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武术操校园校本课程传承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6 17:33
【摘要】:傣族武术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拳种,在傣族的历史长河中几经磨难,始终坚持着不断进步和发展,是傣族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它既属于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健体魄、娱乐身心、修身养性的功能,同时,还承载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价值。为了使傣族武术在学校得到推广普及,使傣族武术的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在青少年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将傣族武术与操进行结合,创编成极具民族特色的健身操,动作简单易学,健身性、趣味性、表演性强,适宜学校体育教学,借助武术进校园的活动,在学校校本课程中实施,达到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目的,特别是对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探索传统体育在校园传承行之有效的路径和方法,以及保护和弘扬传承傣族武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课题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以云南民族中学高一年级八个班的女生作为调查对象,设计傣族武术操校园传承方案,对傣族武术操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对傣族武术操以校本课程实施及教学前后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知和身体素质的变化为主线进行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傣族武术操课程和常规体育课教学干预,测试干预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指标和身体素质指标的变化,并对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维度各指标上存在着差异。实验班与对照班身体形态分析结果为身高的比对结果P0.05,体重的0.05,BMI的P0.01,身高之间无差异,但体重和BMI值呈现出明显差异;身体机能指标的分析结果为,心率P0.05,无差异,肺活量P0.01,极具显著性差异,两个组的身体素质进行检验后,得出学生耐力素质800米和立定跳远的成绩P0.05,无差异;50米跑、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P0.01,差异明显,而在仰卧起坐、闭眼单脚站立、纵劈叉、4*10障碍跑的这4个指标分析中,得出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说明傣族武术操对体重的控制和减轻效果更明显,肺活量的差异非常显著,体现出傣族武术操对增强肺功能有较大作用,其次傣族武术操对平衡、柔韧、协调、反应时、腹部力量、下肢力量素质影响较大,成绩提升非常明显。2.通过傣族武术操实验教学的问卷结果分析,从学生对傣族武术操的认知、兴趣程度、动作难易度和运动负荷量、学习态度和技能获得的满意度、社会适应和民族文化教育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几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以及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意识加强。3.提出傣族武术操校本课程传承的策略:政府重视是前提;学校主导是关键;课程改革是基础;宣传引导是手段;社团实践是保障;师资队伍是根本。
【图文】:
第 1 章 前言施和校园传承策略进行探讨,以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实验结束后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教学实验成效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校园传承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得到更好传承。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 3.1 傣族武术操教学流程图3.2.5 小结本小节围绕着傣族武术操校园传承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傣族武术操教学首先确立教学目标,傣族武术操教学目标为分为知识、情感和技能目标;其次,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傣族武术操共有 8 个小节,每小节 4 个 8 拍动作简单易学,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性学习教学模式适用于被动性学习阶段,如新授课教学,集体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适用于复习课中进行小集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是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流程,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采用集体学习、分组学习等方式巩固动作技能学习。3.3 傣族武术操实验教学结果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52;G633.96
本文编号:2601741
【图文】:
第 1 章 前言施和校园传承策略进行探讨,以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实验结束后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的各项指标的变化以及教学实验成效进行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校园传承策略和建议,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校园得到更好传承。具体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图 3.1 傣族武术操教学流程图3.2.5 小结本小节围绕着傣族武术操校园传承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傣族武术操教学首先确立教学目标,傣族武术操教学目标为分为知识、情感和技能目标;其次,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傣族武术操共有 8 个小节,每小节 4 个 8 拍动作简单易学,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性学习教学模式适用于被动性学习阶段,如新授课教学,集体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适用于复习课中进行小集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最后是安排教学组织形式和流程,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采用集体学习、分组学习等方式巩固动作技能学习。3.3 傣族武术操实验教学结果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852;G633.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黄顺明;杨骏;刀江云;;普洱市孟连县傣族武术刀术的渊源及传承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29期
2 沈晓敏;;从文化传承到文化创造——日本“传统与文化教育”的走向[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11期
3 安剑群;樊花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人龙舞”的文化传承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张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与传承的学校体育路径探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0年03期
5 张秋君;;论我国传统节日体育的文化内涵与发展机遇[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08期
6 沈小碚;;对多元文化课程构建的理性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7 李德祥;神奇的傣族武术[J];中华武术;1998年06期
本文编号:2601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0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