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对话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对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了普遍关心的问题。而英语课堂上高质量的对话能为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提供空间。本研究以最经典的IRF话语结构为基础,从课堂对话的引发问题、候答时间、回答反应及反馈评价四个方面展现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对话的表现形态,试图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和高中英语教师教育提供一个视角。本研究主要以C学校的四位不同层次的高中英语教师(分别为专家教师、骨干教师、普通教师和职初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这四位教师的20节基本课型的随堂课为样本,即每位教师各1节阅读课、1节词汇课、1节语法课、1节听说课和1节写作课。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和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用数据收集表对20节录像课中的课堂对话进行了数据收集,并对课堂对话的数据及教学设计等教学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展现高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对话的整体情况和不同层次教师课堂对话的表现形态。研究发现,高中英语的课堂对话基本用英语进行,在引发问题方面,教师的平均提问量比较多,问题能覆盖全部的六类问题,还有一定比例的追问。但问题的思维含量整体不高,尤其不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普通教师最为突出。此外,高中英语教师的候答时间整体偏短,尤其是高思维含量问题的候答时间明显不足,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是不够的,但相比之下,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候答时间要长于其他教师。在回答反应方面,高中英语教师比较倾向于指定个体学生来回答问题和学生集体回答,但也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自问自答的情况,而学生自愿回答问题的情况非常少。其中专家教师和骨干教师更倾向于指定个体学生来回答问题。在反馈评价方面,高中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能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并常用重复或转述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但反馈评价相对单一,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而非形式进行的点评较少,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和表达的激励作用有限。而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因素既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和一些外在因素,高中英语教师可以从优化课堂问题、合理候答和有效反馈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课堂对话的质量。
【关键词】:高中 英语教学 课堂对话 表现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41
【目录】:
- 内容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1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0-13
- (一) 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10-11
- (二) 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差距11-12
- (三) 课堂对话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意义12-13
- (四) 课堂对话研究对实践的意义13
- 二、研究问题13-15
- 三、文献综述15-24
- (一) 课堂话语的定义15-17
- (二) 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17-21
- (三) 学生课堂话语的研究21-22
- (四) 师生互动话语的研究22-23
- (五) 小结23-24
- 四、核心概念24-28
- (一)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24-25
- (二) 课堂对话25-28
- 五、研究设计与实施28-31
- (一) 研究对象的选择28-29
- (二)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29-31
- 第二章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中的引发问题31-42
- 一、引发问题的数量与频率31-34
- (一) 单个问题的数量与频率31-32
- (二) 问题组的数量与频率32-34
- 二、引发问题的类型及占比34-40
- (一) 不同类型问题的整体占比34-36
- (二) 不同层次教师使用不同类型问题的占比36-38
- (三) 不同类型问题对表达的促进38-40
- 三、小结40-42
- 第三章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中的候答时间42-48
- 一、整体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42-43
- 二、不同类型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43-45
- (一) 低思维含量问题和高思维含量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比较43-44
- (二) 六类问题的平均候答时间比较44-45
- 三、不同候答时间的问题占比45-46
- 四、不同候答时间对表达的促进46-47
- 五、小结47-48
- 第四章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中的回答反应与反馈评价48-54
- 一、回答反应48-50
- (一) 回答反应的主要方式与占比48-49
- (二) 不同层次教师回答反应的占比49-50
- 二、反馈评价50-53
- (一) 反馈评价的主要方式与数量50-51
- (二) 不同反馈评价方式的占比51-53
- 三、小结53-54
- 第五章 总结与思考54-64
- 一、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优势与不足54-55
- (一)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优势54
- (二) 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不足54-55
- 二、影响高中英语课堂对话的因素55-59
- (一) 教师因素55-57
- (二) 学生因素57-58
- (三) 外在因素58-59
- 三、提升高中英语课堂对话品质的建议59-64
- (一)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学生思维创设空间59-61
- (二) 合理给与候答时间,为学生思维提供时间61
- (三) 有效进行反馈评价,激励学生思维与表达61-64
- 参考文献64-66
- 后记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鑫;相萌萌;;浅谈语文对话教学[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辉;郭娟;;对话教学模式的开放原则和创新价值[J];沧桑;2010年02期
3 李媛媛;;对话教学[J];群文天地;2013年02期
4 孙剑;;对话教学的引入与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3年04期
5 Julia Dobson;应望;;英语对话教学(二)[J];国外外语教学;1982年02期
6 王清源;会诵法和对话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04期
7 李金娟;;对话教学在牛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利地位[J];内蒙古教育;2014年04期
8 李艺;;对话教学案例的分析——教师的困惑及解决建议[J];语文学刊;2007年18期
9 王德才;;英语教学中的对话教学浅议[J];中学英语之友(高二版);2009年03期
10 周军;;论新课标下语文对话教学的误区[J];语文学刊;2012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颖;;对话教学心理机制分析及实际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盛伟华;;浅析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教学[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3 邓康;;运用对话教学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田艳丽;;浅谈在对话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5 贾璐;;让课堂教学在对话中走向精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军;;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刍议《寒风吹彻》的对话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2)[C];2013年
7 王艳华;;精神的相遇 灵感的闪现——记数学课堂中的对话[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霞;;对话教学下的教学智慧[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霍艳辉;;Three little pigs[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10 徐锋;;对话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思品)课中的实践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爱军 刘宁;对话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N];济宁日报;2009年
2 丹阳市陵口中心小学 束东华;对话让课堂充满活力[N];江苏教育报;2010年
3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 王兰英;对话教学在德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天水市二中 丁喜林;浅析对话教学的主要特征[N];甘肃日报;2009年
5 淮安市曙光双语学校 赵雄;让“对话”真正走进语文课中[N];学知报;2010年
6 张菁;教师为什么在“对话”中“失语”[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白玲粉;对话教学让课堂动起来[N];甘肃日报;2007年
8 河南省新安县北冶镇一中 王银平;试说“对话”[N];学知报;2010年
9 泰州市九龙实验学校 陈柏凤;语文对话教学之我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10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高级中学 徐永生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杜志强;直面课堂教学中的“流行病”[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光陆;对话教学之研究——解释学的视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安世遨;大学生对话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自芳;论对话教学的基本观及其实现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2 白海宾;高中语文对话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滕伟杰;教学动画:促进对话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宗芬;对话教学实践的深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邱美琴;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宝庆;对话教学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吴珍国;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林少菁;对话教学理论实践的误区与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闵青华;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语文对话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焦方瑞;对话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对话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2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2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