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的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15:0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当代社会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在新一轮的课改中,高中物理的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更为迫切地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的放矢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优化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目的。本论文以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2的《电磁感应》章节为研究载体,采用文献分析、实践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上分析《电磁感应》章节的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章节中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针对就如何在《电磁感应》一章中有效地运用演示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着重探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引言。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状、演示教学在《电磁感应》一章运用的情况以及研究该课题的意义,让更多教师认识到演示实验教学在《电磁感应》一章教学的作用。第二部分,理论部分。介绍演示实验相关概念及基本理论,全面认识演示实验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电磁感应》的教学研究。在笔者了解教师对本章知识的认识以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电磁感应》中的每一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更好地把握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为演示实验的设计打下基础。第四部分,《电磁感应》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本章从选取有效的实验器材、设计合理有效的演示实验、选取有效的演示实验的呈现方式以及确保实验过程的有效性四个角度阐述如何在《电磁感应》一章中有效展开演示实验教学。第五部分,关于《电磁感应》演示实验教学实例。从《电磁感应》一章中,选出三节作为具体设计演示实验教学的实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体现出演示实验教学对建立物理相关概念的价值。第六部分,总结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以及存在的不足做一个小结,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并展望和设想今后如何继续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33.7
【图文】: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的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听话”的小车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的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法拉第的实验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章节的演示实验教学研究


奥斯特的实验S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瑜;;利用身边物品自制教具,提升物理教学效果[J];物理教学探讨;2015年02期

2 武丽芳;;如何备好高中物理课——给青年教师的一点建议[J];科学中国人;2015年02期

3 徐辉;黎丽娟;李洁;;物理活动课的类型及教学方法[J];中国民族教育;2014年Z1期

4 庄运武;;论开发低成本物理小实验的原则[J];物理教学探讨;2014年06期

5 钟晓青;;“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教学思路与创新[J];物理教学;2013年11期

6 宋海峰;;问题引领 探究归纳——《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2年08期

7 滕举霞;;浅谈学生物理实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学物理;2012年02期

8 刘光巧;;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优越性[J];陕西教育(行政);2011年10期

9 张林平;;物理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华章;2009年16期

10 刘志民;;深入理解和掌握楞次定律[J];考试(教研版);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常学健;;4.6自感和互感教学设计[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4年教学案例[C];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韦颖怡;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8年

2 陆永华;基于物理学科素养的高中物理电磁感应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丁锁勤;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廖强;中学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有效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尹晓燕;物理演示实验的基本方法及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金福;中学物理电磁感应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苏艳丽;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董云;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姚妍妮;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2756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56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