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1-08-16 12:28
体育课程目标规定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布的体育课程标准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历程包括引进和改造期、停滞期、恢复与重建期、快速发展期和深化改革期5个阶段;其经历了从单维的增强体质向三维健康的转变、从"三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从强调社会价值到凸显个人价值的转变、从单一的课程目标向体系化的转变。体育课程目标发展受到社会、学生个体和学科知识的制约,更要接受来自实践的考量。未来体育课程目标要坚守"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追求,努力构建层次清晰、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体系化的课程目标。
【文章来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34(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体育课程目标内涵及其范围
2 体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
2.1 引进改造期(1949—1966年):从学习苏联到本土探索
2.1.1 “苏式”课程目标的引入
2.1.2 “本土化”课程目标的初步探索
2.2 停滞期(1967—1976年):流于形式
2.3 恢复与重建期(1977—1985年):“增强体质”与“三基”并重
2.4 快速发展期(1986—1999年):多元发展
2.4.1 全面改革初期的课程目标
2.4.2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
2.5 深化改革期(2000年至今):个体全面发展
2.5.1 素质教育时代的课程目标
2.5.2 立德树人时代的课程目标
3 体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路径
3.1 从单维的增强体质向三维健康的转变
3.2 从“三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3.3 从强调社会价值到凸显个人价值的转变
3.4 从单一的课程目标向体系化目标的转变
4 对体育课程目标历史发展的反思
4.1 体育课程目标发展的制约因素
4.2 体育课程目标的实践考量
5 小结
本文编号:3345673
【文章来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34(04)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体育课程目标内涵及其范围
2 体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沿革
2.1 引进改造期(1949—1966年):从学习苏联到本土探索
2.1.1 “苏式”课程目标的引入
2.1.2 “本土化”课程目标的初步探索
2.2 停滞期(1967—1976年):流于形式
2.3 恢复与重建期(1977—1985年):“增强体质”与“三基”并重
2.4 快速发展期(1986—1999年):多元发展
2.4.1 全面改革初期的课程目标
2.4.2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
2.5 深化改革期(2000年至今):个体全面发展
2.5.1 素质教育时代的课程目标
2.5.2 立德树人时代的课程目标
3 体育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路径
3.1 从单维的增强体质向三维健康的转变
3.2 从“三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
3.3 从强调社会价值到凸显个人价值的转变
3.4 从单一的课程目标向体系化目标的转变
4 对体育课程目标历史发展的反思
4.1 体育课程目标发展的制约因素
4.2 体育课程目标的实践考量
5 小结
本文编号:3345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34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