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4:02

  本文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我国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人们对历史课程教学认识的加深,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愈加受到重视。教育部最新公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而且强调“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可见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一直是历史教学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长久以来历史意识的内涵比较模糊,使人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是特别的精确和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师和学生对历史意识的重视。另外,由于受教学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固有方式等因素影响,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而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基础课程也逐步加强了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历史课程的改革,历史教学价值观认识的深化,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都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历史观、历史思维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历史意识的培养。本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论述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及其培养的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历史教育中历史意识培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历史意识的概述,主要是对历史意识的内涵、特点、以及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历史意识的要求等内容进行论述,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个人对历史意识的理解。第三部分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概述,主要包括高中生历史意识缺乏的表现和原因分析,高中生历史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历史思维、历史时空观、国家意识及价值观上。第四部分也就是本文的重点,即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策略。其策略主要包括一般策略和具体策略,一般策略从高中生历史意识缺乏的表现和原因入手。具体策略主要从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评价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促进学生历史意思的培养。第五部分是结论,通过前面内容的分析,得出历史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目标,历史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第六部分是附录,是对具体策略中有效策略的进一步说明。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育 历史意识培养 培养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51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11
  • 1. 绪论11-14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方法及解决措施13-14
  • 2. 历史意识概述14-19
  • 2.1 历史意识的内涵14-15
  • 2.1.1 历史意识是历史观14
  • 2.1.2 历史意识是历史思维能力14-15
  • 2.1.3 历史意识是价值观15
  • 2.2 历史意识的特点15-16
  • 2.2.1 历史意识体现认识的主体性15-16
  • 2.2.2 历史意识具有时代性16
  • 2.3 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16-18
  • 2.3.1 有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16-17
  • 2.3.2 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现代公民意识的形成17
  • 2.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促进历史学科的发展17-18
  • 2.4 高中历史课标的要求18-19
  • 3.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19-24
  • 3.1 高中生历史意识淡薄的表现19-21
  • 3.1.1 历史思维能力不足19
  • 3.1.2 历史时空观念缺失19-20
  • 3.1.3 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有待增强20
  • 3.1.4 历史价值目标混乱20-21
  • 3.2 高中生历史意识缺乏的原因21-24
  • 3.2.1 我国教育体制制约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21
  • 3.2.2 历史教师对历史意识的掌握不到位21-22
  • 3.2.3 教学方式的固有习惯影响22-24
  • 4.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策略24-34
  • 4.1 一般策略24-28
  • 4.1.1 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24-26
  • 4.1.2 提升学生的时空观念26-27
  • 4.1.3 培养学生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世界观27
  • 4.1.4 明确历史价值目标27-28
  • 4.2 具体策略28-34
  • 4.2.1 充分发掘历史教科书的价值28-30
  • 4.2.2 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30-32
  • 4.2.3 提高教师的历史意识水平32-34
  • 5.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37
  • 致谢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晓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历史意识[J];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2 陈立新;;让历史意识真正出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3 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何齐宗;;简论教育科学的历史意识[J];教育评论;1989年02期

5 丁松泉;历史意识初探[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1年06期

6 李荣海,蒋立臣;中国20世纪发展中的“世界历史意识”[J];理论学刊;1998年02期

7 胡大平;日常生活的时间意识与历史意识的时间性[J];江海学刊;2000年02期

8 江心力;试论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意识的演进[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汪行福;历史意识与“历史的公用”——哈贝马斯的历史哲学[J];学海;2004年06期

10 任利伟;;试论中国原始先民历史意识的形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长霖;;校长应树立的八种意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2 张大为;;“中生代”命名与反弥赛亚的当代诗歌史意识[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赵炎;;解构的“新历史主义”绘画——对中国当代艺术现象及批评历史意识的一种反思[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秉杰;从“弱者”出发的历史意识[N];光明日报;2003年

2 南志刚;文学要有历史意识和人类情怀[N];文艺报;2010年

3 小望;网游面临责任唤醒时代[N];科技日报;2008年

4 俞吾金;理解现在,才能解释过去[N];浙江日报;2007年

5 山东日照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卢立建;学生历史意识有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12年

6 俞吾金;理解现在 才能解释过去[N];贵阳日报;2007年

7 子默;保住历史是对自身的尊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8 黄万华;青春激情和历史意识[N];光明日报;2001年

9 世界史所 王丹;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历史意识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陈万雄 杨剑龙;少发惊人之语多点历史意识[N];文汇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安娜;历史意识与历史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成庆;晚清的历史意识与乌托邦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哈申高娃;蒙古族历史题材长篇小说与蒙古人的历史意识[D];内蒙古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视域下的70后作家[D];延安大学;2015年

2 石宏慧;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培养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袁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琳净;马克思的历史意识与唯物史观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6年

5 马瑶;哈尼族原始历史意识[D];云南大学;2011年

6 陈坎;马克思“历史意识”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7 夏天然;伽达默尔“效果历史意识理论”及其后现代思想效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8 刘琼;以历史教科书为载体培养初中学生历史意识的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存;论李锐小说的历史意识与叙事方式[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陈龙;“效果历史意识”的诠释学涵义[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8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3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