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特点及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2-26 05:06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已经成为国家与国家、人与人之间在关系方面日益突出的主题。国家间的竞争最终取决于人才,而影响人与人竞争与合作成功与否的诸多因素中,来自于个体自身内部的因素往往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观念和思维等内部因素,对其行为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研究个体的认识过程和观念的形成,从而研究个体的思维过程,是心理学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个人认识论作为对个体所持有的对知识的看法的系统总结与规律性概括,主要关注人们对知识本身和求知过程的认识和看法,是认知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许多研究者都认为,我们可以从个人认识论的角度来解释人们在思维和行为层面的诸多问题,这一假设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许多不同方面的研究得以证实。在最近的十年,个人认识论的研究更出现了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趋势。针对目前教育教学实际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出现脱节的现状,本研究将主要关注点放在中学生个人认识论这一来自于个体内部的、观念层面的心理因素上。我们认为,中学生个人认识论是对中学生所持有的对知识的本质、发展性、关联性以及求知过程等方面认识的系统归纳,它包括...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个人认识论的涵义
1.2 问题、问题解决与问题提出的涵义
1.3 本研究关于学生自我提问的理论建构
1.4 创造性的涵义及其与自我提问的关系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主要内容
2.2 总体研究假设
2.3 总体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一 个人认识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验证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研究二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3.5 研究目的
3.6 研究假设
3.7 研究方法
3.8 结果与分析
3.9 小结
研究三 中学生自我提问的特点及与个人认识论的关系
3.10 研究目的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小结
研究四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自我提问以及创造性思维三者关系的分析
3.15 研究目的
3.16 研究假设
3.17 研究方法
3.18 结果与分析
3.19 小结
4 综合讨论
4.1 个人认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4.2 个人认识论的概念、维度与测量
4.3 个人认识论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4.4 个人认识论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4.5 本研究的教育教学启示
4.6 本研究的特点与未来研究展望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心理学报. 2005(02)
[2]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心理学报. 2004(05)
[3]问题提出、认知风格与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 俞国良,侯瑞鹤. 教育科学. 2004(04)
[4]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J]. 朱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11)
[5]智力与创造力关系探究[J]. 朱琳.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02)
[6]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及其教学意义[J]. 冯喜珍,吴秀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1)
[7]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J]. 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04)
[8]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机制探析[J]. 江琦,杨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01)
[9]国外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综述[J]. 邢强,张金桥. 心理学动态. 2001(01)
[10]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 张建伟. 教育研究. 2000(10)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 杨小洋.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2096
【文章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个人认识论的涵义
1.2 问题、问题解决与问题提出的涵义
1.3 本研究关于学生自我提问的理论建构
1.4 创造性的涵义及其与自我提问的关系
1.5 研究问题的提出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主要内容
2.2 总体研究假设
2.3 总体研究设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一 个人认识论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验证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
研究二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3.5 研究目的
3.6 研究假设
3.7 研究方法
3.8 结果与分析
3.9 小结
研究三 中学生自我提问的特点及与个人认识论的关系
3.10 研究目的
3.11 研究假设
3.12 研究方法
3.13 结果与分析
3.14 小结
研究四 中学生个人认识论、自我提问以及创造性思维三者关系的分析
3.15 研究目的
3.16 研究假设
3.17 研究方法
3.18 结果与分析
3.19 小结
4 综合讨论
4.1 个人认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4.2 个人认识论的概念、维度与测量
4.3 个人认识论的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
4.4 个人认识论与自我提问、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4.5 本研究的教育教学启示
4.6 本研究的特点与未来研究展望
5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心理学报. 2005(02)
[2]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刘红云. 心理学报. 2004(05)
[3]问题提出、认知风格与学校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J]. 俞国良,侯瑞鹤. 教育科学. 2004(04)
[4]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J]. 朱琳.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11)
[5]智力与创造力关系探究[J]. 朱琳.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02)
[6]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及其教学意义[J]. 冯喜珍,吴秀云.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01)
[7]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的编制[J]. 申继亮,胡卫平,林崇德.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2(04)
[8]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机制探析[J]. 江琦,杨山.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01)
[9]国外复杂问题解决研究综述[J]. 邢强,张金桥. 心理学动态. 2001(01)
[10]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J]. 张建伟. 教育研究. 2000(10)
硕士论文
[1]中学生提问能力发展及与其阅读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D]. 杨小洋.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520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5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