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研究 ——以南阳市社旗县苗店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2-02-19 16:24
留守儿童不仅仅是一个群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其根源是多方面的,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局限性,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在这个融入过程中,因经济能力、社会关系等因素无法携带子女进城入学,固而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并非所谓的“问题儿童”,由于父母外出而导致父母监护缺位、亲情缺失等问题,使得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教养方式、个体特质等方面出现一些妨碍德育的“问题”。当然,由于儿童心理变化的隐蔽性特征,可能诱发“问题儿童”倾向,学界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视角较多,而品德教育问题更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故此,本研究将着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问题展开阐述。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作为一项复合型教育课题,涵盖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总量不断增大,而品德教育问题愈显突出。本文通过选取南阳市社旗县苗店镇三所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为调研对象,辅以对相关留守儿童、教师、监护人等对象的访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来归纳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主要问题,积极从问题调查入手,来揭示和反思问题成因,并从...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1.选题缘由
2.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本文研究重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综合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六)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二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理论概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
1.明确年龄段
2.明确父母外出时间
4.明确“留守”的内涵
(二)品德教育理论
1.情感德育理论
2.关怀伦理理论
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三)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培育的价值体现
1.有助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三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的调查及成因分析
(一)实地调查情况概述
1.调查对象分类
2.监护类型划分
3.农村留守儿童性别
(二)实地调查中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突出问题
1.安全感与信任感缺失
2.自尊与自信缺失
3.体谅感与关爱感缺失
4.同情感与责任感缺失
(三)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1.学校忽视品德教育工作
2.家庭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3.社会德育支撑体系不健全
四 纾解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学校品德教育体系
1.师爱关怀
2.品德情感培育
3.集体主义关爱
4.心理健康关爱
5.推进家校合作共建
(二)构建家庭德育体系
1.强化监护人责任意识
2.强化思想品德认知教育
3.家庭亲情教育
(三)构建社会德育支撑体系
1.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政策保护环境
2.创建儿童健康、安全发展环境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调查附录
附录1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卷调查-学生卷
附录2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监护人问卷
附录4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学生访谈问卷
附录5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教师访谈问卷
附录6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监护人访谈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代艳君,刘宗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10)
[2]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J]. 陆道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 王添. 社会心理科学. 2016 (09)
[4]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纽带构建:现实困境与破局之策[J]. 张学浪. 农村经济. 2016(06)
[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 卢晓军. 学周刊. 2016(05)
[6]认知,身体与环境-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J]. 龙文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1)
[7]教育公平视角下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 张纯,陆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8]流动和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与利他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杨静,宋爽,项紫霓,张兴慧,罗玉晗,王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11)
[9]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下的学校策略研究[J]. 邓志平,古洪金. 新课程(上). 2015(02)
[10]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策略[J]. 彭承德.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01)
本文编号:3633227
【文章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背景
1.选题缘由
2.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本文研究重点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综合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六)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二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理论概述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
1.明确年龄段
2.明确父母外出时间
4.明确“留守”的内涵
(二)品德教育理论
1.情感德育理论
2.关怀伦理理论
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三)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培育的价值体现
1.有助于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2.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社会能力
三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的调查及成因分析
(一)实地调查情况概述
1.调查对象分类
2.监护类型划分
3.农村留守儿童性别
(二)实地调查中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突出问题
1.安全感与信任感缺失
2.自尊与自信缺失
3.体谅感与关爱感缺失
4.同情感与责任感缺失
(三)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1.学校忽视品德教育工作
2.家庭教育环境的不良影响
3.社会德育支撑体系不健全
四 纾解农村留守儿童品德培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学校品德教育体系
1.师爱关怀
2.品德情感培育
3.集体主义关爱
4.心理健康关爱
5.推进家校合作共建
(二)构建家庭德育体系
1.强化监护人责任意识
2.强化思想品德认知教育
3.家庭亲情教育
(三)构建社会德育支撑体系
1.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完善政策保护环境
2.创建儿童健康、安全发展环境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调查附录
附录1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卷调查-学生卷
附录2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监护人问卷
附录4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学生访谈问卷
附录5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教师访谈问卷
附录6 农村留守儿童品德教育问题调查-监护人访谈问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代艳君,刘宗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10)
[2]基层政府城乡一体化服务的运行模式、动力机制与制度建构[J]. 陆道平.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的关系[J]. 王添. 社会心理科学. 2016 (09)
[4]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纽带构建:现实困境与破局之策[J]. 张学浪. 农村经济. 2016(06)
[5]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J]. 卢晓军. 学周刊. 2016(05)
[6]认知,身体与环境-认知心理学的新进展[J]. 龙文慧.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1)
[7]教育公平视角下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探析[J]. 张纯,陆佳.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6)
[8]流动和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与利他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 杨静,宋爽,项紫霓,张兴慧,罗玉晗,王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5(11)
[9]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缺失下的学校策略研究[J]. 邓志平,古洪金. 新课程(上). 2015(02)
[10]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策略[J]. 彭承德.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01)
本文编号:3633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363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