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高中教育论文 >

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5 04:11

  本文关键词: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能力 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 新入职化学教师


【摘要】: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之一。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存在诸多不足。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的研究对完整认识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重塑教学工作的核心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撑,对当前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各级政府教育督导进行合理的督学提供了技术指标,对学校进行教学能力的改进提供科学指导,对教师能力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提供了理论参照。美国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edTPA)是一套成熟的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借鉴edTPA可靠的评价框架和“因专业而异”的评价标准中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和化学课程标准构建我国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弥补传统评价模式的片面化和过于行政化,可以为我国化学教师的培养、准入和评价提供评价工具。本研究通过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文献综述,从国内外研究中进行梳理和归纳,发现已有研究中对教学设计能力现状调查较多,对教学设计能力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也有一定的发展,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结构维度、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借鉴,但是没有从表现性评价的角度针对具体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全面的细化,不能全面真实地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鉴于此,综合运用文献、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对相关核心概念加以界定,在本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上(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泛能教学设计理论等),借鉴美国edTPA评价标准的构建原则和框架,结合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接着通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意见征询,结合专家的意见和调查问卷以及个别教师访谈的结果,对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订。研究内容是分析中美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察维度,并借鉴美国edTPA(教师表现性评价系统),结合教学设计要素提出了5个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分别是指标1:基于化学课程标准设计化学教学目标;指标2:设计化学学习任务时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指标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指标4:选择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指标5:通过评价监控和促进学生学习,接着结合我国《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各指标划分出5个具体教师表现水平,每个水平有相应的教师表现描述,构建了《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再依据《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对专家进行访谈,根据《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出教师问卷,在网络上进行发放,回收问卷数据之后进行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和问卷调查结果,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从理论、数据和表现等层面探索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的具体内容,完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结语对该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和后续研究提出建议。通过本研究,解决了以下六个问题:1.教学设计能力是什么?2.中美的教师专业标准中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3.edTPA中是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4.如何基于edTPA建构我国的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5.所建构的教师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借鉴edTPA构建了我国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表现性评价的方式考察教师在真实的教学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设计能力,比传统的纸笔测验更能真实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同时指标体系的各水平描述展示了不同水平的教师表现,便于被评价教师根据本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和评价准备,同时高水平(水平5)的教师表现也为新入职教师指明了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方向,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让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水平,并按照评价标准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设计能力 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 新入职化学教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的背景11-13
  • 1.1.1 新入职教师的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11
  • 1.1.2 教师专业化的要求11-12
  • 1.1.3 现有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不完善12
  • 1.1.4 美国的新入职教师评价体系相对成熟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4
  • 1.2.1 研究目的13-14
  • 1.2.2 理论意义14
  • 1.2.3 实践意义14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14-15
  • 1.4 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15-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25
  • 2.1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综述17-22
  • 2.1.1 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维度划分17-18
  • 2.1.2 我国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现状18-20
  • 2.1.3 关于教师、教学设计新手与教学设计专家的研究20-21
  • 2.1.4 关于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21-22
  • 2.1.5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22
  • 2.2 有关教师表现性评价的研究22-25
  • 2.2.1 国外表现性评价的发展23
  • 2.2.2 国内表现性评价的发展23-25
  • 第3章 核心概念界定25-31
  • 3.1 新入职化学教师25
  • 3.2 教师表现性评价25
  • 3.3 edTPA25-26
  • 3.4 教学能力26-27
  • 3.5 教学设计27
  • 3.6 化学教学设计27-28
  • 3.7 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28-29
  • 3.8 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29-31
  • 第4章 edTPA系统解读31-41
  • 4.1 edTPA系统介绍31-32
  • 4.2 edTPA的评价设计原理和结构32-34
  • 4.3 edTPA中学科学评价手册中“计划”任务介绍34-36
  • 4.4 edTPA系统的应用效果——来自参加过edTPA评价项目的一线教师和教师指导者的反馈36-41
  • 第5章 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41-47
  • 5.1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41
  • 5.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41-42
  • 5.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42-43
  • 5.4 泛能教学设计理论43-44
  • 5.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44-47
  • 第6章 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47-75
  • 6.1 表现性评价指标开发的基本方法47-49
  • 6.2 教学设计能力维度分析49-54
  • 6.2.1 学习需要分析能力50-51
  • 6.2.2 学习者分析能力51-52
  • 6.2.3 教学内容分析能力52
  • 6.2.4 教学目标设计能力52-53
  • 6.2.5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择能力53
  • 6.2.6 教学过程设计能力53-54
  • 6.2.7 教学评价设计能力54
  • 6.3 中美教师教学专业标准中教学设计能力分析54-63
  • 6.3.1 美国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NBPTS)制定的标准54-55
  • 6.3.2 美国州际新教师评价与支持联合会INTASC标准55-57
  • 6.3.3 美国加州教师表现性评价(PACT)标准57-58
  • 6.3.4 edTPA评价标准58-60
  • 6.3.5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60
  • 6.3.6 我国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60-61
  • 6.3.7 教学设计能力各维度在各标准中所涉及的指标数目61-63
  • 6.4 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编制63-75
  • 6.4.1 指标 1: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设计化学教学目标65-67
  • 6.4.2 指标 2:设计学习任务时的学习者特征分析67-68
  • 6.4.3 指标 3: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68-69
  • 6.4.4 指标 4:选择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69-71
  • 6.4.5 指标 5:通过评价监控和促进学生学习71-72
  • 6.4.6 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能力维度和理论基础总结72-75
  • 第7章 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修订75-91
  • 7.1 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指标体系专家访谈75-76
  • 7.2 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问卷调查76-85
  • 7.2.1 调查问卷的编制76
  • 7.2.2 信效度检验76-77
  • 7.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77
  • 7.2.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77-85
  • 7.3 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修订85-91
  • 7.3.1 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修订版85-87
  • 7.3.2 新入职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说明87-88
  • 7.3.3 本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88-91
  • 第8章 结论91-95
  • 8.1 研究结论91-92
  • 8.2 思考与展望92-95
  • 8.2.1 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发展完善92
  • 8.2.2 调查问卷样本量不够大,,需要征求更广泛的意见92
  • 8.2.3 还需要系统地设计相应的表现任务从而使评价体系得到完善92
  • 8.2.4 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进一步通过实践进行完善和应用92-95
  • 参考文献95-99
  • 附录99-111
  • 附录I 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专家访谈提纲99-101
  • 附录II 新入职化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表现性评价指标体系教师调查问卷101-105
  • 附录III 案例分析105-111
  • 致谢111-113
  • 参与课题和获得奖项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丽华;;表现性评价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刘晓莹;;表现性评价的误差分析及控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方凌雁;;表现性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应用的操作建议[J];浙江教育科学;2009年01期

4 周智慧;;利用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10期

5 周雷;;表现性评价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09年08期

6 陈瑞生;;表现性评价的任务开发:特征、原则与步骤[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4期

7 李文静;王鹏;;教师表现性评价与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0期

8 陈娟;冯生尧;;促进学生学习的表现性评价[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9 一帆;;表现性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10期

10 周文叶;;超越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艳;;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表现性评价的探索[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川市第一中学 李金兰;表现性评价是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推手[N];湛江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红梅;表现性评价的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玲玲;普通中学实施学生表现性评价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及其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永平;表现性评价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谢辉;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5 徐琳芳;表现性评价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蔡汇川;表现性评价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赵淑;表现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何群山;通过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9 陈青清;表现性评价在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中的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骁;QQ群支持的讨论式教学活动的表现性评价方案设计[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5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dengjiaoyulunwen/915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c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