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对话式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3 08:37
  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这在当下学校教育教学中也尤为重要。对话式教学是主体与主体之间,通过对话交流互相交换思想,以唤醒内在的潜能,主动生成可以吸收的新知识,通过不断对话,不断思考,不断生成,如此循环往复,达到深入学习。现阶段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较成熟,能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和评价自己。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渴望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和见解。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对话式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体验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学有所获。论文从现行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首先,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分析梳理出适合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模式;其次,通过笔者在云南景谷一中为期两个月的案例教学实施,证实对话式教学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最后,对案例进行总结与反思,优化教学模式,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对话式教学的概念,同时着重分析了云南景谷一中目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下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提出对话式教学的适用性;第二章,论述...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对话式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l音乐导入展示

问题情境


创新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理解与包容,理解差异,??拥有包容的心态。??⑤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学习重点把握其隐含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是要明白美术表现也是一种表达方式。??【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中蕴含的作者思想。??⑥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1课时——认知??【回顾旧知】:??简单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新授】:??问题情境:询问同学们在影视剧的观看中是否发现所演绎内容的时代不同演??员的装束也不同?在泱泱五千年的摧璨文化中,我们的审美一直处于“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小组学习,学习任务,学生,骨法


图4-1-4学习任务单??学生可以自由组织小组学习,解决问题。??片段:??图片《果熟来禽图》,提问:什么是没骨法???指直接描摹,不用墨笔勾勒。??示图片《枯木竹石图》,提问:《枯木竹石图》与不同点???果熟来禽图》画的精细,用笔细致,颜色鲜艳。《,颜色单调。??学们再进一步比较任伯年的《梅雀图》、徐渭的《结实》。??的越来越松跑。??三幅比较起来,感觉画的边缘越来越模糊。??人感觉画的越大胆了。??“我是演说家”的形式汇报表达自己的所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视觉文化语境下美术鉴赏教育的范式反思与更新[J]. 刘佳帅,孔新苗.  美育学刊. 2016(04)
[2]美术鉴赏教学的价值意义探讨[J]. 余森.  美术教育研究. 2016(04)
[3]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 钱初熹.  美育学刊. 2016(01)
[4]美术课程的性质与特征[J]. 尹少淳.  课程.教材.教法. 2015(05)
[5]浅谈在高中美术鉴赏活动中实施对话教学[J]. 龚丽华.  长三角(教育). 2012(05)
[6]跨越学科界限的美术教育——《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理论与实践[J]. 钱初熹.  中国美术教育. 2002(05)
[7]全球化下的世界美术教育[J]. 胡知凡.  中国美术教育. 2002(01)
[8]后现代主义对美术教育的影响[J]. 尹少淳.  中国美术教育. 2004 (06)

博士论文
[1]中日美术教育的比较研究[D]. 饶丹.华东师范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对话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D]. 李宜欣.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8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实践研究[D]. 刘伟.扬州大学 2018
[3]对话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朱珺雯.上海师范大学 2018
[4]建构主义在高中美术欣赏课对话式教学中的应用探索[D]. 刘丹.华中师范大学 2015
[5]从“独白”到“对话”的蜕变[D]. 董栋.华中师范大学 2012
[6]对话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欣赏课中的应用[D]. 程成.东北师范大学 2011
[7]中学美术“对话”式教学研究[D]. 葛计艳.首都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52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452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