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体育课程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7 20:46
【摘要】: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成果导向体育课程设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重视学科内容课程发展方式相比,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是重视学生体育活动行为和能力增长的课程发展方式,其中,成果意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学习后,在知识、技能、体适能、情感和社会沟通等方面的收获。体育课程目标设计方式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类。美国传统的体育课程目标设计方式是“自下而上”设计方式,它是地区教育部门把课程专家、各个年级一些教学名师召集在一起,让他们设定每个年级课程目标,根据年级课程目标,再确定课程方案的学段总目标。这种课程目标设计方式,主观上假设所有学生都能按时掌握目前等级内容,自然学习下一等级内容。它忽视了学生的体适能和运动技能等因素差异,而综合考量这些差异,可以有效规避课程方案的“一刀切”实施。成果导向体育课程针对“自下而上”体育课程目标设计方式的缺陷,提出了“自上而下”的体育课程目标设计方式,其中,“上”是指学段总目标,“下”是指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这种“上”不局限于单元、学期或学年目标,而是指学段总目标,从整个学段来整体规划体育课程目标。其课程目标设计过程如下:首先,运用特尔斐法,选择2-3项成果目标,作为课程方案的学段总目标,其中,成果目标的范围包括体适能、社会适应和运动项目。这样,在整个课程方案计划中,保证学生能够“精学”1-2项运动项目。其次,纵向分解成果目标成核心能力目标,合并相同核心能力目标,避免课程目标间低层次重复;横向划分不同年级核心能力目标结构比例,确保敏感发展期目标优先、快速发展。再次,纵向分解核心能力目标成具体的课程目标,根据动作技能目标分类层次理论,给课程目标排序,把排序好的课程目标分配到各学年、学期和单元。最后,根据课程目标的难易程度,计算平均目标掌握时间,再根据实际教学时间计算出每个学期目标数,保证师生有足够教学时间完成所设定的目标。通过体育课程目标的“自上而下”分解,保证了课程目标之间的层次性和连续性。在体育教育活动开始之前,通过“嵌入式”评估,诊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确定不同水平学生从课程方案的哪一步开始实施,避免课程方案实施的“一刀切”。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优化是一个PDCA的循环设计过程,它包括方案评价计划、数据收集、原课程方案实施效果核查和优化后课程方案实施效果验证四个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这四个环节,获取反馈信息,从中发现原有课程方案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课程方案。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成果导向体育课程设计过程,设计初中体育课程方案,选取初中二年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教师、课时、课次和场地设施等因素均不发生变化,只有课程设计是自变量。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指标、与运动有关的体适能指标,以及身体自我知觉水平、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和情意表现等指标是因变量。在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并没有告诉师生实验后需要测试。实验后,与原有体育课程方案相比,成果导向体育课程设计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探索性地验证成果导向体育课程设计合理性,以及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目前,我国体育课程目标设计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但由于体育课程内含诸多运动项目,各运动项目之间是并列关系,而非逻辑递进关系。如果课程目标设计过程不合理,则会导致课程目标间出现低层次的重复、学生敏感发展期目标得不到优先发展、课程方案实施过程出现“一刀切”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成果导向体育课程目标的设计过程,为我国体育教师把握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行动借鉴。
【图文】:
图1-8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发展图(李坤崇,2009)逡逑李坤崇教授的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发展图由外巡圈、Qg巡圈组成,,内巡圈又包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6
本文编号:2669157
【图文】:
图1-8成果导向教育的课程发展图(李坤崇,2009)逡逑李坤崇教授的成果导向教育课程发展图由外巡圈、Qg巡圈组成,,内巡圈又包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96
本文编号:26691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669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