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17:19
“教师职业成就感”指的是教师在完成其教育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了自身的教育工作能力,充分展示了其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潜能,实现了教育教学目的,达到了自己事前设定的标准,对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感受与体验,以及由此而获得的一种内在满足。在当前的背景下,探讨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课题,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期待,也符合理论深化发展的趋势,更是对我国当代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关照与回应。从政策上来看,“教育家办学”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成了国家战略,我们需要大批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从新教师变为教学能手,变为教学家,再成长为教育家。从理论上来看,一方面,在当代哲学的观照下,人类的生存问题不再局限于生命的存在,也不仅是物质世界,更重要的是精神世界,人不仅要活着,更要在生存世界中坚守着生存价值,活出更高的人生质量,活出厚重的成就感,活出更有意义的人生;另一方面,从当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也越来越关注教育生活中的“人”,在物质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教育管理的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更需要关注教师的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追求。从现实状况来看,大量的案例表明,当前我国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教...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教师职业成就感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政策的强音:时代强烈呼唤大批教育家涌现
(二) 理论的发展:哲学与教育管理越来越关注人
(三) 现实的境遇:不容忽视的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师职业
(二) 成就感
(三) 教师职业成就感
(四) 与"成就感"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期刊库数据检索分析
(二) 现有研究文献述要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五、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方法、工具
(一) 研究假设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工具与技术路线
六、论文的体系
第二章 教师职业成就感实证模型的设计
一、基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框架探讨
(一)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相关理论
(二)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因素
(三)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研究框架
二、基于研究框架的实证模型设计
(一) 建立题库
(二) 量表的初步建立和验证
(三) 量表的改进与验证
第三章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一) 调查工具
(二) 抽样说明
(三) 调查方法
(四) 调查过程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的来源
(二) 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
(三) 被调查教师工作基本情况
三、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整体情况及比较分析
(一)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整体状况
(二) 我国不同层次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三) 我国不同类型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四) 我国不同区域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五) 我国不同特征因子下的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四、影响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内部因素分析
(二) 影响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外部因素分析
五、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主要来源
(一) 整体样本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主要来源
(二) 不同特征因素下教师职业成就感来源的差异
第四章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一、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基本状况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整体状态
(二) 影响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因素
(三)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判别依据及主要来源
二、基于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结论的原因分析
(一)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政策及社会原因分析
(二)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学校层面原因分析
(三)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教师个体层面原因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建构
一、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基本架构
二、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 对象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起点
(二) 准备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内求
(三) 输入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载体
(四) 加工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外铄
(五) 输出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彰显
三、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提升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政策保障
(一) 明确教师的身份和专业地位
(二)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三) 把好教师职前教育的入口关
(四) 提高教师队伍职后培训水平
(五) 科学建立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二、营造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社会氛围
(一)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二) 降低对教师职业的过高期待
(三) 减少对教师工作的随意干扰
三、改善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学校环境
(一) 构建表征成就感的物理环境
(二) 构建导引成就感的文化环境
(三) 构建激发成就感的制度环境
(四) 构建孕育成就感的组织环境
(五) 构建催化成就感的人际环境
四、重视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个体努力
(一) 以"自省"寻"自我"
(二) 从"自在"到"自为"
(三) 化"自觉"为"自主"
结语
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看教师职业成就感与教育家涌现的关系
(一) 从历史上看,诸多教育家的成长伴随着强烈的成就动机
(二) 从逻辑上看,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教育家诞生的必要条件
二、创新与不足的反思:明晰本研究今后进一步深化探索的方向
(一)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 本研究的努力方向
附录1: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开放式问卷
附录2: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卷(节选)
附录3: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访谈提纲
附录4: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调查数据
附录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3602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0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教师职业成就感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 政策的强音:时代强烈呼唤大批教育家涌现
(二) 理论的发展:哲学与教育管理越来越关注人
(三) 现实的境遇:不容忽视的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的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 教师职业
(二) 成就感
(三) 教师职业成就感
(四) 与"成就感"相关的几个核心概念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期刊库数据检索分析
(二) 现有研究文献述要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五、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方法、工具
(一) 研究假设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工具与技术路线
六、论文的体系
第二章 教师职业成就感实证模型的设计
一、基于理论分析的研究框架探讨
(一)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相关理论
(二)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影响因素
(三)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研究框架
二、基于研究框架的实证模型设计
(一) 建立题库
(二) 量表的初步建立和验证
(三) 量表的改进与验证
第三章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的选择
(一) 调查工具
(二) 抽样说明
(三) 调查方法
(四) 调查过程
二、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对象的来源
(二) 被调查教师基本信息
(三) 被调查教师工作基本情况
三、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整体情况及比较分析
(一)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整体状况
(二) 我国不同层次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三) 我国不同类型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四) 我国不同区域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五) 我国不同特征因子下的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比较分析
四、影响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因素分析
(一) 影响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内部因素分析
(二) 影响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外部因素分析
五、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主要来源
(一) 整体样本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主要来源
(二) 不同特征因素下教师职业成就感来源的差异
第四章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研究结论及原因分析
一、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基本状况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整体状态
(二) 影响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因素
(三) 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判别依据及主要来源
二、基于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结论的原因分析
(一)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政策及社会原因分析
(二)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学校层面原因分析
(三)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现状的教师个体层面原因分析
第五章 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建构
一、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基本架构
二、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主要内容
(一) 对象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起点
(二) 准备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内求
(三) 输入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载体
(四) 加工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外铄
(五) 输出系统: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彰显
三、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理论模型的运行机制
第六章 提升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政策保障
(一) 明确教师的身份和专业地位
(二)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待遇
(三) 把好教师职前教育的入口关
(四) 提高教师队伍职后培训水平
(五) 科学建立教师工作评价体系
二、营造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社会氛围
(一) 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
(二) 降低对教师职业的过高期待
(三) 减少对教师工作的随意干扰
三、改善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学校环境
(一) 构建表征成就感的物理环境
(二) 构建导引成就感的文化环境
(三) 构建激发成就感的制度环境
(四) 构建孕育成就感的组织环境
(五) 构建催化成就感的人际环境
四、重视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的个体努力
(一) 以"自省"寻"自我"
(二) 从"自在"到"自为"
(三) 化"自觉"为"自主"
结语
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看教师职业成就感与教育家涌现的关系
(一) 从历史上看,诸多教育家的成长伴随着强烈的成就动机
(二) 从逻辑上看,教师职业成就感是教育家诞生的必要条件
二、创新与不足的反思:明晰本研究今后进一步深化探索的方向
(一)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 本研究的努力方向
附录1: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开放式问卷
附录2: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卷(节选)
附录3: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访谈提纲
附录4: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调查数据
附录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2936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293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