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批判与重构——从国资委到人民代表股东会
本文选题:国资委 + 国家所有权 ;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摘要】:国资委的双重地位在法律上被赋予了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作为政府监管机构,国资委行使的是公权力性质的监督权和管理权,可借助权力的"公"的性质强制性地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或者借助公权力颁布行政规章;同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人,国资委将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使国有股东权利,这种权利虽然以"国家的代表"作为主体,但是本质上仍然属于私权利范畴,基于这种权利"私"的性质,国资委必须按照市场规则运作。于是国资委享有的公权力和私权利在行使过程中发生利益冲突难免,最终只会导致两种权利的扭曲。既然中国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然存在国有股权的公司是营利法人,那么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问题的分析应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得到的结论亦应当是正确的,即本质上国资委出资人制度设计并没有解决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出资人"缺位"问题。建立一个人民代表股东会组织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是国有资产监管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人民代表股东会中的国资委代表只享有召集、主持人民代表股东会的程序性职权及委派国有企业监事的实体性职权。
[Abstract]:The dual status of SASAC is legally endowed with two rights of different natures: as a government regulatory body, SASAC exercises supervisory and managerial powers of the nature of public power. By virtue of the nature of the "public" nature of power, some reform measures may be enforced, o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may be promulgated with the aid of public power;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owner of state-owned assets, SASAC will exercise the rights of state-owned shareholders in accordance with laws such as the Company Law and the Securities Law. Although this right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ate" as the main body, it still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private rights in essence, and is based on the nature of "private" rights. SASAC must operate in accordance with market rules. As a result, the public power and private right enjoyed by SASAC are inevitably in conflict of interest, which will only lead to the distortion of the two rights. Since the direction of China's reform is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since the company with state-owned shares is a profit-making legal person, the principal-agent theory should hav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of state-owned assets. Moreover, the conclusion obtained from the above theoretical analysis should be correct, that is, in essence, the design of the investor system of SASAC has not solved the problem of "absence" of the entrustment ag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It is the direction of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to establish a people's Congress of shareholders' organization to exercise the function of state-owned asset investor. Deputies to the SASAC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shareholders shall only have the procedural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convening and presiding over the meeting of the shareholders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and the substantive functions and powers of appointing superviso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分类号】:F1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林彬,李胜兰;试论我国所有权主体制度改革与创新[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军;商标淡化的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陈永正,朱仁友;论所有权范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奚玮,朱水岭;善意取得法律要件之重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李明发,朱庆;建筑物区分所有人之成员权性质探究——兼论《民法典》中之相关制度安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杜颖;人格权保护中的保全请求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徐志红;郝守则;;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安毅,郑志军;信赖利益及其保护价值分析[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钱明星;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刘丽;对物权请求权类型的再认识[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田晓云;新时期我国商法的定位[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乔雄兵;;国际民事诉讼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2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林鹏鸠;;中国无单放货有关法律问题研究[A];中国律师2002海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大荣;;关于记名提单下无单放货责任的思考[A];中国律师2004年海商法研讨会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旭;黄嘉琳;;物权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王屏;;从一起案例分析抵押权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3 倪建林;利益制衡机制的构架:公司治理结构的法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4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陈永正;所有权构造论[D];四川大学;2002年
6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马永平;土地权利与登记制度选择[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8 赵廉慧;财产权的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萧博仁;物权法基本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檀儒伟;论信托制度在分时度假中的运用[D];厦门大学;2007年
2 张艳;论刑法上的占有[D];厦门大学;2007年
3 陈敬;两岸担保物权立法若干制度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4 董新洲;论注册会计师审计对利害关系人的赔偿责任[D];暨南大学;2000年
5 张克强;土地承包制探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6 明圆;华沙条约体制下的承运人责任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陈运;英国法浮动财产负担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8 于春;论浮动担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10 谷峰;公益信托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克瑾;;加_7}摷昧⒎╗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2 康德t/;江平;田建华;;企业占有权试论——从马克思对所有权和占有权的论述谈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3期
3 黄卓著;第五讲 关于工业企业的法律规定[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2期
4 周叔莲;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若干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1982年11期
5 马仁典;“两权”分开·商品经济·企业活力[J];求实;1985年01期
6 范厚邦;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J];求实;1985年02期
7 周叔莲;关于增强企业活力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1985年02期
8 傅祖熙;论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经营管理 自主权[J];商业经济与管理;1985年02期
9 王晓海;;我国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二重性及其运行机制[J];经济研究;1985年10期
10 董正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企业的法律地位[J];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玲;;对当前文物保护难的成因思考[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2 项志友;;用信托制度重构国企产权结构初探[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3 王龙根;;迎接新世纪 开创新世界[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项志友;;用信托制度重构国企产权结构初探[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5 李厚坤;包章炎;何可忠;;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及实践研究[A];福建省卫生经济学会第三次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1年
6 徐长玉;;政府职能定位与国有企业改革[A];国有经济论丛2001——“企业家与专家高层论坛:国企改革新思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进入第二轮国有资产授权经营[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8 齐亚彬;贺冰清;;论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中的十大关系问题[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苏迅;张慧君;;我国探矿权采矿权发展简史[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省平;;对深化陕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A];2003年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陕西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设[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桂林;改制企业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张建友 蒋海山 方方;依法管海,加快“海上辽宁”建设步伐[N];中国海洋报;2001年
3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水权与水价”课题组;水权与跨流域调水的法律思考[N];中国水利报;2001年
4 记者 顾龙友 张传玖 李风;大力培育规范矿业权市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5 潘岳 浦再明;市场机制与国家所有制相结合[N];河北经济日报;2001年
6 饶育蕾(作者系中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博士、教授);国有企业治理机制缺陷与制度安排[N];湖南日报;2001年
7 甘藏春;市场经济与政府角色的重塑[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8 记者 卓夫报道;上市公司治理要多管齐下[N];金融时报;2001年
9 记者 侯志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做到“三结合”[N];人民政协报;2001年
10 记者 陈哲源;国有股减持原则应由市场来决定[N];市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国民;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王军;国家所有权的法律神话[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王大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魏铁军;矿产资源法律改革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黄军;国家所有权行使论[D];武汉大学;2005年
6 徐晨光;国有企业董事会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7 严震宇;权力不对称与路径依赖[D];吉林大学;2006年
8 刘银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9 李永刚;基于进化博弈分析的跨国国际战略联盟构建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刘向阳;中国产权交易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种项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回顾与反思[D];河北大学;2000年
2 何远成;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力;国家所有权理论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4 谌宏民;所有权保留制度之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5 梁占东;黑龙江粮油集团资本运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6 步丹璐;论中国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减持[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杨东进;国有企业改革刍议[D];暨南大学;2003年
8 方军;国有资本减持的财务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9 吴战篪;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的制度安排与定价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杨宁;论国家所有权[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069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ongsifalunwen/2069852.html