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新课标视域下的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14:38
【摘要】: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近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任务群出现,实用文阅读教学被摆在了突出位置。尽管学界和一线教育界早已意识到实用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笔者在梳理相关资料、深入一线调研之后发现,当前高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实践仍存在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笔者以新课标的颁布为研究背景,将高中实用文阅读教学作为对象展开研究,希望能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实用文阅读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本文首先从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厘清“实用类文本”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实用类文本进一步细分,明确实用类文本的各个亚类及其包含的多种文体。在具体分析实用类文本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之后,本文发掘了实用类文本阅读在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丰富阅读教学文体类型、综合提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四方面的教学价值。为把握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现状,使研究扎根现实,笔者选择了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中进行调研。通过进班听课、参与备课、课后访谈、聆听公开课等方式,笔者发现了实用文教学的可喜变化,同时也注意到仍需改进的地方,包括教学目标浅显化、功利化,教学内容模糊化、知识化,教学方式单一化、模式化等。而这些既与实用文的矛盾属性、课标指导缺失等客观因素有关,又与教师对实用类文本认识不足等主观因素不无联系。在深挖教学价值,明确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笔者分别从课程标准、考查方式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两版课程标准的异同,获得课程标准在强化文体意识、关注言语实践、重视情境创设、强调关系型学习四方面的方向指导;借助近年考试大纲、历年高考真题的梳理,明确考查方式对扩大阅读视野、加强关联阅读、培养高阶能力、兼顾形式内容四方面的实践要求。在把握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走向后,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按照“理论引导+课例说明”的方式,分别对新课标下提高考试能力、适应社会生活、提升语文素养的三种高中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实践展开探讨,以求最大化实现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33
【图文】:

学位论文,新课标,占比


学位论文逡逑ASTER'S邋THESIS逡逑-逦2--1-2--逡逑=逦3逦1逦:逦=逦:逦=逦::逦3逦1逦1逦1逦:逦1逦:-逡逑-逦12-----1逦2逦:逦 ̄逦1逦 ̄逦=逦1i逦2逦1逦:逦1逦:逦:逦1-逡逑:逦3逦:逦1逦:逦:逦:逦:i逦I逦I逦:逦1逦:逦:逦1

坐标图


领士学位论文逡逑\^j^7邋MASTER'S邋THESIS逡逑实际上,想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掌握学情,开展即时练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逡逑的方式。特别是旨在提高考试能力的教学实践,更有必要进行这种针对性的训练。逡逑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不可量化,所以它难以被教师直观感知,而练习则为逡逑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力坐标系(见图4-1),学生倘若能顺利完成练习,就说明他己经逡逑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具备了相关能力,反之则还有所欠缺。利用练习搭建的坐标逡逑系,教师可以对学生阶段性的知识掌握情况作精准定位,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活逡逑动,做到“顺学导教”。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在课前己经对学情有所了解,对于学逡逑生在能力坐标轴中所处的初始位置己经有了基本判断,所以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逡逑中通过学生在能力坐标轴中的位置变动来了解学生这节课中的收获。也就是说,课逡逑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能力坐标轴中的位移能够反映他阅读学习的收获以及教师教逡逑学的效果。逡逑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9期

2 兰保民;张广录;;高中实用文章阅读教学质量目标研究之二:实施策略与评价[J];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25期

3 兰保民;张广录;;高中实用文章阅读质量目标研究之一:背景及来源分析[J];语文教学通讯;2013年16期

4 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莫雁;近十年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何晓丹;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3 刘静;高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鑫;初中语文科普文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潘红;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6 刘甜甜;实用文阅读教学新探[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46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46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