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10:34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运用形成性评价教学策略,从学生的活动中收集“以评价为根据的证据”,并参考这些证据做出适当决策,即时地调整教学.在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的思考是教师所必须收集并掌握的重要证据,教师需对其加以分析,从而促进“学习”的发生.大量研究证实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e.g. BlackWiliam,1998, Hattie,2009; National Mathematics Advisory Panel,2008).在我国现阶段的课堂评价研究主要是依赖一线教师自己的摸索,很少有专业发展指导者从事相关的研究,研究结果以经验总结居多,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能力方面缺乏实际案例研究,这与形成性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相矛盾.为此,研究和探讨与学校教学和学生学习紧密相关的课堂形成性教学评价,对于推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要考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帮助数学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两个具体问题着手: 1.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技能的获得一般要经历哪些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有哪些策略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形成性评价技能的形成?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基本的形成性评价策略?教师应该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策略? 由于形成性评价技能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与教师的个性、经历和教学理念相关,也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本文在构建形成性评价技能发展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个案的研究,考察不同教师在不同数学内容和学生情形下,发展和运用数学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一些特征. 研究结果如下: 其一,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节能的获得一般要经历问题确定、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践与评价,以及教学改进4个阶段.研究者通过对三名案例教师的跟踪指导,在每个阶段的指导过程中发展了能够有效促进数学教师形成性评价教学技能的专业发展指导策略,主要包括:(1)教师提问后的针对性讲评;(2)及时反馈;(3)探究式的平等讨论;(4)提供教学设计辅助工具;(5)通过课堂观察结合课间及时交流;(6)贴便签;(7)教学反思;(8)刺激录像;(9)深度访谈. 其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形成性评价原则和策略有:(1)“顺势-引导”教学原则;(2)介入前首先倾听原则;(3)"I-R-R......-E(F)"师生互动模式;(4)聚焦式追问;(5)转述学生的观点;(6)等待时间;(7)学生讲解;(8)元认知监控. 通过此次专业发展活动,三名个案教师有关形成性评价的教学的专业素养发生了以下变化和发展: (1)将形成性评价的教学原理知识内化更新为符合自身需求的、独特的教学指导原则; (2)在原理的作用下,针对具体的数学主题或学习难点,形成有效的形成性评价的课堂活动教学设计方案,成为后续有效教学的支撑依据; (3)教学中逐渐转向关注学生的思考、形成有效的师生交流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2 章建跃;;探索数学教学规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第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九次全国中学数学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综述[J];中国数学教育;2012年Z1期

3 俞宏毓;顾泠沅;;教师发展指导者工作的研究报告——义乌实验案例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4 邢玮;章建跃;;迁思回虑,一得之功——对“指数函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的再思考与评析[J];中国数学教育;2013年Z2期

5 章建跃;;数学教学目标再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2年Z3期

6 冯翠典;;“为了学习的评价”: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7期

7 陈娟;;澳大利亚:教学评一体化 以评促学[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7期

8 杨南昌;;设计研究的“承诺空间”——访国际设计研究专家安东尼·凯利博士[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9 吴艳茹;;基于教学决策理论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2年05期

10 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796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796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5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