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
发布时间:2021-05-22 16:19
针对当前语文教育研究取向中历史意识的缺失,本研究旨在强调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研究中“历史立场”的意义,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研究,对目前的语文教育和语文教育研究提供借鉴。 首先,将语文教育研究放在教育研究的大背景之中。通过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即历史文化学,立足于通过历史的视角来研究和解决当代的问题,把现实的问题放在历史的背景之下,揭示当代语文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历史意识薄弱的现象,由此明确“历史立场”和历史研究法的重要性,界定“语文”、“语文教育”、“现代语文教育”、“早期”的基本所指与内涵,并简要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思路。 其次,从“历史立场”阐述中国现代语文教育路向发生转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语文教育从前学科时期的语文教育转到学科语文教育,使其具有“现代”内涵,一方面是古代语文教育中的不适应社会、时代的特点如“伦理性”、“政治性”、“外在性”、“过去性”迫使它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另一方面也是鸦片战争后的特定社会时局的变化迫使中国教育包括语文教育踏上“现代”的征程,完成艰难的路向转变。 最后,论文围绕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发展的三个“路向”展开论述。通过“大众化...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研究立场及思路的确立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视角
1.1.3 探寻语文教育的本真
1.2 研究方法及资料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资料
1.3 概念厘定
1.4 写作思路
第二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原因
2.1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内部原因
2.1.1 概念的界定
2.1.2 基本特点及缺陷
2.2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外部原因
2.2.1 闭关自守与晚清的“大变局”
2.2.2 中外冲突与教育的“大变革”
2.2.3 新旧碰撞与变革的“大反复”
2.2.4 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艰难转型
第三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一):大众化
3.1 从文言到白话
3.1.1 文言的作用和缺陷
3.1.2 仁人志士从文言到白话的努力
3.1.3 语文教育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
3.2 从方言到国语
3.2.1 方言的缺陷
3.2.2 国语的产生
3.3 简化汉字
3.3.1 汉字演变的两个现象和趋势
3.3.2 对简化字的选择和运用
3.4 标点符号的使用
3.4.1 句读、圈点的缺陷
3.4.2 对标点符号的提倡和实践
第四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二):人本化
4.1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
4.1.1 传统教育中人的缺失和异化
4.1.2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的背景
4.1.3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
4.2 现代语文教育中的“儿童”的发现
4.2.1 小大人观念中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
4.2.2 对儿童的发现和解放
4.2.3 儿童文学化倾向
第五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三):科学化
5.1 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的科学化
5.1.1 实验教育思潮的影响
5.1.2 科学化在语文教育研究方式上的表现
5.1.3 评述
5.2 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5.2.1 语文教学目标的“泛化”
5.2.2 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
5.2.3 注意其他形式的泛化
5.3 语文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5.3.1 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变
5.3.2 广义教学方法的形成
5.3.3 广义教学方法举隅
5.4 语文教科书编排体例的科学化
5.4.1 语文教科书编排的批评
5.4.2 语文教科书编排标准的讨论
5.4.3 语文教科书编排之轨迹及范例
第六章: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反思
6.1 反思之一:优胜劣汰就是“新”胜“旧”汰?
6.1.1 “时”、“势”、“运”促成路向的转变
6.1.2 教育传统的现代命运
6.1.3 注意语文教育变革中的“一味趋新”
6.2 反思之二:跃进还是渐进?
6.2.1 对两种取向的理解
6.2.2 跃进取向的选择原因
6.2.3 跃进取向的可能性弊端
6.3 反思之三:语文教育为何成了“没面目”
6.3.1 对“语文”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偏差
6.3.2 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偏差
6.4 反思之四:要否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研究?
6.4.1 为研究还是靠研究?
6.4.2 我们为何总是在说正确的废话?
