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00:19

  本文关键词: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内容作为德育目标实现的中介和重要手段,其作用不容忽视。然而,大量的研究也证明,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学德育纲要相关的文件,但是初中阶段的德育内容还是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体育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因此,研究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材中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使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德育功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本文以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材德育内容体系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其德育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三个版本初中阶段7-9年级的9本教材的文本为研究材料,对其德育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首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政策文件、《中学德育大纲》、德育学科专家对现有德育内容进行的分类、上海市《大中小课程德育一体化研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以及体育学科的特点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建构初中阶段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体系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三个版本《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主题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呈现方式、风格特点进行梳理、归纳、统计和对比分析。以期通过此研究,使不同版本教材德育内容能够取长补短,同时为今后教材中德育内容编写提供理论参考建议。通过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该体系由4个二级指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11个三级指标: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社会适应、意志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和31个四级指标组成。2.全国和上海市《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呈现较为全面,但仍有部分德育内容有待丰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政治教育与世界观教育方面的内容提及较少,上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理想观教育和世界观教育内容没有呈现。3.不同版本教材中德育内容呈现瑕瑜互见。总体来看,人教版教材按不同运动项目对德育目标及内容进行了表述,呈现的德育内容直观明了。然而,在德育内容呈现方面相对较为薄弱,且内容层次性意识不太强。华师大版教材紧扣新课标理念,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紧紧融入每一册教材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思考、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新颖的版式设计、寓意深且有趣的游戏名称(“信任背摔”、“同心圆”、“海上暗礁“)等方来呈现德育内容,丰富且有内涵,可以在激发学生运动参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品德素养。在德育内容设置上,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如(了解运动项目的锻炼价值、知道运动项目规则、体验运动中的“美”,层次鲜明,符合学生发展特点)。然而,此版教材在政治教育和世界观教育方面的内容呈现不足或缺乏。上海版教材分为基本内容(1、2)、拓展内容三部分,主要通过隐性"doing"方式渗透德育内容。同时,通过体育旅游、军事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体育作品欣赏、体育英语阅读等与时俱进的拓展内容,将其他学科知识巧妙的融入体育教材中,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通过内容设置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在德育内容设置上层次意识较弱,且政治教育方面呈现也较为不足,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民基本权利教育方面均未有提及。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如下:1.今后《体育课程标准》修订时,可适当在德育内容方面融入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也能够了解体育法、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推动体育发展的作用等。2.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到体育教材中,借鉴不同版本中德育内容的优点,优化教材中的德育内容,使其更能为学生所用。如人教版的直观明了,简洁清晰;华师大版的丰富多彩,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注重德育内容设置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上海版的学科融合,拓展内容的丰富创新等优点。3.在教材中适当的融入理想观教育、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德育内容。
【关键词】:立德树人 体育教材 初中阶段 德育内容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96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1. 前言13-15
  • 1.1 选题依据13-15
  • 1.1.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13-14
  • 1.1.2 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14
  • 1.1.3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14-15
  • 1.2 研究目的15
  • 1.3 研究意义15
  • 1.3.1 理论意义15
  • 1.3.2 实践意义15
  • 2. 文献综述15-22
  • 2.1 相关概念界定15-18
  • 2.1.1 立德树人15-16
  • 2.1.2 德育16-17
  • 2.1.3 德育内容17-18
  • 2.1.4 德育内容体系18
  • 2.2 国内关于德育内容的研究18-21
  • 2.2.1 关于德育内容的历史演进研究18-19
  • 2.2.2 关于德育内容的衔接研究19
  • 2.2.3 关于体育教学中德育缺失现状的研究19-20
  • 2.2.4 关于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研究20
  • 2.2.5 关于体育教材中德育内容的研究20-21
  • 2.3 国内外关于德育的比较研究21-22
  • 2.3.1 关于国外学校德育目标、内容的现状研究21
  • 2.3.2 关于中西学校德育内容的比较研究21-22
  • 2.4 评述22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2-23
  • 3.1 研究对象22
  • 3.2 研究方法22-23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23-50
  • 4.1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的构建23-35
  • 4.1.1 体育教材中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23-26
  • 4.1.2 德育内容体系指标的预构26-28
  • 4.1.3 德育内容体系指标的确立28-35
  • 4.2 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梳理与归纳35-38
  • 4.2.1 国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梳理36-37
  • 4.2.2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梳理37-38
  • 4.2.3 两版本《体育与健康(健身)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38
  • 4.3 不同版本《体育与健康(健身)》教材德育内容的比较38-50
  • 4.3.1 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的归纳与分析38-40
  • 4.3.2 上海版《体育与健身》教材德育内容的归纳与分析40-43
  • 4.3.3 华东师大版《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的归纳与分析43-45
  • 4.3.4 三版本教材中德育内容的比较45-50
  • 5. 结论与建议50-52
  • 5.1 结论50-51
  • 5.1.1 构建了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50
  • 5.1.2 全国和上海市《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呈现较为全面,但仍有部分德育内容有待丰富50
  • 5.1.3 不同版本教材中德育内容呈现瑕瑜互见50-51
  • 5.2 建议51-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一 初中阶段德育内容要点55-56
  • 附录二 德育内容指标专家筛选问卷56-58
  • 附录三 体育教材德育内容指标体系58-60
  • 后记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赏;德育内容的确定及其载体[J];理论月刊;2003年07期

2 菅国坤;论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03期

3 阳林;我国小学德育内容的反思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4 刘海春;论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内容的创新[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5 赫丽萍;中西学校德育内容比较之思考[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李忠萍,林永红;德育内容应体现真善美[J];教书育人;2004年05期

7 张昌勋;;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5年31期

8 张昌勋;;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的依据及其原则[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张忠华;;科学构建德育内容体系的系统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19期

10 王腾;;高校德育内容建构的历史溯源与审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县昆阳中学 王惠珍;英语课如何渗透德育内容?[N];学知报;2011年

2 付雪艳;在幼儿教育中应渗透德育内容[N];承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林燕英邋通讯员 王文儒;学习雷锋仅是“做好事”?[N];中山日报;2008年

4 记者 文慧;进一步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5 江苏省新沂市棋盘中学 张雪峰 庄成方;聚焦农村学生触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杨正林;为了让人民满意[N];西藏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湘莲;论高校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娇;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刘洁;日本高校德育内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吴艳玲;未来职业人群组织行为素质培养与德育内容的结构性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清生;普通高中德育内容体系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独国社;大学德育内容体系的整体构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7 李鹏;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看高校德育内容体系构建[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德育内容的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翔宇;“三线共进、和谐育人”高中德育内容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善晶晶;孔子与苏格拉底德育内容观的比较及启示[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6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096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3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