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教学思维及其形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8 00:28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将目光聚焦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秀思维品质形成及培养,如反思思维、创新思维等。尤其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相应思维品质的形成,又称为思维教学。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得到重视的同时,关于教师应当具备的思维品质研究却相对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教师如何看待课程与教学活动,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深度。教学思维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转换中介,同时也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向实际教学过程转换的桥梁。通过文献分析,本文从两个方面理解教学思维的内涵,教师如何看待教学以及教学如何进行教学两个方面,即教师对于教学的看法和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构想。从理论层面而言,教师关于教学的看法即是教学观念;从实践层面来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构想即是教学方法论系统,是从理论出发对于教学活动的整体构思。因而将教学思维定义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活动及其构成要素的理性认知与思考,是具有指导性的的思维系统。教学思维是一种的特殊的教育思维,内含着教师独有的教学认知方式。教学思维就其性质而言,分为正向积极的教学思维和负向消极的教学思维。正向积极的教学思维,促使教师时刻反思其教学活动,并关注教...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与当前现状的矛盾
2. 课堂教学变革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错位
3. 学生关键能力形成与现实培养的偏离
(二) 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内文献综述
2. 国外研究概述
3. 当前研究述评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设计
一、教学思维:内涵、特征及其价值
(一) 思维及其内涵解析
(二) 教学思维及其内涵解析
1. 教学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思维
2. 教学思维作为教师独有的认知模式
3. 教学思维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 教学思维与教学思维方式、思维教学的关系
1. 教学思维与教学思维方式
2. 教学思维与思维教学
(四) 教学思维的特征
1. 系统性
2. 元学科性
3. 反思性
4. 动态性
(五) 教学思维的价值解析
1. 教学思维革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2. 教学思维革新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保障
3. 教学思维变革是课堂教学走向深度的必然要求
二、教学思维的要素、结构及其表现
(一) 教学思维的构成要素
1. 教学观念
2. 教学方法论体系
(二) 教学思维的结构
1. 教学思维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论系统的有机统一
2. 教师的教学观念蕴含着对教学方法论系统的理解
3. 教学方法论系统基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而展开
(三) 教学思维的类型及表现
1. 教学思维的类型
2. 教学思维的表现
三、教师教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一) 教学思维形成的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取及其缘由
2. 数据获取与分析
(二) 教师教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1. 自我探索阶段
2. 外部借力阶段
3. 内化吸收阶段
4. 思维成熟阶段
四、教师教学思维形成的支持策略
(一) 教师教学思维形成的内在支撑
1. 确立动态、发展的知识观,促进教学思维形成
2. 树立主体和资源意识,推动教学思维发展
3. 教学反思的常态化,回应教学思维生成
(二) 教师教学思维形成的外部支撑
1. 教研组层面的支持策略
2. 学校层面的支持策略
3. 区域师资培养战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64439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1. 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要求与当前现状的矛盾
2. 课堂教学变革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错位
3. 学生关键能力形成与现实培养的偏离
(二) 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内文献综述
2. 国外研究概述
3. 当前研究述评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研究设计
一、教学思维:内涵、特征及其价值
(一) 思维及其内涵解析
(二) 教学思维及其内涵解析
1. 教学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思维
2. 教学思维作为教师独有的认知模式
3. 教学思维是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三) 教学思维与教学思维方式、思维教学的关系
1. 教学思维与教学思维方式
2. 教学思维与思维教学
(四) 教学思维的特征
1. 系统性
2. 元学科性
3. 反思性
4. 动态性
(五) 教学思维的价值解析
1. 教学思维革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2. 教学思维革新是学生综合素质形成的重要保障
3. 教学思维变革是课堂教学走向深度的必然要求
二、教学思维的要素、结构及其表现
(一) 教学思维的构成要素
1. 教学观念
2. 教学方法论体系
(二) 教学思维的结构
1. 教学思维是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论系统的有机统一
2. 教师的教学观念蕴含着对教学方法论系统的理解
3. 教学方法论系统基于教师的教学观念而展开
(三) 教学思维的类型及表现
1. 教学思维的类型
2. 教学思维的表现
三、教师教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一) 教学思维形成的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取及其缘由
2. 数据获取与分析
(二) 教师教学思维的形成过程
1. 自我探索阶段
2. 外部借力阶段
3. 内化吸收阶段
4. 思维成熟阶段
四、教师教学思维形成的支持策略
(一) 教师教学思维形成的内在支撑
1. 确立动态、发展的知识观,促进教学思维形成
2. 树立主体和资源意识,推动教学思维发展
3. 教学反思的常态化,回应教学思维生成
(二) 教师教学思维形成的外部支撑
1. 教研组层面的支持策略
2. 学校层面的支持策略
3. 区域师资培养战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164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164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