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14:09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一个重要教育角色,其工作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办学特色彰显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部文件指出,班主任工作应该视为主业。因此,如何保障和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质就成为学界研究和教育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但以往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侧重于班主任的认知技能培养,忽视或缺乏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提升。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是指其在任职前后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经班主任工作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与班主任工作特点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心理特征。它在班主任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具有基础性与核心性地位。然而这方面的研究以往十分匮乏,特别是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所以,对中小学班主任的情感素质开展系统的包括实证在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这一现实问题为基点,以学术创新为目标,以扎实的研究过程和有效的研究方法为根本,对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开展了理论指导下的系列实证研究。研究中注重两个“结合”和体现三个“统一”:研究方法上的逻辑推演与实践归纳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研究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科学研究与实...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1 情感素质
1.1 素质
1.2 心理素质
1.3 情感素质
2 教师情感素质
2.1 教师素质
2.2 教师心理素质
2.3 教师的情绪与情感
3 班主任情感素质
3.1 关于研究对象——班主任
3.2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3.3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3.4 班主任的情感素质
二、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 研究的路线与方法
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三、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理论研究
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
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结构
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3.1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
3.2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3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4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3.5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四、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的编制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开放式调查
3.2 词语评定调查
3.3 初始问卷编制与试测
3.4 探索性分析
3.5 验证性分析
3.6
4 讨论
4.1 问卷的结构分析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5 结论
五、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总体状况
3.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性别差异
3.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段差异
3.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科差异
3.5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教龄差异
3.6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岗龄差异
3.7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历差异
3.8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职称差异
3.9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各变量上的交互影响
4 讨论
4.1 总体状况
4.2 差异比较
4.3 交互影响
5 结论
六、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影响因素的多水平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量
3.2 零模型估计
3.3 水平1 变量的影响结果
3.4 水平2 变量的影响结果
4 讨论
4.1 个体变量的影响
4.2 学校变量的影响
5 结论
七、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一)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故事与基线之间的差异
3.2 三类故事之间的差异
3.3 情感素质与三类故事之间的交互作用
4 讨论
4.1 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
4.2 情景故事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
4.3 不同情感素质班主任对情景故事的反应
5 结论
八、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二)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独立样本的干预效果
3.2 配对样本的干预效果
4 讨论
4.1 实验干预的独立样本分析
4.2 实验干预的配对样本分析
5 结论
九、总结与展望
1 总讨论
2 总结论
3 研究反思
4 教育启示
5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班主任情感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2:情感素质评定问卷
附录3:情感素质样例征集问卷
附录4:问卷题目初稿
附录5:情感素质初始问卷
附录6:情感素质正式问卷
附录7: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附录8:情感素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9:学校氛围问卷
附录10:现场实验干预具体方案
附录11:情景故事
附录12:故事评定问卷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题解[J]. 赵必华,顾海根. 心理科学. 2010(06)
[2]班主任对学困生情感投注的差异研究[J]. 马季荣,王文革,张美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05)
[3]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及干预策略[J]. 杨勖,杨雪.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7)
[4]领导者情感智能的认识和应用[J]. 褚福干.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情感品质[J]. 乔新民. 大众科技. 2010(07)
[6]中国情绪影像材料库的初步编制和评定[J]. 徐鹏飞,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7)
[7]我国班主任工作状况调查[J]. 齐学红,邓佳,张雪. 中国德育. 2010(06)
[8]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向祖强. 教育导刊. 2010(06)
[9]中学班主任危机及其管理策略[J]. 张彦芝. 江苏教育研究. 2010(16)
[10]论教师的心理素质[J]. 夏立坤.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 经柏龙.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 孙俊才.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 邱莉.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创业人才的素质和识别方法研究[D]. 陈闻冠.同济大学 2007
[5]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 许远理.首都师范大学 2004
[6]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 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 2004
[7]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素质优化[D]. 杨兴林.中共中央党校 1998
硕士论文
[1]延边地区朝、汉初中教师成就目标、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幸福感的比较研究[D]. 白莹莹.延边大学 2010
[2]小学班主任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D]. 杨坤据.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 刘婷.西南大学 2010
