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题》校本课程中“名著与地理”的开发和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6 14:22
教育改革在全国上下开展,为了让现今中小学的办学更具有地方色彩和特色,校本课程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环节。校本课程是一种多赢的课程体系,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需求,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都能起到作用;对创建特色课堂和特色学校也能起到促进的作用。广州A学校是一所以外语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学校通过校本课程《文化专题》的开设,使学生具备世界视野和现代意识。结合目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新高考改革的需求,学校地理备课组决定开设“名著与地理”的《文化专题》校本课程,通过跨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培养具备具有综合性思维的学习习惯。通过选取名著中历史事件,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地理知识,在高一起始年级,让学生自由选择报名,通过一学期的利用小组探讨的模式进行授课,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高一年级对自然地理这一块能够有所突破。文章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是:(1)探索了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发挥了老师与课程的优势特点,也极大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了教学效果。(2)挖掘了名著中的地理元素。挖掘中国的历史名著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并引导了学生在文学的陶冶中培养地理眼光与逻辑思维。(3)开展了“名著与...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典诵读行动进校园
1.1.2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
1.1.3 新高考改革的需求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学习动机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素质教育理论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2.2.2 关于“跨学科融合”研究现状
2.2.3 关于“名著与地理”研究现状
第三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的模块和开发研究
3.1 文化专题课设计的背景
3.2 文化专题课设计的目标
3.3 文化专题课设计的内容
3.3.1 课程开发原则
3.3.2 课程教学内容
3.3.3 课程教学模式
3.4 文化专题课的主要特征
3.5 “名著与地理”在文化专题校本课程的构建
3.6 “名著与地理”文化专题课的课程体系
第四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教学的融合设计
4.1 大气主题——从“火烧葫芦峪”看气旋雨的形成
4.1.1 气旋雨形成的原理
4.1.2 “火烧葫芦峪”中关于气旋雨形成的片段
4.1.3 教学的融合设计
4.2 水主题——从《西游记》看“通天河”河流概况
4.2.1 河流的基本概况
4.2.2 《西游记》中关于“通天河”河流概况的片段
4.2.3 教学融合设计
4.3 地貌主题——从《徐霞客游记》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4.3.1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4.3.2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内容
4.3.3 教学融合设计
第五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以“赤壁之战”看风的形成为例
5.1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5.2 教学目标与课时安排
5.2.1 课程教学目标
5.2.2 课时安排
5.3 教学过程
5.3.1 引用名著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5.3.2 利用图示讲解,开展原理透析
5.3.3 小组合作,利用原理解释典故
5.3.4 根据学生答案,教师分析可能性
5.3.5 课堂总结,原理扩展
第六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6.1 提高了学生对解析地理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6.2 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巩固提高
6.3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化专题》校本课程“名著与地理”学生期末调查问卷
附录2 :课程学习后学生访谈记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筑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的思想指引[J]. 袁久红.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2]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J]. 张斌. 教学与管理. 2018(16)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婷. 现代交际. 2018(04)
[4]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J]. 邵晓霞. 现代教育科学. 2017(12)
[5]英国校本培训的课程模式及启示[J]. 娄鹏仙. 学前教育. 2017(10)
[6]挖掘乡土人文资源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 戎士锋. 考试周刊. 2017(39)
[7]应如何评价最近出台的多省高考改革方案?[J]. 明灯. 新作文(高中版). 2017(03)
[8]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 李玮舜,刘剑玲. 教育探索. 2017(01)
[9]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 张俊平,蒋保华,许南欣. 江苏教育. 2017(10)
[10]论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的本质及发展趋势[J]. 孟立军,吴斐. 民族教育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D]. 段爱峰.河北大学 2016
[2]新世纪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图谱研究[D]. 蒋菲.湖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高中地理教学科际联系及策略研究[D]. 张德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地理学习动机研究[D]. 罗作仁.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美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赵朝群.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潘晖.曲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0643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经典诵读行动进校园
1.1.2 校本课程开发的需求
1.1.3 新高考改革的需求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学习动机理论
2.1.2 建构主义理论
2.1.3 素质教育理论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关于“校本课程”研究现状
2.2.2 关于“跨学科融合”研究现状
2.2.3 关于“名著与地理”研究现状
第三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的模块和开发研究
3.1 文化专题课设计的背景
3.2 文化专题课设计的目标
3.3 文化专题课设计的内容
3.3.1 课程开发原则
3.3.2 课程教学内容
3.3.3 课程教学模式
3.4 文化专题课的主要特征
3.5 “名著与地理”在文化专题校本课程的构建
3.6 “名著与地理”文化专题课的课程体系
第四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教学的融合设计
4.1 大气主题——从“火烧葫芦峪”看气旋雨的形成
4.1.1 气旋雨形成的原理
4.1.2 “火烧葫芦峪”中关于气旋雨形成的片段
4.1.3 教学的融合设计
4.2 水主题——从《西游记》看“通天河”河流概况
4.2.1 河流的基本概况
4.2.2 《西游记》中关于“通天河”河流概况的片段
4.2.3 教学融合设计
4.3 地貌主题——从《徐霞客游记》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4.3.1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4.3.2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喀斯特地貌的内容
4.3.3 教学融合设计
第五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以“赤壁之战”看风的形成为例
5.1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教学重点和难点
5.2 教学目标与课时安排
5.2.1 课程教学目标
5.2.2 课时安排
5.3 教学过程
5.3.1 引用名著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5.3.2 利用图示讲解,开展原理透析
5.3.3 小组合作,利用原理解释典故
5.3.4 根据学生答案,教师分析可能性
5.3.5 课堂总结,原理扩展
第六章 “名著与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6.1 提高了学生对解析地理现象的兴趣和思考
6.2 有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巩固提高
6.3 通过课程学习,提高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化专题》校本课程“名著与地理”学生期末调查问卷
附录2 :课程学习后学生访谈记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构筑新时代中国文化精神的思想指引[J]. 袁久红. 江西社会科学. 2018(06)
[2]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建设[J]. 张斌. 教学与管理. 2018(16)
[3]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教育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 高婷. 现代交际. 2018(04)
[4]基于翻转课堂的案例教学研究[J]. 邵晓霞. 现代教育科学. 2017(12)
[5]英国校本培训的课程模式及启示[J]. 娄鹏仙. 学前教育. 2017(10)
[6]挖掘乡土人文资源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浅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 戎士锋. 考试周刊. 2017(39)
[7]应如何评价最近出台的多省高考改革方案?[J]. 明灯. 新作文(高中版). 2017(03)
[8]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探究[J]. 李玮舜,刘剑玲. 教育探索. 2017(01)
[9]校本课程建设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 张俊平,蒋保华,许南欣. 江苏教育. 2017(10)
[10]论民族文化类校本课程的本质及发展趋势[J]. 孟立军,吴斐. 民族教育研究. 2016(01)
博士论文
[1]美国教育技术思想发展研究[D]. 段爱峰.河北大学 2016
[2]新世纪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图谱研究[D]. 蒋菲.湖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高中地理教学科际联系及策略研究[D]. 张德英.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地理学习动机研究[D]. 罗作仁.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美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赵朝群.东北师范大学 2008
[4]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 潘晖.曲阜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10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610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