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 ——以《家的意味》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22 01:12
  生活化教学顺应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有利于彰显思政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为了让学生适应生活、更好地生活,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施生活化教学一定要还原、体现知识源于生活的本质特征。本文采用学理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依据相关文献,具体解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其次,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最后,对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镇大塘中学和三塔中学的7位一线教师和15位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结合调查反映出的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家的意味》课例为例,具体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通过新课导入生活化、创设生活化情境、课后延伸生活化等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学生对家的认识、对亲情的体味;通过课堂实录,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此外,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改进。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能教好知识,还要会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文章来源】: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的转变
        (二)为乡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具体操作案例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进展
        (二)国外研究进展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内涵界定与必要性
        (一)相关概念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基本特征
        (一)活动的多样性
        (二)情境的体验性
        (三)案例的乡土性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理论溯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思想资源
        (一)西方的思想资源
        (二)中国的思想资源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家的意味》为例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情况
        (一)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二)对学生的访谈结果
    二、《家的意味》一课的生活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
        (三)教学环节的生活化设计
    三、《家的意味》一课颍州区三塔镇大塘中学授课情况实录
    四、授课教师的教学反思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生活化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三:读研期间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例谈道德与法治课堂深度学习策略[J]. 蔡维金.  考试周刊. 2019(A2)



本文编号:320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20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