[4]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D]. 葛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个案研究[D]. 张哲莘.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激励初中教师提升职业成就感的策略研究[D]. 金中南.苏州大学 2009
[7]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D]. 孙向梅.苏州大学 2009
[8]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D]. 刘颖丽.浙江师范大学 2009
[9]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D]. 代汤勤.西南大学 2009
[10]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及其特点[D]. 杜丹.河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3608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2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文献综述
1 情感素质
1.1 素质
1.2 心理素质
1.3 情感素质
2 教师情感素质
2.1 教师素质
2.2 教师心理素质
2.3 教师的情绪与情感
3 班主任情感素质
3.1 关于研究对象——班主任
3.2 班主任的专业素质
3.3 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3.4 班主任的情感素质
二、本研究的基本框架
1 问题的提出与假设
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3 研究的路线与方法
4 研究的意义与创新
三、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理论研究
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内涵
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结构
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特点
3.1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先天性与后天性的统一
3.2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3.3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3.4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内隐性与外显性的统一
3.5 班主任情感素质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四、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问卷的编制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开放式调查
3.2 词语评定调查
3.3 初始问卷编制与试测
3.4 探索性分析
3.5 验证性分析
3.6
4 讨论
4.1 问卷的结构分析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5 结论
五、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总体状况
3.2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性别差异
3.3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段差异
3.4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科差异
3.5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教龄差异
3.6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岗龄差异
3.7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学历差异
3.8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职称差异
3.9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在各变量上的交互影响
4 讨论
4.1 总体状况
4.2 差异比较
4.3 交互影响
5 结论
六、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影响因素的多水平研究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量
3.2 零模型估计
3.3 水平1 变量的影响结果
3.4 水平2 变量的影响结果
4 讨论
4.1 个体变量的影响
4.2 学校变量的影响
5 结论
七、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一)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故事与基线之间的差异
3.2 三类故事之间的差异
3.3 情感素质与三类故事之间的交互作用
4 讨论
4.1 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及实验程序的合理性
4.2 情景故事引起的生理反应差异
4.3 不同情感素质班主任对情景故事的反应
5 结论
八、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的实验研究(二)
1 引言
2 方法
3 结果
3.1 独立样本的干预效果
3.2 配对样本的干预效果
4 讨论
4.1 实验干预的独立样本分析
4.2 实验干预的配对样本分析
5 结论
九、总结与展望
1 总讨论
2 总结论
3 研究反思
4 教育启示
5 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班主任情感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2:情感素质评定问卷
附录3:情感素质样例征集问卷
附录4:问卷题目初稿
附录5:情感素质初始问卷
附录6:情感素质正式问卷
附录7: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附录8:情感素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9:学校氛围问卷
附录10:现场实验干预具体方案
附录11:情景故事
附录12:故事评定问卷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心理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题解[J]. 赵必华,顾海根. 心理科学. 2010(06)
[2]班主任对学困生情感投注的差异研究[J]. 马季荣,王文革,张美琴.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10(05)
[3]中学班主任职业倦怠感的现状及干预策略[J]. 杨勖,杨雪.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7)
[4]领导者情感智能的认识和应用[J]. 褚福干.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4)
[5]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情感品质[J]. 乔新民. 大众科技. 2010(07)
[6]中国情绪影像材料库的初步编制和评定[J]. 徐鹏飞,黄宇霞,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07)
[7]我国班主任工作状况调查[J]. 齐学红,邓佳,张雪. 中国德育. 2010(06)
[8]不同社会经济发展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向祖强. 教育导刊. 2010(06)
[9]中学班主任危机及其管理策略[J]. 张彦芝. 江苏教育研究. 2010(16)
[10]论教师的心理素质[J]. 夏立坤.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5)
博士论文
[1]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 经柏龙.东北师范大学 2008
[2]情绪的文化塑造与社会建构:情绪社会分离视角[D]. 孙俊才.上海师范大学 2008
[3]教师课堂情绪调节能力的研究[D]. 邱莉.上海师范大学 2007
[4]创业人才的素质和识别方法研究[D]. 陈闻冠.同济大学 2007
[5]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 许远理.首都师范大学 2004
[6]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 徐建平.北京师范大学 2004
[7]现代化进程中的国民素质优化[D]. 杨兴林.中共中央党校 1998
硕士论文
[1]延边地区朝、汉初中教师成就目标、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幸福感的比较研究[D]. 白莹莹.延边大学 2010
[2]小学班主任生存状态的调查研究[D]. 杨坤据.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 刘婷.西南大学 2010
[4]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调查及对策研究[D]. 葛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0
[5]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个案研究[D]. 张哲莘.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激励初中教师提升职业成就感的策略研究[D]. 金中南.苏州大学 2009
[7]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D]. 孙向梅.苏州大学 2009
[8]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D]. 刘颖丽.浙江师范大学 2009
[9]高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构建[D]. 代汤勤.西南大学 2009
[10]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及其特点[D]. 杜丹.河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63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6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