6.4.3 指手画脚还是脚踏实地?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学“中国化”探析[J]. 黄奕红.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1)
[2]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J]. 黄建国.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0)
[3]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 刘朝晖,扈中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0)
[4]困惑的语文:一种回归本体的教学期待[J]. 杨启亮. 语文教学通讯. 2005(27)
[5]“发霉的奶酪”和“填不饱肚子的维 C”——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场争论[J]. 李耀宗. 教育发展研究. 2005(15)
[6]五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J]. 吴效马. 学术研究. 2005(07)
[7]梁启超儿童教育思想初探[J]. 刘果元.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02)
[8]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叶澜. 教书育人. 2005(16)
[9]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J]. 程翔.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5)
[10]盲目趋新与教学改革——舒新城对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的忧虑[J]. 王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5)
本文编号:3201305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研究立场及思路的确立
1.1 研究缘起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视角
1.1.3 探寻语文教育的本真
1.2 研究方法及资料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资料
1.3 概念厘定
1.4 写作思路
第二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原因
2.1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内部原因
2.1.1 概念的界定
2.1.2 基本特点及缺陷
2.2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外部原因
2.2.1 闭关自守与晚清的“大变局”
2.2.2 中外冲突与教育的“大变革”
2.2.3 新旧碰撞与变革的“大反复”
2.2.4 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艰难转型
第三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一):大众化
3.1 从文言到白话
3.1.1 文言的作用和缺陷
3.1.2 仁人志士从文言到白话的努力
3.1.3 语文教育从文言到白话的转变
3.2 从方言到国语
3.2.1 方言的缺陷
3.2.2 国语的产生
3.3 简化汉字
3.3.1 汉字演变的两个现象和趋势
3.3.2 对简化字的选择和运用
3.4 标点符号的使用
3.4.1 句读、圈点的缺陷
3.4.2 对标点符号的提倡和实践
第四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二):人本化
4.1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
4.1.1 传统教育中人的缺失和异化
4.1.2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的背景
4.1.3 现代语文教育中“人”的发现
4.2 现代语文教育中的“儿童”的发现
4.2.1 小大人观念中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
4.2.2 对儿童的发现和解放
4.2.3 儿童文学化倾向
第五章: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路向(三):科学化
5.1 语文教育研究方式的科学化
5.1.1 实验教育思潮的影响
5.1.2 科学化在语文教育研究方式上的表现
5.1.3 评述
5.2 语文教学目标的科学化
5.2.1 语文教学目标的“泛化”
5.2.2 语文教学目标的具体定位
5.2.3 注意其他形式的泛化
5.3 语文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5.3.1 从狭义到广义的转变
5.3.2 广义教学方法的形成
5.3.3 广义教学方法举隅
5.4 语文教科书编排体例的科学化
5.4.1 语文教科书编排的批评
5.4.2 语文教科书编排标准的讨论
5.4.3 语文教科书编排之轨迹及范例
第六章: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早期路向的反思
6.1 反思之一:优胜劣汰就是“新”胜“旧”汰?
6.1.1 “时”、“势”、“运”促成路向的转变
6.1.2 教育传统的现代命运
6.1.3 注意语文教育变革中的“一味趋新”
6.2 反思之二:跃进还是渐进?
6.2.1 对两种取向的理解
6.2.2 跃进取向的选择原因
6.2.3 跃进取向的可能性弊端
6.3 反思之三:语文教育为何成了“没面目”
6.3.1 对“语文”及其基本性质的理解偏差
6.3.2 对语文教育的理解偏差
6.4 反思之四:要否进行语文教育研究的研究?
6.4.1 为研究还是靠研究?
6.4.2 我们为何总是在说正确的废话?
6.4.3 指手画脚还是脚踏实地?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教育学“中国化”探析[J]. 黄奕红. 当代教育论坛. 2006(01)
[2]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冷”思考[J]. 黄建国.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0)
[3]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性[J]. 刘朝晖,扈中平. 课程.教材.教法. 2005(10)
[4]困惑的语文:一种回归本体的教学期待[J]. 杨启亮. 语文教学通讯. 2005(27)
[5]“发霉的奶酪”和“填不饱肚子的维 C”——评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场争论[J]. 李耀宗. 教育发展研究. 2005(15)
[6]五四“儿童的发现”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J]. 吴效马. 学术研究. 2005(07)
[7]梁启超儿童教育思想初探[J]. 刘果元.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5(02)
[8]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的审视[J]. 叶澜. 教书育人. 2005(16)
[9]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J]. 程翔.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5)
[10]盲目趋新与教学改革——舒新城对道尔顿制教学实验的忧虑[J]. 王建军. 课程.教材.教法. 2005(05)
本文编号:3201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20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