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7 03:52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战略决策,它的实施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村的基础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日渐凸显,中学校园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利于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有利于农村中学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但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普遍存在学校主导作用弱化、教师引导力小甚至缺失、社会力量薄弱、教育形式单一、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程度低下、中学生法律知识特别欠缺等问题。农村的社会环境、农村中学的法制教育条件、以及农村中学生的家庭因素和学生的自身因素等是导致农村中学法制教育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必须以学校为主导来占据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以教师为引导来增强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以社会为熏陶来增加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同化力、以网络为手段来改进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手段、以家庭为榜样来弥补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短板、以学生为中心来提高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水平。用多方合力来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水平,从而使农村中学生养...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
1.2.2 有利于农村中学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
1.2.3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地调查研究法
1.5 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角度创新
1.5.2 时代性较强
第2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2.1.1 城镇化
2.1.2 法制与法治
2.1.3 中学生法制教育
2.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2.2.1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2.2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2.3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农村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4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2.5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思品课程教育目标的需要
2.3 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可行性
2.3.1 国家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
2.3.2 学校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准备了物质条件
2.3.3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逐步加强
2.3.4 监护人为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3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调查
问卷调查
3.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梳理
3.2.1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学校主导作用弱化
3.2.2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师引导力小
3.2.3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社会力量薄弱
3.2.4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形式单一
3.2.5 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程度低下
3.2.6 农村中学生法律知识特别欠缺
3.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成因
3.3.1 农村社会环境的制约
3.3.2 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的条件有限
3.3.3 农村中学生家庭的消极因素
3.3.4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手段的僵化
3.3.5 农村中学生的自身因素
第4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优化路径
4.1 以学校为主导,占据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4.1.1 提高认识,落实法制教育课程
4.1.2 提升质量,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4.1.3 提倡实践,优化法制教育方式
4.1.4 加强宣传,营造法制教育校园氛围
4.2 以教师为引导,增强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4.2.1 提升教师能力,增强教育成效
4.2.2 改变教师观念,优化教育理念
4.2.3 注重教师示范,增加引导力
4.2.4 学会因材施教,关注特殊学生
4.3 以社会为熏陶,增加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同化力
4.3.1 加大法制教育宣传,提高法制知识水平
4.3.2 净化法制教育环境,建立绿色农村
4.4 以网络为手段,改进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手段
4.4.1 教育形式网络化
4.4.2 教育效果网络化
4.5 以家庭为榜样,弥补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短板
4.5.1 构建和谐友爱家庭,父母争当守法模范
4.5.2 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4.6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水平
4.6.1 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效果
4.6.2 增强法制意识,加大学习力度
4.6.3 关注法制节目,增加法制知识
4.6.4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21309
【文章来源】: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有利于农村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
1.2.2 有利于农村中学校园环境的和谐发展
1.2.3 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分析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实地调查研究法
1.5 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角度创新
1.5.2 时代性较强
第2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内涵
2.1.1 城镇化
2.1.2 法制与法治
2.1.3 中学生法制教育
2.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2.2.1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
2.2.2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2.2.3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农村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2.4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2.5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思品课程教育目标的需要
2.3 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可行性
2.3.1 国家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法律保障
2.3.2 学校为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施准备了物质条件
2.3.3 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师资力量逐步加强
2.3.4 监护人为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第3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现状调查
问卷调查
3.2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梳理
3.2.1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学校主导作用弱化
3.2.2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教师引导力小
3.2.3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社会力量薄弱
3.2.4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形式单一
3.2.5 农村中学生家庭教育中法制教育程度低下
3.2.6 农村中学生法律知识特别欠缺
3.3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问题成因
3.3.1 农村社会环境的制约
3.3.2 农村中学法制教育的条件有限
3.3.3 农村中学生家庭的消极因素
3.3.4 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手段的僵化
3.3.5 农村中学生的自身因素
第4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学生的法制教育优化路径
4.1 以学校为主导,占据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主阵地
4.1.1 提高认识,落实法制教育课程
4.1.2 提升质量,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4.1.3 提倡实践,优化法制教育方式
4.1.4 加强宣传,营造法制教育校园氛围
4.2 以教师为引导,增强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成效
4.2.1 提升教师能力,增强教育成效
4.2.2 改变教师观念,优化教育理念
4.2.3 注重教师示范,增加引导力
4.2.4 学会因材施教,关注特殊学生
4.3 以社会为熏陶,增加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同化力
4.3.1 加大法制教育宣传,提高法制知识水平
4.3.2 净化法制教育环境,建立绿色农村
4.4 以网络为手段,改进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手段
4.4.1 教育形式网络化
4.4.2 教育效果网络化
4.5 以家庭为榜样,弥补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短板
4.5.1 构建和谐友爱家庭,父母争当守法模范
4.5.2 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4.6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农村中学生法制教育的水平
4.6.1 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效果
4.6.2 增强法制意识,加大学习力度
4.6.3 关注法制节目,增加法制知识
4.6.4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21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2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