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冰山模型”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7 23:54
【摘要】: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概念,我国学者韩雪屏先生结合语文素养和“冰山模型”的契合点提出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较其它版本教材而言有很大的区别跟突破,对比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部编版教材的选文系统重视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有相契合之处。从“冰山模型”的视域出发,探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构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当下语文教学起到导向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量化统计分析法对人教版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进行分类统计,以具体数据的形式展现出两版教材选文系统的异同,从而总结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全面构建语文素养方面的进步特点,笔者通过访谈一线教师、调查教学评价手段总结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使用现状,探索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运用到当下语文教学实践的方法,为当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使用提供可借鉴经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系统体现了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选文内容和选文编排理念重视积累提升学生的隐性学力。教材的选文编排体系重视训练学生的显性学力,使“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并重,注重“授人以渔”,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迁移。教师使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应全面结合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培养“冰山模型”中的各个层级要素,实现全面构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研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与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相契合之处,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可借鉴经验,有助于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有效使用,以期推动语文教学进步与改革。
【图文】:

模型图,麦克利兰,能力素质,冰山


图 2-1 麦克利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能力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展开对“学力”的讨论探究,“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的观点,认为“学力”习成就,,也就是知识与技能,同时也是学习过程中所获

语文素养,冰山,思想水平,道德品质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由这个模型可以看出,韩雪屏先生将语文素养分成两个部分,四个层级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继成;;基于“四层冰山模型”的课堂教学评价[J];新教育;2015年05期

2 周敏;刘萃;李涵;;湖南小学语文教材百年演变历程[J];湖南教育(中);2014年04期

3 高艳;;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19期

4 覃承华;尹少君;;弗洛伊德对海明威的影响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5 杨泉良;;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及教学策略[J];语文知识;2012年01期

6 王本华;;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谈中小学生课外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01期

7 钟启泉;;新《学习指导要领》的理念与课题——日本教育学者h短颯嵋唤淌诜锰竅J];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08期

8 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11期

9 韩雪屏;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J];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17期

10 解正宝;;从图式理论看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J];学语文;200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玉;“部编本”与“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年

2 邓雅楝;“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芳;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程晓彬;“部编本”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8年

5 郝燕霞;部编版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相同篇目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朱梦婷;“部编本”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7 周晓敏;“冰山模型”理论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应用[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8 雒宁峰;生态学视角下初中语文教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婕;我国文选型中学语文教材的结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孙惠玉;我国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587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87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d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