但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体教结合”的方针、政策。2.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不合理,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乒乓球,其他项目相对较少。3.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有待加强,工资与奖励制度不完善。4.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经费来源较单一,训练器材、设备有待投入。5.部分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多为自主训练,与体校、俱乐部合作较少。6.赛事开展少、级别低,影响学生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此提出建议:1.从上级部门到学校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使“体教结合”的发展有章可循。2.平顶山市教育与体育部门应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项目布局进行宏观的调控。3.优化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配置,完善学校奖励制度。4.加大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体育经费投入,将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作为经费分拨依据。5.合理安排学训时间,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体校、俱乐部之间的合作。6.加大各级体育竞赛的开展力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本文编号:2526208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佳华;;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法制化对我国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2 胡用岗;;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5年03期
3 陈小华;黄莉芹;;由中国乒乓球队第三次创业计划引发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4 陈丛刊;王永安;陈宁;卢文;;论构建“体教结合”模式的基本原则[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5 孙景召;张天峰;;“体教结合”模式的理性阐释[J];体育科技;2013年05期
6 王飞;张加军;;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7 田云飞;董继;;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现状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年35期
8 刘天俊;;平顶山市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2年12期
9 王向宏;董建锋;张锡庆;;“体教结合”模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运行状况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贺新奇;倪向利;张廷安;;推行体教结合策略与完善举国体制的关系[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本文编号:2526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2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