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中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21:24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网络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在高频率的网络使用中,中学生失信行为的发生却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中学生网络失信现状入手,通过对失信原因的分析,结合道德同一性、媒介素养教育等教育理论提出了教育领域针对性对策。在现状研究方面,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当前网络道德与诚信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归纳其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本文研究意义;其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将贵阳市两所中学的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收集了来自网络的他省中学生调查信息,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网络诚信认知、网络诚信情感,网络诚信意志,网络诚信行为四个维度对中学生网络诚信现状进行研究分析。调查发现,中学生在网络诚信方面存在教育不足、道德意志易动摇、缺少道德自律、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不统一、发布虚假信息、抄袭他人作品等现象。对于造成中学生网络失信的原因,笔者通过对调查现状的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其包括中学生在该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虚拟网络社会自身的特性、学校家庭对于网络诚信教育的疏漏与缺乏,以及网络失信监管制度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属于内在原因,而外在原因中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中学生在面对网络时自身的弱点更为放大,其中存在的虚假消息与多元化价值观易对中学生产生冲击。加之学校网络诚信教育的缺失与网络监管机制的不完善,更易让社会忽视此类问题。由此,笔者针对失信原因,结合道德同一性的构建、媒介素养教育以及慎独教育提出了教育领域对策。第一,通过道德同一性的构建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第二,借助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加强中学生对网络负面影响的抗性;第三,建立完整的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体制,组织学校、社会与家庭形成联动网络,促进网络诚信教育的开展;第四,通过“慎独”教育提高中学生自律性,弥补社会网络监管力度上的不足,使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管理。
【关键词】:中学生 网络诚信 教育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1 导论9-20
  • 1.1 问题的提出9-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研究中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理论意义10
  • 1.2.2 研究中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现实意义10-11
  • 1.3 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3.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12
  • 1.4 相关研究现状12-20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2-19
  • 1.4.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9-20
  • 2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20-23
  • 2.1 核心概念界定20-23
  • 2.1.1 诚信20-21
  • 2.1.2 网络诚信的含义21-23
  • 2.1.3 中学生23
  • 2.2 理论基础23
  • 3 中学生网络诚信现状调查23-31
  • 3.1 调查准备23-24
  • 3.1.1 问卷编制和发放23-24
  • 3.1.2 访谈提纲的设计和访谈情况24
  • 3.2 调查方法24
  • 3.3 调查对象及基本信息24-25
  •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25-31
  • 3.4.1 中学生的网络诚信认知现状25-27
  • 3.4.2 中学生的网络诚信情感现状27-29
  • 3.4.3 中学生的网络诚信意志现状29
  • 3.4.4 中学生的网络诚信行为现状29-31
  • 4 中学生产生网络诚信危机的原因探析31-36
  • 4.1 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31-33
  • 4.1.1 中学生好奇心旺盛,但辨别力较弱31-32
  • 4.1.2 中学生渴望实现心理需求,但缺乏足够理性32-33
  • 4.2 虚拟网络社会自身特性33-34
  • 4.2.1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隐蔽性33
  • 4.2.2 网络社会的互动化与开放性33-34
  • 4.3 网络诚信教育的缺位与不足34-35
  • 4.3.1 学校网络诚信教育的不足34-35
  • 4.3.2 家庭网络诚信教育的缺位35
  • 4.4 网络失信监管与法律法规不完善35-36
  • 5 中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探索36-45
  • 5.1 通过道德同一性构建,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36-38
  • 5.1.1 道德自我的形成36-37
  • 5.1.2 道德规范的认同37-38
  • 5.1.3 道德价值的超越38
  • 5.2 借助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加强中学生对网络负面影响的抗性38-41
  • 5.2.1 第一阶段: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网络认知39-40
  • 5.2.2 第二阶段:培养中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力40
  • 5.2.3 第三阶段:培养中学生建立网络公民意识40-41
  • 5.3 完善家庭与学校教育41-43
  • 5.3.1 完善网络道德课程设置,建立完整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体系41-42
  • 5.3.2 提高家长网络媒介素养,破除第二道数字鸿沟42
  • 5.3.3 学校、家庭与社会构成互动网络,促进网络诚信教育有效开展42-43
  • 5.4 借助慎独精神教育弥补网络社会监管力度的不足43-45
  • 5.4.1 家庭教育方面44
  • 5.4.2 学校教育方面44-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51
  • 附件51-54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4-55
  • 致谢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德新;;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年10期

2 雷伟;;浅谈大学生网络诚信[J];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3 莫丽华;沈小碚;;浅析大学生网络诚信[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年01期

4 郑国军;刘武成;;网络诚信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5期

5 黄继雄;;论加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J];教师;2009年12期

6 谢璐;;网络诚信[J];聪明泉;2003年05期

7 杨思燕,许克毅;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王仁华;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张怀民;张丽;;论大学生的网络诚信[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年04期

10 王玮;;论大学生网络诚信建设的多维路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金凤;;网络诚信问题研究[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佟力强;网络诚信建设新思考[N];北京日报;2011年

2 重庆工商大学 杨维东 刘富胜;青年网络诚信行为分析与诚信机制构建[N];光明日报;2013年

3 重庆工商大学 杨维东;网络诚信的多重构建[N];人民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冯蕾 严红枫;从网络诚信制度看价值观自信[N];光明日报;2014年

5 穆昕;名人谈网络诚信[N];江苏科技报;2002年

6 刘伟兵;网络诚信问题有望根本解决[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李军 朱晓庆;做网络营销的安全护卫[N];中国企业报;2009年

8 记者 王晓晴 见习记者 杨婧如;互联网企业多方打造网络诚信体系[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傅立瀚;加强网络诚信建设[N];国际商报;2007年

10 记者 余继军;第八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渝开幕[N];人民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强;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2 车维颉;中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李安庆;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欢;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5 徐鹏辉;中职生网络诚信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刘梦慈;网络社会诚信危机背景下的网络诚信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吴诗佑;网络诚信建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邓冬峰;“网络诚信”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晓惠;网络诚信缺失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10 田丽苗;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网络诚信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3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213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a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