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0 17:40
【摘要】:除了中国以外,新加坡是世界上华人人口所占比重最高的国家(地区)之一,也是海外唯一把汉语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之一、使用中国《汉语拼音方案》并使用汉字简化字的国家。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华文教育,制定并实施了双语教育政策,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新加坡华文教育体系,新加坡所使用的华文教材也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鉴于此,本论文对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展开研究。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缘起与意义、相关概念阐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本论文的研究基础,该部分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研究基础部分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介绍了新加坡自独立建国之前一直到目前不同时期的双语教育政策以及在此政策引导下的双语教育发展状况,主要分为(1)独立建国前双语教育的探索;(2)建国初期双语政策的确立与实践;(3)双语教育政策的修正与完善;(4)双语教育政策的深入推进。其次,主要是对《新加坡华文课程标准2011》的课程理念及目标、课程特点、课程实施时间安排以及关于教材编写的相关要求进行介绍,作为接下来研究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对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展开研究,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该部分主要采取数据统计分析法以及文献法,主要包括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编写特点的介绍、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以及评价系统的研究等内容。第四部分是基于前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1)以单元学习重点促进语文能力培养;(2)单元内各课型之间横向联系,单元之间纵向衔接;(3)以读带写,读写结合;(4)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实际;(5)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呈现知识点等编写特点。
【图文】:

等级图,华文,语言能力,课程


新加坡名创版《中学华文》(高级)教材研究重点却各有差异:在华文(基础)和华文(B)两种课程中,听说技能所占比重最高,这说明课程目标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华文(普通学术)和华文(快捷)两种课程中,听说、阅读和写作三项语言技能各自所占比重相差不大,阅读和写作合计所占比重较高,说明华文(普通学术)和华文(快捷)注重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华文(高级)课程中,写作所占比重最高,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二)以语言能力等级为基础,建构课程体系小学和中学华文课程的语言能力等级体系由低到高,相互街接,构成一到七级的完整目标体系。按照不同层次华文课程对听说读写的能力的不同要求,将各年级的不同语言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使华文课程构成一个难易有序、螺旋上升的完整体系。(见图 1-2)

主页,新加坡,平台,新加坡教育


需求建立个性化的资料中心。教师也能在此平台上加入教学委员会中心,与其同仁一起讨论课题、分享教学心得等。此外,“教育电子坊 2.0”也向学生开学生在此平台上可搜集和使用多样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的学2011 年 1 月由新加坡教育部总司长何品领导的“母语检讨委员会”发布《乐学善用——2010 母语检讨委员会报告书》,,提出了“乐学善用”的华文学的新理念。2012 年,新加坡教育部将“乐学善用”理念与华文教学及资讯技相结合推出了“乐学善用”互动平台 (i-Mother Tongue Language,iMTL该平台主要通过以下五个功能系统来辅助实现“互动”:(1)文字输入统(2)中文智能语音系统(3)多元反馈机制(4)虚拟教学环境系统(5)学积分系统。①平台功能门户由以下六个模块组成:(1)我的资料;(2)我的学;(3)我的表现;(4)展览厅;(5)通知;(6)帮助。主页为“我的任务“我的任务”之下有任务记录、自定讲演任务、自定朗读活动、语文学堂等几板块。此外还有“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中包括以下板块:“互动任务“讲演任务”、“朗读任务”,另外还有一个“过期任务”的记录。这些模块构成乐学善用互动平台的基本框架。平台的主页模块分布如下图: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淑琴;;强化程序性知识,指导学生语文实践——新加坡中学华文新教材的启示[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徐长恩;;二战后至1970年代末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原因[J];八桂侨刊;2009年01期

3 柯艺扬;;人教版和语文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语法、修辞、写作之比较[J];语文建设;2009年01期

4 徐峰;;新加坡华语地位的变迁与华文教育所面临的挑战[J];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06期

5 曾玲;;中国因素与新加坡华文教育的变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董蓓菲;;新加坡华文课程改革[J];现代教学;2007年09期

7 胡乐乐;;新加坡将于2008年废除小学分流制以推进因材施教[J];基础教育参考;2006年12期

8 向远菲;高伟浓;;略论新加坡的华文教育[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9 耿红卫;;新加坡华文教育史简论[J];船山学刊;2006年02期

10 郭华;试论新加坡的精英教育[J];保山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进;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2 吴宝发;新加坡中学华文课程(1987-2011)的发展与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3 陈达瑛;新加坡小学高级华文课本编写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海;中国与新加坡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写作系统编制比较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7年

2 杨雅琦;基于“支架式”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3 周雪桦;中新初中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丽秋;基于“乐学善用”理念的新加坡华裔儿童华文课例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杨军平;新加坡iMTL乐学善用互动平台分析评介[D];暨南大学;2014年

6 胡维娜;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印贞;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与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孟艳燕;新加坡小学高级华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汪洋;新加坡《中学高级华文》写作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杨侠;新加坡华文教育对我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91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591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